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近年底,各种研究零售业的报告频出,所有的报告都在显示,当前形势不容乐观,但便利店却能在业绩一片下滑中独领风骚,各项指标均出现了同比提高。在“大”风靡了一段时间后,零售业又迎来了“小时代”。便利店是小时代的代表业态,它如一颗耀眼的新星一时间万众瞩目,它的动态也格外引人关注。
近期有关零售商转战便利店的新闻不绝于耳,先是麦德龙要开“合麦家”,后是家乐福要开“easy便利店”。两家虽然都开的是便利店,有相同,更有不同,首先面积不同,麦德龙的便利店面仅有80平米,而家乐福的店面却有300平米;其次是经营模式不同,麦德龙采取的是加盟模式,而家乐福则完完全全是自营。所以,虽然同奋战在便利店这个战场,却各自打出了不同的招法。这些零售大鳄,能否在便利店业态中成功分得一杯羹,成为热议的焦点。
尤其是家乐福,在华的业绩每况愈下,近期又负面新闻不断,所以家乐福开辟新战场更引人关注。
大卖场的基因能否开出便利店的花朵
家乐福在欧洲早已有便利店的尝试,所以此番在上海开创便利店,也不算是家乐福系统的首创,只是一个复制。但复制不仅仅是照搬,还需要因地制宜地创新。早前,家乐福大卖场成功在中国站稳了脚跟,就是在保持了家乐福特色的同时,还结合了本土情况,变通了采购方式和管理模式,才得以发展和壮大。
所以,家乐福的卖场基因不是既有的管理模式和思维方式,而是变革与创新。此次开出便利店新业态,看出家乐福变革之心的勇气。但变革不仅仅是涉足一个新业态这般简单,需要的是变革之后的行动与措施,这些近乎细之末节的琐碎更是变革实施的具体表现。
家乐福的便利店之花开得好与不好,需要家乐福快速找准定位。在便利店业态之下,还有许多市场目标需要细分,也有许多缝隙需要填补。根据定位原理,消费者总是对率先出现的品牌或门店留有印象,所以,第一个进入该类市场的店总是率先印入到消费者脑海中,而后来开的店,很快就会湮没在一片同质化门店中。如果家乐福的便利店等同于全家、7-11这些早已名声在外的便利店,迟早会消失匿迹。
因此,家乐福初探便利店业态,变革的同时更要兼具创新,这两个法宝将会助力家乐福的便利店之花开得越来越灿烂。
家乐福的小时代有何不同
此次落户上海的家乐福的便利店,面积要比一般印象中的便利店要大得多,达300多平米,但也符合一般咨询公司对便利店面积少于500平米的定义。较大的面积也利用于让家乐福把更多的便利元素和经营思想在店内展示,提供了足够的展示空间也容易让家乐福的便利店与众不同。
便利店的精髓在于“便利”,便利不仅仅是购物地点的方便,还更多体现在提供便捷的购物理念。所以,现在一家便利店不仅能买到商品,能喝到现场磨制的咖啡,还能吃到简餐,并可顺便缴费。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正是因为便利店提供了便利的购物方式,才会让消费者乐于就近购物。
家乐福的easy,当前还未看到其更具便利的特色,但是它在支付方式上选了一条便捷之路。据介绍,店内将支持信微支付,这无疑是手机移动族的佳音,不带钱包,也可完成购物,这对微信用户来说也极具吸引力。
便利店的世界里是否还有容身之地
便利店业绩在叫好的同时,也暗藏隐忧,现在各大零售集团迅速挺进便利店这片疆土,使本来就门庭若市的便利店市场更是热闹非凡。就在写这篇稿件的时候,得知大润发也确认要开便利店,首先家将在南通落地。各大零售商如此迅速地跑马圈地,一是争取多业态经营,化减经营风险;二是不约而同地对便利店前景寄与了厚望;三是在大卖场与便利店、大与小之间可形成优势互补。如此快速展店,让便利店的“饱和之说”不绝于耳。
据资料显示,日本平均2800人就拥有一家便利店,台湾平均是2000人拥有一家,而我国26个样本城市调查显示5000人以上才拥有一家,而像北京、南宁平均2、3万人才拥有一家,仅从人均拥有店铺数量上,在当下,便利店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但是也不能忽略的是,人均店铺数量仅是一参考数据,如果大量同质化店铺出现,照样会使消费者出现审批疲劳,失去竞争优势。因此,新进入的便利店如家乐福easy,应努力研究便利店的经营内涵,在服务与商品上找到独到的经营特色,这样才容易脱颖而出,才能被消费者接受。
优胜劣汰是规律。因此,不管便利店市场是否饱和,都会出现优胜劣汰的必然规律。
虽然便利店的前景较乐观,但可以想见的是,家乐福此次进入便利店业态绝不会像20年前进入中国市场那般轻松容易,那时的中国市场还是一片待开垦的处女地,而此时激烈程度今非昔比。家乐福easy只有坚持创新、特色经营、回归零售本质,才有可能走得更远。
柳二白- 该帖于 2014/11/28 15:41:00 被修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