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8月,在天猫某品牌购物,就贴心地送了我一张优惠券,告诉我双11那天可以用。这预热真是早啊。双11还远着呢,这张优惠券也石沉大海,一直放在那儿。
一进入11月,一登录淘宝各种预售扑面而来,为了避免双11当天起早疯抢,许多品牌都开设了预售窗口,预售商品的折扣也更低。同时还推出了抽奖活动,抽了N次,都得到的是一些免费发放的优惠券,商家也太低估买家的智商了。不管怎样,只要逛在网上,总能选到一些中意的东西,把各种优惠券一通收藏,有用没用的,先存上再说。
我原来没下载过支付宝钱包,一直在台式机上付款,每付一次就会提醒送我几元的返利,但需要用支付宝钱包认领。次数多了,虽然钱少,但累计起来也是一笔小费用啊。所以还是没抵住诱惑下载了支付宝的APP,领到了最后一笔5元小返利。这仅是最后一笔,我用钱包领了后,再付款淘宝就不再过了——这返利是多好的鱼饵,只要鱼上了钩,鱼饵就不再供应。
有了钱包,双11前一周就开始提醒可以冲值赠红包。因为确实有些东西要买,每次冲300,可赠10元返利,并可以抽奖。抽了几次,只中红包未中奖,冲值也就此打住。在10日那天,朋友需要在淘宝上买个大件,请我帮忙冲值付款。我分次冲值,这时已不再赠红包,只有抽奖的资格。双11当天再冲值,就没有任何活动了。
作为消费者能感受到淘宝的预热步骤,每一步都设计周详,都是根据消费者的消费节奏制定,就这样一步一步落入到淘宝的“甜蜜陷阱”中。
10号那天,我的短信量陡增,大都是以前购过物的店家发来的双11抢购预热短信,提醒我要去花银子。嗯,不管怎样,我都要捂紧我的口袋,不会乱花钱的。
11号,我起了个大早,天刚刚擦亮,东方才露鱼肚白,我已坐在电脑前“工作”了。虽然购物车里有一堆商品,最后付款的仅有几样。我对自己的克制很是满意。
中午去常去的那家小店吃饭,服务员一见我们,就问:你们今天买东西了吗?接着,服务员就向我们报告淘宝已卖到400亿了。旁边的食客纷纷说自己买了什么,服务员也热心指点,淘宝购物成了最热词。一时间,全民皆是淘宝客。
下午,那些淘宝店家还在疯狂的发短信,只好关到静音,世界才安静了许多。
晚上回家再去看那些提醒短信,才想起家里的水壶坏了,正好要买一只,看来这样大面积的发短信还是有点作用的。
临近10点,有几个店家又发来提醒,10点整有11.11元的商品抢购。不知又有多少消费者会打开手机、打开电脑上网抢购。
11号,我关注的一个财经公众号没有推送内容,只发来简短文字,大意是今天任何内容都抵不了双11的巨大号召力,既然这样,那就沉默吧。
今天,几乎所有的社交媒体都在热切地讨论淘宝昨日的销售额,许多人也在社交平台上发表感受,五味杂陈,羡慕、嫉妒,还有稍许莫名的理不清说不明的——权且当作感受的情感吧。
柳二白- 该帖于 2014/11/12 16:33:00 被修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