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是互联网最“有钱”的一年,也是金融业最感焦虑的一年。
这一年,“余额宝”让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拥有了更多向银行家叫板的资本;马云和腾讯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联手,开了国内首家互联网公司——众安保险,互联网企业首次直接进入保险业;马云掌控的淘宝网有了理财平台,马化腾掌控的微信开设了支付功能;新浪、百度都已进入金融领域……
互联网介入金融业,几乎所有金融机构都“受惊”了:基金业开始到处“傍”互联网大佬,券商开始卖奢侈品,银行则一边叫骂,一边高昂着头作出学习姿态。
马明哲在今年1月16日谈到互联网对金融的变革时曾经认为,不变即死,虽然不能替代传统金融,但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是颠覆式的。那么,马年来了,新的一年,互联网金融还会发生怎样颠覆性的影响?哪些变革又将成为现实?
不妨做点“戏语”。
戏语一:
“土豪”涌入互联网金融
资本嗅觉灵敏,早已潜伏、布局互联网金融,今年会有更多“土豪”涌入互联网金融。
去年,阿里已控股天弘基金公司,国金证券与腾讯则在网络券商、在线理财、线下高端投资活动等方面展开全面合作,这也让腾讯参股国金证券的市场预期强烈起来。
金融企业动作也不小。民生银行已经在深圳注册了民生电商,各银行亦在寻求发展电子商务。
互联网金融除了互联网企业和金融企业参与,谁还会来一起共舞?
爱买银行的地产商是最容易被想到的对象。近日,恒大地产公告称已买入华夏银行股份,去年11月,广州越秀集团入主香港创兴银行获批,合生创展集团同期认购了北京农村商业银行股份,万科入股了徽商银行。更早前,绿地集团控股了辽宁盘锦银行,分别入股锦州银行和上海农商银行。
另外,还有更多想成立民营银行的民间资本。“熙熙攘攘皆为利往”,互联网金融将成为“土豪”逐利的重要战场?
戏语二:
储蓄继续“搬家”
这一“预言”的兑现,几乎已毋庸置疑。
“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来改变银行”——马云曾放出豪言壮语。自去年6月余额宝上线之后,互联网公司、支付平台、银行、基金公司均紧锣密鼓地推出各种名字带“宝”的货币基金产品。
几个数据值得关注:2013年6月13日上线以来,“余额宝”规模早已突破2500亿元,客户数超过4900万户。
与此同时,2013年年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04.38万亿元,同比增长13.8%,较11月末下降了0.7个百分点,企业存款、住户存款余额增速放缓的现象仍在持续。
可以预见,随着互联网与其他非银金融机构持续推广各种“宝”、“钱包”,“储蓄搬家”趋势仍将继续。
戏语三:
监管法规将出台
这一“预言”成为现实的可能性极大。目前,已有报道称,央行正联合几大部委起草规范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文件。
而早在2013年12月初,央行下属的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牵头成立了互联网金融专业委员会,其中除包括央行清算中心和征信中心外,还有18家商业银行、28家支付机构、10家P2P网贷平台,目的是引入行业自律监管。
今年年初,保监会已下发《关于促进人身保险公司互联网保险业务规范发展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这被称做是监管层首部针对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规范性文件。
不过,市场人士认为,互联网金融是一个跨市场、跨界的新领域,其监管不是某一个行业或部门就能单独完成,目前来看,各行业各设行业性规范性文件相对容易,监管模式更可能是“联合监管”或“协调监管”,短期内要打破行业监管藩篱,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实现跨行业、跨界监管,可能性不会太大。
戏语四:
P2P或成片倒闭
这可真是个坏消息,但任何事情总是好坏相伴,这对投资者或许是个好消息?
从公开信息来看,2014年的1月份还未结束,P2P(个人向个人借贷)市场上就吹来了第一股“寒风”。据报道,杭州国临创投、深圳中贷信创、上海锋逸信投三家P2P网上借贷平台于近日同时倒闭。令人更加担忧的是,这三家P2P公司涉嫌集资诈骗,而被卷跑的资金数额至少在1亿元以上。
另据报道,从去年10月开始,P2P行业就曾掀起一股大面积的倒闭潮。有关统计显示,整个2013年超过70家P2P平台倒闭或卷款跑路,涉及金额12亿元左右。
倒闭潮的出现,让行业规范迫在眉睫,央行有关负责人已公开表示,P2P网贷平台本身不得提供担保,不得归集资金搞资金池,不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更不能实施集资诈骗。
适度监管对于行业发展和投资者权益保护,不会是坏事。
戏语五:
互联网企业办银行
这事儿,或许已是万事俱备,只欠政策东风。
去年9月份,曾有媒体报道称,腾讯已经向银监会申请民营银行牌照。腾讯回应表示,确实在申请民营银行牌照,但表示腾讯为某申请民营银行牌照财团的参股一方,财团成立的目的其中包括寻求一个中国银行牌照以提供银行服务及若干金融服务,而腾讯将会以其网上平台及用户界面来补充该等服务。
据称,互联网公司借助区域政策便利跨界金融业务,腾讯并非第一家。此前,盛大在入驻上海自贸区时曾明确表示,将与外资合作尝试建立中外合资银行。
有消息称,民营银行牌照有望于今年年初下发,互联网企业开办银行似乎已是指日可待。
戏语六:
互联网企业进入保险业
互联网企业去年已进入保险业,但只是创新小险种的新型公司“小打小闹”。
去年,“三马”(即马云、马化腾、马明哲)合作发起成立了国内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众安保险股东方包括阿里、腾讯及其他一些互联网企业。但众安保险定位是“服务互联网”,保费收入规模有限,对于马云、马化腾的“金融梦”而言,不过只是个小序曲。
尽管马云、马化腾尚未公开表达其进入传统保险业的想法,但对于现金流充沛的保险业,如果说互联网大佬们不垂涎,似乎也难以理解。
一个事件值得关注,“三马”共同的好朋友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已经毫不掩饰其对保险公司的觊觎。除了在欧洲竞标葡萄牙最大保险公司的控股权,郭广昌还在今年1月23日的复星集团2014年全球工作会议讲话中表示,“复星的下一个目标是谁?与平安比,复星是有希望的。”
马云和马化腾,应该不会只让郭广昌单独陪着马明哲在传统保险业“折腾”?
