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记者屡屡得手源于一个“虚”字
央视一期的《今日说法》节目,盘点了近几年来发生的假记者招摇撞骗的案件,他们共同的特点是,非法办一个网站,便招募“记者”,无论何许人也,想要“记者证”拿钱来买,至于你到社会上怎样行骗,那是你自己的事。要不就伪造证件,冒充国内知名媒体记者。他们作案敲诈的对象均以企业为目标,而且,这些被他们勒索的企业又多多少少存在违规或者违法行为,怕“记者”在媒体上曝光,引起管理部门的注意,受到严厉的处罚,以钱买通“记者”,以此破财免灾,实际买通,正是这些假记者所求,是他们实施敲诈勒索的真正目的。此法屡屡得手,不费吹灰之力,亮出“记者证”,抓住小辫子,这起敲诈就成功了。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很多事件的曝光,都来源于记者的深入采访,才使一些违法乱纪的现象得以公诸于众,暴露在阳光之下,受到管理部门的严厉查处。人们不禁要问,倘若没有记者的深入调查,这些违法违纪行为,就有可能依然我行我素,管理部门就难以发现。又不排除这种情况,不是管理部门没发现,是发现了因一些原因不去纠正,不去督促处理,甚至其中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只有管理部门自己清楚。曝光之后,管理部门不得不管,不得不去查处,受社会舆论监督和一片谴责声不得以而为之。有些人看到了记者的威力,违法违纪企业怕媒体曝光,害怕记者,似乎记者比管理部门有着更大的作用。有些时候,人们看到的是,记者就是“千里眼”、“顺风耳”、“监督员”,但凡不好的,违法违规的都是记者发现的,记者指向哪里管理部门便查向哪里,近乎管理部门被记者牵着鼻子走的怪现象。
人们都知道,但凡受到人们模仿的就是很火的,就跟假冒伪劣产品一样,被冒充的都是市场销售好的。这些假记者能勒索成功,被敲诈者心是虚的,因“虚”而衍生了假记者,因“虚”使得不法之徒铤而走险。只有遵纪守法,管理部门有所作为,这些假记者没有了依附体,就没有了生存的空间。
- 该帖于 2014/2/19 10:26:00 被修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