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青岛当地较为知名的权证企业之一,青岛食品股份公司(下称“青食股份”)何时能够对接资本市场,近年来一直颇受关注。如今,业绩惹眼的青食股份动作频频。
20日,青食股份对外披露,拟对股东持股信息进行核查。核查目的是核对、收集股东相关信息,以完善、更新股东姓名、名称以及持股数量等信息,时间自3月21日始至4月20日止。
就在两天前(18日),青食股份刚刚召开了2013年度股东大会。经济导报记者获悉,在此次股东大会上,不少社会股东对上市表示关切。“言谈话语间虽然青食股份相关高管并未明确给出上市时间表,但迹象来看,企业最有可能选择的路径是:先上新三板,然后再谋求转板上市。”一名参会股东对导报记者透露说。
随着青食股份勾勒上市路线,青岛权证企业开始“暗战”上市。此前,利群百货已进入券商辅导期,另有少数几家权证企业也“搭车”上市。如华青股份被青岛双星(000599)吸收合并,青岛天柱和青岛双收一起被青岛碱业(600229)“捆绑上市”。
“虽然青岛权证企业尚无单独上市成功的案例,但青食股份很可能以企业自身为主体,单独申请上市。如果成真,这种模式将在青岛权证市场‘首吃螃蟹’,并为其他权证企业的资本之旅探索出一条新路。”青岛投资界资深人士王瑞吉对导报记者说。
各项制度在理顺
在青食股份股东大会上,高票通过了各项议案。其中,关于协议转让集体股份的议案备受关注。
据上述参会股东介绍,青食股份拟将1992年原青岛食品厂集体资产折价入股的集体股,依法转让给青岛益青国有资产控股有限公司(下称“青岛益青”)。之后,将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障碍(如如何处置原来的社会公众股等),争取早日打通上市通道。
青岛益青是原青岛市第一轻工业局整建制转体改制组建的资产经营公司,现为青岛华通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国有独资大型一类企业,曾先后分立出卷烟、啤酒、食品饮料等市直企业。下辖公司的产品涉及食品饮料、日用机械、工艺品等轻工行业,其中“青食”牌钙奶饼干为中国名牌产品。作为始建于1950年的老企业,青食股份生产的钙奶饼干创造了连续几十年畅销不衰的纪录,这在青岛工业史上也是罕见的。
事实上,自2012年初青岛益青董事长刘民接替房建设成为青食股份新任董事长后,青食股份的上市传闻便一直在青岛权证投资圈中流传。去年2月,时任该公司监事会主席的綦建华曾对导报记者表示,公司业绩不错,多年坚持分红,但上市只能说还处于筹备阶段,“具体部署还要看大股东青岛华通的安排。”
19日下午,导报记者多次致电青食股份董事、副总经理兼信息披露负责人仲明,但电话一直未接通。
采访中,青食股份一内部人士告诉导报记者,公司自1992年底改制以来,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稳步增长,给公司员工及社会股东带来了较好回报。
“其实,单从企业经营状况、利润、效益来讲,青食早已具备了上市资格。”该人士称,“但由于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等原因,使得公司上市步伐一直滞后。目前,公司各项管理制度都在理顺,肯定会积极争取早日上市融资。”
去年盈利3103万元
导报记者最新获得的青食股份2013年年报显示,当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2亿元,净利润3103.38万元。根据利润分配方案,将向全体股东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35元(含税)。资产负债表显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青食股份资产总计2.76亿元,所有者权益合计2.24亿元。
从股本结构来看,该公司总股本为3327.5万股。其中,集体股1683.605万股,占比50.60%;法人股275万股,占比8.26%;个人股1368.895万股,占比41.14%。
从“董监高”持股情况来看,该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房建设持有12540股,监事高维云持有15000股,仲明持有3000股,现任董事长兼青岛华通党委副书记、董事刘民(同时兼任青岛益青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以及其他高管则未持有股份。
近几年,青食股份的营收每年均在数亿元级别,向股东分红也成为常态。在经营层面,青食股份持续开发新产品,新上的巧克力项目去年末已开始施工,预计今年5月完成施工。今年,还将在青岛市香港路设立青岛食品展示中心。此外,在2月份,该公司对职工工资、补贴等薪金进行了优化调整。
前述青食股份的股东透露,目前,北京一家律师事务所已经提出帮助公司解决遗留问题的措施,济南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也将进驻公司全面审计。
“由此来看,在青岛权证市场上,首家由权证企业作为上市主体单独上市的模式呼之欲出。”王瑞吉分析说。
此外,根据最新的《非上市公众公司监管办法》以及参照济南圣泉集团的做法,如果企业试图进行新三板转板上市,还需进行股权确认工作。
“青食股份21日开始的股东持股信息核查事宜,说明公司已经开始行动了。”王瑞吉表示。
利群百货“打头阵”
青岛证券交易中心1998年被关闭之后,遗留下20多家像青食股份这样的权证企业。它们中有些也有重入资本市场的打算,但到目前为止,还无一家上市成功。这其中,青岛华侨以及利群百货等企业多次受到市场关注。
2012年年中,青岛华侨进行了第二次权证回购,被疑为上市做准备。但其董秘刘滨当时对导报记者表示,“这只是依据原定计划开展的一次定期回购,并非出于上市目的。同时,这也是为一些有需求的社会股东提供一个变现的机会。”至今,并未有该公司接受辅导的消息传来。
青岛零售业的龙头企业利群百货,则在蛰伏了多年以后,终于实质性跨出了上市第一步。2013年5月29日,利群百货披露称,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现已接受中信证券的辅导。“公司的股权结构和资产业务整合等准备工作已经完成,迈出这一步可谓水到渠成。”公司董秘张兵如此告诉导报记者。
事实上,利群百货的大股东利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利群集团”)上市的念头由来已久。但是作为当地一家老权证企业,利群集团的上市之路可谓困难重重。“主要有两大难题,一是股权太分散,二是多元化发展涉及产业较广,不太符合主营业务集中的审核理念。”张兵说。
根据规定,上市公司原始股东不得超过200人。这个政策性难题,利群集团无法解决。因此,承纳了集团零售和物流业务的利群百货(全称为“青岛利群百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应运而生。据悉,利群百货即是为上市而设立。
“利群百货已经吹响了上市号角,青食股份等企业也在勾勒上市的行动路线。对于那些有意上市的权证企业而言,它们已然从中看到了登陆资本市场的曙光。”王瑞吉说。
(经济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