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开出35家店
产品风格颇为清心寡欲的无印良品在中国内地的发展就像一辆在高速公路上飞驰的汽车。现在,这辆车牌号为“MUJI”的车要想办法让自己开得又快又稳。
2008年时,它在内地仅有5家门店,却在五年后拓展到了100家。2013年,无印良品在内地破天荒地开出了35家门店,单在同年的12月,它一口气就开出了12家。要知道,在海外门店第二多的台湾,一年的新店数目最多也不过三四家。
无印良品中国区总经理王文欣告诉记者,尽管这样的开店速度史无前例,但所有的开店规划早在近一年前就已经做好。“日本给了我们全力的支持,因为这是社长下的指令,哪些店由日本来画图纸,哪些店由上海来画,VMD(商品视觉企划)的陈列,早在一年前就做了很细致的分工。”
快速而生的粗糙
尽管蒸蒸日上,无印良品在中国的发展状态也未达到理想。金井政明给如今中国MUJI打出的分数是70分。“短期之内就发展了100家门店,所以各方面都很粗糙,最主要是店铺管理的问题。”
这也是无印良品第一次处理一个如此庞大的市场,这让无印良品的商品供应有点跟不上速度。一直以来,公司需要提前6-8个月向工厂下订单,但是这段时间内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增长则让公司无法估量,以至于一些畅销品常常出现缺货。此前无印良品位于上海的中国分部试过在断货后向总部追加订单,或者翻番加大订货量,缺货的情况依然会出现。“比如说羽毛枕,很多客人当时买不到就先留了资料,说羽毛枕来的时候通知我,结果追加再来的一千个,一个礼拜不到全国店就没有了。”王文欣说。此前中国门店的订货量都由日本总部直接控制,尽管中国门店会将销售数据给到总部,总部却因为店铺太多而无法一一确认。2012年起总部才将订货的主动权交给中国分部,提高订货精度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无印良品在中国面对的另一个问题则是合格店员的缺乏。这家日本企业一向强调店员的高服务水准。一位日本留学生说,日本社会对工作有着超高的忠诚度,即使是兼职也不会轻易离职,“工作两三年都算短的”。无印良品在中国沿用了大量聘用兼职的做法,但是员工服务却无法达到日方想要的水准。“比如商品知识不全去给客人介绍商品,导致客人买了又回来退,再比如外地客人买了商品没卸下磁扣,最后客人又开车回来。”一位无印良品的前员工说道。在中国零售业员工流动频繁的当下,无印良品也没能成为特例,一些兼职只是为了快速挣到一笔钱,目标达成之后则会迅速离职。
以上种种再加上飞快的开店速度,让足够数量的达标店员成为了无印良品在中国的急需品。“员工从招聘进来,到他熟悉MUJI,这需要时间,不是有人就可以的。”
可以肯定的是,以宣扬感性的设计理念而获得大批忠实消费者的无印良品,在中国需要展开一张精密而理性的管理网络。
(来源:周末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