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企业像大学一样来经营
有人说企业是挣钱的机构,不挣钱的企业是不道德的。没错!在商业分工上,政府管理宏观经济秩序,公益组织为弱势群体服务,国有企业关注国计民生,大多数企业要开发产品,以满足“劳动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需要”。
不过很多企业也意识到了,企业存在的目的不是为了单纯地挣钱。小企业只为了挣钱,大企业还要承担社会责任,当然蒙牛除外。大企业为什么是大企业,它的规模,它的产品,都是很快会被别人学到的,但他的员工绝不可能,被对手一下超越。
大企业之所以是大企业,就是因为有优秀的人才,所以松下幸之助,当年才有一句话说:告诉我们的客户,我们首先生产的是人才,其次生产的才是产品。可我们很多大企业,还停留在生产产品上,而不是在经营人才上。
但凡优秀的企业,都是靠向社会上的机构或个人,出售了某些产品,从而取得利益。可你们公司有那些产品,别的公司也有那些产品,客户为什么要买你们的产品呢?一定是你们公司,在某些方面,比较特殊,打动了客户。比如说你们的产品特殊,你们的渠道特殊,你们的服务特殊,你们的售后特殊,等等的这些特殊的实现,都要靠企业里,方方面面的人。企业的的竞争,看起来是产品的竞争,其实是人和人之间的竞争。
但凡优秀的企业,都是行业内的黄埔军校,有的老板还以此为自豪。放眼行业内的精英人士,大多是从他的企业出来的,这还不值得骄傲吗?手机分销行业的黄埔军校是天音通讯,日用品行业的黄埔军校是宝洁,是康师傅是可口可乐。华为也是黄埔军校呀。
而能充分挖掘出人的潜力,这个企业就成功了。社会上的机构,大学是完全培养人才的机构,企业能不能借鉴大学的模式,来培养人才呢?当然不是国内的大学,而是欧美一流的,成功的大学。如果企业能像哈佛大学那样,不断培养出人才来,那不就成功了吗?
那些优秀大学的特质是什么呢?比如教授治校,比如大教授也要从事一线的教学工作,比如学分制度,制度透明,比如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大学里有多少著名教授,反映了大学的水平,而不像国内的大学光有大楼。企业有多少行业顶尖人才,反映了企业的水平。并不是市场份额,那是变动的因素。但我们有多少企业,对外宣传这个呢?我们看到他们都说自己大,自己行业领先。从来没有一个企业,说自己有很多专家。企业其实不只是个挣钱的机构,企业更是培养人才的机构。挣钱是手段,为的是可以更好地培养人才。
企业像大学,那老板就要像校长了。清华大学的前校长梅贻琦,遇到问题总是问别人,你看怎么办才好,而不是独断专行。得到别人的回答后,如果同意他就会说:我看就这么办吧。如果不同意,他就说:我看还是怎么怎么办的好。或说我看如何如何办,就会如何如何。或我看再考虑考虑。后来,清华的学生送对联:大概也许或者是、可能恐怕差不多。企业的大老板也是类似吧,用管理的角度解释,这就是领导力了,这就叫授权管理,这就叫教练式管理。
当年蒋介石,担任黄埔军校的校长,天下的军人,都以校长的学生为荣,所以才成就了蒋介石的伟业。蒋介石才在军阀混战中,能脱颖而出,影响中国几十年。马化腾之类的老板,也纷纷担任企业大学校长,也是这个意思。很多大老板,比如王石,早已超越了日常的管理实践,开始在文化上,战略上,思想上考虑问题。甚至不断挑战自己,爬山,追求自己的极限,因为他知道他的极限,就是万科的极限。你的老板呢?像个校长吗?(作者:郝志强 )
- 该帖于 2014/5/5 14:45:00 被修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