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底,位于杭州万象城的玛花纤体美容店突然关门歇业,店外的告示电话一直打不通。
“会员卡内一次性充值几万元,做美容或美发可以打对折,甚至更低。”新年伊始,又到了预付消费卡发卡高峰期,一些杭城市民陆续收到颇具诱惑的“大优惠”消息。
耐人寻味的是,就在去年12月底,上海知名美容会所“玛花纤体”在杭州、宁波的3家门店突然关门歇业。涉及杭城近20名消费者的几十万元会员费,至今仍没着落。
针对“玛花纤体”“跑路”致大量内地会员退卡无门一事,中国消费者协会于1月7日发出提醒,“莫让预付卡变成吞钱卡”。
但是,先充值、后消费的“预付式消费”,仍在杭城多种服务行业“满天飞”。尤其是美容美发行业,普遍采用“预付卡”,并以各种优惠折扣力度,不断吸纳发展会员。另一方面,涉及美容美发行业的投诉则越来越多。
记者从省商务厅获悉,截至目前,没有一家美容美发企业在我省商务部门备过案。
谁来管管那些胡乱发卡的美容美发企业?连日来,记者采访相关部门、学者、美容美发协会、律师等,试图寻找破解之道。
消费者:接连遭遇“吞钱卡”
“我卡里还有15万多元!”“我的会员卡内还有1.1万元!”……截至目前,近20名“玛花纤体”会员先后向杭州工商部门投诉。
就在他们退卡无门的同时,一些大大小小的“预付卡”,仍在杭城上演着“吞钱”情节。
“商家老是这样,真不敢多充会员费!”30多岁的白领景小姐,昨天皱着眉头告诉记者。从2012年至今,她先后在美甲店、皮靴护理店、蛋糕店等办理过的“预付卡”,结果大都变成了“吞钱卡”。
景小姐第一次倒霉遭遇,发生在文一西路的一家皮靴护理店,2012年初她办了一张会员卡,并充了三四百元会员费。不料,过了一个夏天,景小姐拎着一双皮靴前往,发现这家店已“人间蒸发”。周边的商家说,这家店早在几个月前已搬走,不知去向。
过了一段时间,景小姐又在颐景园附近一家美甲店办理了会员卡。为享受对折优惠,她一口气在卡内充了4000元会员费。用过一回后,因为她怀孕待产,这张充值卡就静静地锁在了柜子里。
前段时间,景小姐再度赶到这家美甲店。老板娘说,美甲店将转让,但充值卡不能退款,只能在一年内用光。
景小姐算了一下,“每周至少去一次,才能用完”。而现在,换了工作又要带孩子的她,根本没有闲暇时间去消费。“退不了钱,没办法,只能自认吃亏。”
(来源:浙江商业地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