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型开发商正处于艰难的转型中,2013年的龙湖地产公布其未经审核的营运数据,截至2013年12月末,该集团已实现总销售金额(含协议认购)503.2亿元。其中合同销售金额为481.2亿元,其销售金额同比增长20%,合同销售面积426.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
这个增长跟其他的开发商相比,实在是增幅太少了。某调研显示,2007年时,世茂房地产以100亿元刚好入榜TOP10企业,而至2013年,世茂房地产销售额已冲到671亿元,此时十强房企准入门槛也提升至554亿元,6年时间,TOP10企业金额门槛实现了4.5倍增长。
不进则退,开发商每年的销售排名中尤为明显,五年前,销售能上千亿简直是一个很难企及的梦想,现在,实现这一梦想的开发商超过了七名。
与上年相比,千亿级别以上房企数量已由3家增加至7家,万达、中海、碧桂园与恒大4家房企强势进入,超大型企业竞争格局加剧。许多行业机构把“千亿”作为衡量的一个标准,这是开发商第一阵营。这个标准在逐年提高中。
尴尬的是,龙湖地产在2013年的行业排名是12名,2012年,他们的行业排名是11名。
在走向全国的过程中,西部依旧是他们的大本营。“龙湖各区域均实现销售稳步增长,西部、环渤海、长三角、华南以及新进入的华中区域销售金额占比分别为40.9%、28.1%、23.9%、5.4%及1.7%。”该公司的一位人士透露,2012年,也是这些区域实现了比较大的增幅。
和龙湖地产同样“长不大”的还有滨江房产,这家位于浙江杭州的开发商,一直都没有真正走出去,他们深耕杭州市场,2013年的销售额在110亿左右。令人扼腕的是,2012年的销售额同样也是110亿左右。
这些长不大的开发商有着共样的特点,比如,过于保守,只愿意深耕自己熟悉的区域,并不愿意大规模地向外扩张。
长不大的烦恼
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老看,去年前11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金额69946亿元,同比增长31%,而五十强房企销售总额达到21355亿元,同比增长36%,增幅超过全国水平。
这个行业中最大的烦恼就是,长不大,就会迅速被强者所取代。
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龙湖地产在11个城市新增项目16个,规划总建筑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其中首次进入苏州、长沙和济南市场,全国业务布局达21个城市。值得一提的是,年内公司拿地平均溢价率仅为12.5%,在2013年土地市场持续升温的情形下,坚持“不高价拿地”的策略,有效地将投资成本及风险降到最低。
拿地金额不会超过200亿。此前,有一份数据显示,到2013年11月底时,龙湖在全国共揽地15宗,拿地金额142.75亿元,权益建筑面积414.4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0%和42%。
“拿地方面过于谨慎了。”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去年福建开发商都尤为凶猛,不论是泰禾还是阳光城,去年拿地的金额都在200亿左右,这些福建开发商中最强的是阳光城,他们在2013年刚刚挤进开发商销售额的前三十。
对比下,排名第12位的龙湖,在土地拍卖市场过于谨慎了。“龙湖此前一直做高端地产,这两年不断遭遇调控,所以正在做艰难的转型。”公司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高管透露,龙湖这两年正在做商业上的探索,试图通过商业能有所突破,“不过,商业上的模式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探索出来的,肯定会面临一个痛苦的转型期。”
就在近期,在杭州拍卖的滨江中兴单元综合体地块,出让面积12.84万平方米,地上总体量41.0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地上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含保障房),商业地上建筑面积22.08万平方米。
中粮本来对这幅土地觊觎已久,早就传闻要做大悦城项目,起拍价33亿元,但经过37轮厮杀,最终被龙湖抢走,“龙湖想做几个有名的商业项目,所以不计代价想拿过来。”上述人士透露,2014年,龙湖准备在商业上加大投入。
模式之争
这些长不大的开发商中,最为明显的特点是,"模式不清晰"。
“以前是走小步,现在是走稳步。”有一家开发商对记者透露,他们2015年目标是200亿的销售额,这家开发商从2008年就开始提出了要走向全国的口号,并且一直试图出击,不过因为种种顾虑,始终都只在大本营附近拿地,并没有真正走出去。
此前另外一家总部位于上海的开发商对记者透露,一些地方开发商试图找他们联手进入上海市场,“他们很想进入上海,打开知名度,怕控制不好风险,所以不敢单独进入,就想联手拿项目。”不过,他们拒绝了合作,这和融创、绿城合作的模式并不一样,双方评估之后发现,很难有互相能“利用”的长处。
纵观龙湖也是一样,除了重庆、杭州、北京几个市场外,其他几个城市做得并不尽如人意,比如没有真正打开上海市场。
然而市场并不等人。2013年全年,五十强房企金额集中度较上年进一步提升。其中,TOP10企业从12.76%上升至13.27%,增加了 0.51个百分点,同时TOP20及TOP50企业同比分别增加0.63个百分点及0.79个百分点。结合2011年集中度数据,可见近三年大型房企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这是一个急流勇进、不进则退的市场。比如,龙湖对南京市场久攻不下,换了其他的开发商,像正荣,用钱硬生生就砸了进去。
“碧桂园有清晰的模式,走三四线城市。万科也有清晰的模式,做城市的配套开发商。”有业内人士对记者透露,这些中型的开发商必须清晰地找到自己的模式,否则就容易被蹿上来的闽商抢了位置,“这些开发商土地储备多,后劲更大。”
(来源:中金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