预言七:
互联网基金公司萌芽
这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不算大事,但在金融业确实关注这一可能的变化。
去年9月,有消息称,监管层酝酿筹建专业网络证券试点公司,最快可能于今年上半年推出,业务的范围限于与互联网相关的证券业务,不设分支机构。网络证券公司的切入点可能起初更倾向投顾业务、基金和理财产品的销售。
目前,基金业已有专门的网上销售公司,比如数米基金网。随着资产管理竞争日益激烈,不排除一些基金公司做成专业互联网基金公司的可能性,即在网上收集客户需求,根据客户需求设计基金产品并投资管理。目前,基金公司专户已有“订制”的概念,一些大型基金公司已经开始思索发起式基金“定制”的可能性,如果将公募产品做“定制”,基金业会出现怎样的格局变化。
按照国内金融业的创新速度,不敢说互联网券商、基金公司能否今年“现身”。但互联网金融如此热乎,专业“玩”互联网业务的券商、基金公司,也许发展速度会比想象的快很多。
戏语八:
巨头酣战社交金融
一年前,“社交金融”可能还是个概念,现在,它已经在与公众“亲密接触”了。
当“二马”——马化腾、马云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斗得不可开交之时,日前,马明哲宣布将带着“壹钱包”杀入社交金融领域。
而就在前几天,腾讯借微信红包引导用户使用微信支付,腾讯的社交金融战略也日渐清晰。
有人说,腾讯靠QQ用户和微信发展社交金融,阿里则是凭淘宝商户力推“往来”,平安依靠代理人的人海战术搞“地推”,在中国的商战,生存的只有行业“老大”,没有“老二”,三马在社交金融领域火拼,今年将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年份。
戏语九:
移动支付“大跃进”
移动支付的势头有多凶猛?看看近日的三个焦点新闻即可窥其一斑。
消息一:前些日子,嘀嘀打车与微信宣布投入2亿请全国人民打车,快的和支付宝就宣布投入5亿。腾讯和阿里支持的嘀嘀打车、快的打车之间的竞争,进入肉搏阶段。
消息二:据华尔街日报1月27日报道,苹果公司凭借iPhone和iPad日益庞大的用户基础,以及与iTunes商店绑定的数亿个信用卡账号,为扩大移动支付服务奠定了基础。该公司正在考虑进军这一市场。
消息三:据报道,中国电信计划近日在全国范围内推出“翼支付缴费助手”业务,通过将翼支付账户与电信通信账户(手机、固话、宽带等)无缝打通。
国内外“大腕”都来了,移动支付已是兵家必争之地,要迎“跳跃式发展”。
戏语十:
公众空前关注个人隐私
隐私权这件事情,目前似乎没有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得到它应有的地位。
去年,一位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掌门人在接受早报记者调研时表示,中国互联网金融将在全球创造“奇迹”,而其给出的一个理由竟是,中国人不像美国人和欧洲人那般在意个人隐私权,这将让互联网金融在这个缺乏隐私权意识的国度里快速野蛮式增长。
这一问题已引发监管担忧。去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副主任王晓蕾公开表示:“我们每天接到推销的电话和短信,但是大多数都是关了,或者不处理,这样做的话,是对滥用个人信息的宽容和接受。”
王晓蕾提出,互联网金融的信息采集方式与传统金融不同,只要在网上活动,活动轨迹就在发生,平台的运营者已完成采集工作,并掌握相关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法律应做出非常明确的规定,数据如何使用,数据可以用在哪些方面等等。特别是在数据真正被使用之前,应该征得本人同意。
今年1月中旬,中国人民银行条法司副司长刘向民也表示,一些互联网金融企业不注重内部管理,信息安全的保护水平比较低,客户的个人隐私泄露的风险还是比较高的。
随着被各种理财电话、推销信息“打扰”的次数越来越多,公众个人隐私意识终将唤醒。
最后想说的是,以上戏语只是能想到的“可能”,互联网金融的巨大能力将产生和各种“不可能”,当“马上触网”和“马上有钱”走在一起,我们只能等着回头看,现在所有的互联网金融戏语是多么缺乏想象力。
(来源: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