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商业地产 -  贴子
1272  |  1

主题:太古地产:开发和营运没有固定商业模式 不会简单复制

绿光仙境

积分:50064  联商币:25243
  |   只看他 楼主

在各地产公司纷纷在国内上马各类商业地产项目的时候,成立于1972年的太古地产在中国内地的发展并不急进。从2002年在广州买下第一块地,到如今,太古地产在北京、广州、成都和上海四大城市在建或者已经建成的综合发展项目只有五个,他们分别是北京三里屯太古里、北京颐堤港、广州太古汇、成都大慈寺文化商业综合体、上海大中里项目。如此稳健的步伐是对商业地产的“泡沫说”有所警觉,还是出于企业自身布局的考虑?对于中国内地的商业市场,太古地产是否依然看好?带着相关问题,记者专访了太古地产(中国)行政总裁白德利。

太古地产项目营运没有固定的商业模式,不会简单复制

记者:进入内地市场以来,太古地产现在一共有五个项目,这相较于其他的商业地产公司,譬如万达来说,这个数量并不多。您如何看待这个发展速度的问题?

白德利:2002年,我们在广州买下了第一块地,2017年我们上海的项目将完成最后一期的建设。所以,15年里完成5个项目,对我们来说,我们觉得完全没有问题,一点都不慢!

因为我们有不同的模式,不同的思维方式。万达确实非常快,他们建设的东西也适应这种快的模式,他们的一切看起来都很相似,很标准的发展模式。

太古地产的开发与项目营运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商业模式。我们不会单一地复制某一个模式到其他项目上。我们对于项目开发非常有弹性的,并根据不同项目的独特性,选择最合适的合作伙伴、项目的设计规划、整个项目所有元素比例,以及运营、租户组合等安排,打造高质量的综合体项目并达到最佳的效果,以营造一个独特而愉快的零售、娱乐体验。

长远来看,对国内零售市场持乐观态度

记者:您如何看国内的零售市场?

白德利:就长远而言,情况非常乐观。因为中国变化很快,需求很强劲,很乐观。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越来越多的人变得富有,花得也更多,消费在增长。同时,经济模式也从投资转向了消费经济。这个趋势在未来二十年应该都会持续。从零售的角度来看,除非你认为中国这种购买力会停滞,当然这不可能。所以从长远来看,我们非常乐观。

当然,我们也不是说会因此而建造上百个购物中心,我们不会这么做。我们从来不会设定具体几年要完成几个项目的目标。我们的业务模式是长期持有优质的投资物业组合。我们的目标是选择坐落优越地段、拥有长远发展潜力,同时是地价合理的地块,而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的投入。一旦找到了合适的项目,我们会用最快的时间把它建好,尽快落成然后开业。

记者:有人说,中国的商业地产有泡沫,对此您如何看?

白德利:主要看地点。在中国你别指望找到一个统一的答案。因为中国太大,城市太多。每个城市的情况都不太一样,所以总体而言,我们对零售还是非常乐观的。

记者:广州呢?会不会觉得广州的购物中心太多了?

白德利:我觉得对于广州来说,两个供给过多的领域是办公楼和酒店。相对而言,零售并没有这个情况。

你认为我们的购物广场太多,对吗?还会有更多即将面世,也有更多的即将开业。但是我们没有感到这个对零售的影响。还有,写字楼市场,成交量以及价格压力都下降了。就零售而言,我们没有同样的感受。太古汇在零售方面做得非常好。

零售有很多不同的种类。或许有一些零售的领域确实存在供给过剩。在低端市场有很多。在我们的运营区域里,我们没有感受到零售的价格压力。

我们在太古汇、香港太古广场以及其他项目的设计理念的特别之处在于融合。人们来太古汇因为这里有写字楼,有商场,有酒店,还有地铁连接口,非常方便,有很多功能。在三楼平台花园有很多餐厅,一应俱全。所以我认为,将不同功能的东西融合到一起,对任何一方都更加具有吸引力的。

电子商务和传统商务可以共同发展

记者:您如何看网络购物对传统购物的冲击?

白德利:我认为有两点必须要提。首先,电子商务、电子设备、电子媒体以及相关的技术绝对是一个好的机会。我想我们有机会将他们带到我们的购物中心。第二点,未来电子商务和实体商务应该会继续发展,共同存在。两者都会发展增长。

你们不用问我他们将朝那个方向发展,我无法预测。但是人们总是会想出去见见面,购个物,总会结群去一个地方吃吃东西,或者看电影。这永远都会存在。所以我的答案是,电子商务和传统商务绝对可以共同发展。发展中会有赢家和输家。你必须确保提供了合适的地方,合适的设施让人们选择你而不是其他。这是我所关注的,当人们决定出去购物或者和家人出门的时候,他们来的是你的项目而不是别的。所以,我们必须确保我们提供了合适的环境,合适的体验给到消费者。

(来源:南方日报 记者:于冬雪)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