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美国咖啡连锁巨头星巴克分别在桐乡、海宁开出两家新店;去年年底,韩国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Caffebene(咖啡陪你)强势打入嘉兴;同时,韩国咖啡品牌Kacao入驻嘉兴,市场表现突出……2014年,这几大国外咖啡品牌马不停蹄地在嘉兴市场开疆扩土。
与此同时,嘉兴本土的咖啡品牌,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Virgos咖啡、榴莲咖啡等纷纷加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咖啡运动”。
国外品牌:马不停蹄入驻嘉兴市场
“现在,要喝洋咖啡,星巴克已经不是唯一的选择了。”爱喝咖啡的市民王晓兰说。确实如此,2006年,美国咖啡连锁巨头星巴克在江南摩尔开出嘉兴第一家店后,此后8年间,嘉兴的咖啡店数量迅速增加,消费者对国外咖啡品牌从“没得选”变为“慢慢选”。
在市区旭辉广场,离星巴克第二家分店几百米处,开出了韩国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Caffebene,主要经营五谷拿铁、果汁、刨冰、面包等。Caffebene以多元化的路线,挖掘嘉兴咖啡市场的蛋糕。“我们走连锁化道路,主打的是让客人喝咖啡,也能享用简餐。”Caffebene华东区运营管理部负责人徐宇炅表示,因为看好嘉兴正在崛起的咖啡消费市场,所以Caffebene迅速入驻嘉兴中心地带,以期分得一杯羹。
最近,一家韩国的小众咖啡品牌Kacao很引人注意。拥有韩国血统的店铺老板郑锦姬女士说,成功开头让她有点出乎意料,她的店铺离星巴克江南摩尔店仅几百米,但市场表现良好。究其原因,郑女士认为是抓准了嘉兴消费者对环境、品质与服务的要求,加上个性、私密化的装修,让很多人选择这里。“虽然嘉兴的咖啡行业还是一个新兴行业,但是咖啡文化已经兴起。”
本地品牌:摸着石头过河寻求个性化发展
在嘉兴咖啡市场上,大牌纷纷入驻,本土咖啡品牌也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从数量上来说,本土个体咖啡品牌的数量远远大于国外品牌。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竞争中,大多数个体咖啡店选择以个性化面貌和经营手段亮相。在紫阳街的偏僻角落,有一家名为Virgos的咖啡店,是去年10月开业的。“市场虽大,但需摸索,大家应该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老板周昊辰表示,作为一名念经济学专业的“海归”,他把投资眼光放在了嘉兴。
周昊辰认为,不走差异化路线,必然会让本土咖啡店失去立足空间,为此,他主打“咖啡+红酒”的经营模式,在年轻白领的基础上,将一些企业家纳入消费群体。
本土咖啡品牌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品牌与特色。“星巴克和其他连锁品牌都具备全球统一的形象标识,但我们的咖啡店没有。”在走访了全市80%的咖啡店后,嘉兴很多人咖啡店的发起人夏利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考虑到这一因素,一些咖啡店动足了脑筋。位于南湖区罗马都市的榴莲咖啡于去年7月开业,它以榴莲为招牌,找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咖啡之路。“比例是我们店里自己定的,口感别具特色,还会配以牛排、意面等地道西餐。”榴莲咖啡的店员说,尽管周边商圈尚未形成规模,但独特的口味仍为该店带来了口碑效应。
记者调查发现,本土咖啡店与国外品牌的最大差别是,前者大大提高非咖啡类产品比例,以保证收入。
争夺这块大“蛋糕”还要接受市场考验
根据业内人士的不完全统计,目前嘉兴市区咖啡店超过70家,在南湖区西餐咖啡茶饮行业协会登记的咖啡店就有20多家。
“在韩国,每走200米,你就可以找到一家咖啡店,就好像中国的面店一样多。”徐宇炅说,Caffebene在中国开了近300家门店,但这个数量远远不够,市场空间依然有待挖掘。
即便这样,部分新咖啡店也没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据悉,去年,仅南湖区关门的咖啡店就有四五家,几乎每年都会关门一批,又新开一批。业内人士透露,随着租房成本、人力成本、食材价格的不断上涨,咖啡店的步子迈得有些艰难,尤其是本土咖啡店。
虽然这些个性化咖啡馆,是很多年轻人梦想的咖啡馆,但一年至少50万元以上的房租投入,以及巨大的人力成本,让一半的咖啡店只能勉强维持生计,甚至赔本,一天能拿下1万元营业额已经算不错的表现了。对比之下,国外连锁咖啡店至少有自己的采购链条作为保证。
“咖啡店翻桌率低是不能回避的问题,很多人一坐就是一整天,消费金额却不是很大。”一名业内人士指出,咖啡店只售卖咖啡的模式已经行不通了,只有挖掘新的经营模式,才能站稳市场。
“这块‘蛋糕’确实存在,而且不小,但是能否吃到嘴,还要接受市场的考验。”南湖区西餐咖啡茶饮行业协会会长陈高翔说,至于今后嘉兴的咖啡店数量会不会像面店一样多,也要由市场来决定。
(来源:南湖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