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阳大悦城是国内购物中心经营的一个典范,从商业的角度来看,这家坐落于北京市东四环外的购物中心在地段上并不占优势,但是,凭借着独特的商业理念和精准的市场定位,近年来,朝阳大悦城的经营每年都实现了大幅增长,被称为业界学习的榜样。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朝阳大悦城也顺应大势,立足于建立商业模式,从餐饮入手进行购物中心O2O的探索,并在部分领域走在了行业的前列。那么,朝阳大悦城到底是怎么做的呢?为此,中国商报记者采访了朝阳大悦城O2O项目负责人、研策部副总监李英伟。
从餐饮入手
中国商报:请问大悦城开展O2O的出发点是什么?
李英伟:实际上这是整个行业的一个命题。大悦城和万达不太一样,万达是由总部来驱动O2O的开展,大悦城是强项目的管控模式,是通过各个项目的实践,有了优秀的实践经验后,总部再去推广。大悦城基本上是几个项目在同时发展,而其中朝阳大悦城是发展O2O比较早的。
2013年下半年,整个零售行业开始谈论O2O。第一轮是百货行业的O2O实践,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开设网上商城;另一种是专门成立互联网公司,如银泰百货,但是互联网公司与实体店是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的,属于独立电商。百货行业的第一轮O2O实践并没有什么成功的案例,不过还是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目前以天狗网为代表的百货在进行线上线下ERP打通的第二轮实践。那个时候朝阳大悦城也在思考O2O该怎么做。大悦城做O2O是以智慧商城为出发点,但那时还没有上升到商业模式的层次。
公司领导对O2O的期望是建立起清晰的商业模式,有O2O的优秀实践。在商业模式方面,朝阳大悦城比较领先,其他购物中心更多是从智慧商城的角度出发,而朝阳大悦城一开始就从最难的部分做,既要做智慧商城,又要把商业模式建立起来。
中国商报:大悦城O2O方案切入的主要路径是什么?
李英伟:2013年到2014年上半年,商场的新技术开始成熟,包括大家耳熟能详的室内定位、反向寻车等技术,主要的思路是“让消费者在购物时更便捷”。早期我们做了微博和微信的营销,但只停留于市场营销的层面。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朝阳大悦城对O2O商业模式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当时,很多商场都在一窝蜂地自建APP,功能都差不多,使用APP的消费者很少,商家也不知道APP对商业经营到底有哪些帮助。
朝阳大悦城想要真正地把商业模式做出来,把交易闭环建立起来,帮助商户们提升经营能力,提高增量。于是,我们选择餐饮作为突破口。因为餐饮是朝阳大悦城的一个热点,我们有将近100家的餐饮商户,在面积比例上,零售、餐饮、娱乐的比重为5:3:2。我们在已有的服务功能基础上,建立起来餐饮O2O,涵盖了市面上常见的餐饮O2O服务功能,包括外卖、订位排队、团购、看菜谱等功能。完整的系统是在2014年“双十一”之前推出来的,反响还不错。在外卖业务方面,我们的餐饮系统在单体购物中心是第一个给商户做外卖服务的商场。有一些商场的送餐系统是消费者点击后就跳到别的送餐公司的系统,朝阳大悦城则是自己的订餐系统,现金流也是进入大悦城的系统中,然后我们再去与商户分账。这样我们就把整个商业体系和商业流程建立起来了,在购物中心范围内我们应该是第一个完成这些的。
借助电商体系
中国商报:朝阳大悦城的餐饮O2O是一个怎样的系统?
李英伟:所谓的“互联网+”不是实体商业的一个简单配套,互联网的能力要和实体店的运用能力结合起来,所以,我们做的O2O第一要按互联网的规则走,第二是要与实体经营结合起来。目前大规模投入资源进行O2O实践的大型零售集团,都是自己做商业闭环,从招商、建物流到网上拼流量将价值链从头做到尾。而朝阳大悦城的O2O是轻资产重运营,不可能将价值链从头做到尾。在互联网行业中有很多小企业,它们只是做价值链上的一环,受到互联网行业的启发,我们也想成为整个互联网上的一环,共同去缔造体系。所以,我们将自己的餐饮系统与百度外卖进行打通,一个实体零售企业按照互联网规则与BAT巨头做系统的打通,这在行业中可以说是破天荒头一回,对于行业来说也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实体企业与电商并不是一个完全对抗的关系,也不是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关系,朝阳大悦城与电商是恒星与卫星的关系,我们可以借到它们的光。与百度系统打通后,我们的餐饮商户上了百度的外卖平台,对于消费者来讲就是在百度上点外卖,百度会把订单推到我们的系统上来;对于我们的商户来讲,他们在后台用的是大悦城的系统。所有的钱是汇入我们的系统中,然后我们会和百度、餐饮商户去分账。这套商业逻辑在互联网企业中是很成功的,对于实体行业来说这应该是商业模式上的突破。
中国商报:与百度的对接是什么时候完成的?效果如何?
李英伟:与百度的对接在今年春节时已经完成,试运行一段时间后,在今年3月初正式发布。业务还在培育之中,毕竟我们的外卖业务才只进行了三四个月,整体效果还有待观察,效益好的商户现一个月已经能拿到两三万元的订单。对于商户来讲,其堂食业务经常处于饱和状态,外卖业务对他们的业绩增长很有帮助,能够带来10%左右的增长,这对于他们而言非常有意义。
当然,外卖业务朝阳大悦城还在培育,主要是这套流程比较复杂,比如财务问题、对账问题、部门之间的配合问题等,我们也一直在做流程,所以这块业务还没有真正地放量。
中国商报:除了百度以外,还跟哪些互联网公司有合作?
李英伟:我们和美味不用等实现了排号系统的打通。其他很多正在洽谈当中,包括美团等。
中国商报:除了餐饮以外,朝阳大悦城有没有开展其他方面的O2O业务?有无相关发展计划?
李英伟:商品零售的O2O业务比较难开展,零售方面还是以营销活动为主。在整个行业中,商品零售的O2O业务也没有什么好的模式,这是行业的难题,我们也在探索。商品零售存在一个ERP的问题,一是卖货的如何去与实体店互动,二是如何与电商去互动。我们正在一步步做,先把餐饮O2O做精,今年下半年准备与电商进行洽谈,争取在商品零售方面做出一些创新。
流程和大数据
中国商报:朝阳大悦城实行O2O以来门店前端服务和后台的管理系统发生了哪些变化?
李英伟:对于其他部门而言,最重要的是怎样在现有的业务流程中加入为线上业务服务的流程,怎样去解决原有流程与新流程之间的冲突。这些流程上的变化与碰撞持续了近半年,目前流程已经整合得比较通顺了,职能边界变得很清晰,流程的逻辑已经建立起来了。
中国商报:在做O2O流程时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李英伟:当然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大悦城是央企,有一些独特的财务制度;另外还有返款的问题,一些商户希望很快返款,而传统实体零售企业账期很长,这都需要去解决。实体零售做互联网业务,传统的文化、体系、流程与互联网会有很多碰撞,难题是怎样在旧的土壤里长出新的东西。具体而言,例如商户的对账,店铺原来每个月对的账只是线下的销售额,现在又多了外卖的销售额,这就涉及到新的流程,对账的时候会有专门负责O2O的小组帮助对账。为了发展O2O业务,朝阳大悦城专门成立了一个跨部门的创新小组,由各个部门的人员组成,这涉及到企业架构的调整。例如,像招商的洽谈、商户的管控等应该是由原来的部门去谈,还是由创新小组去谈,所有这些都涉及到资源的配置、人员的分配。现在的流程是,对账工作先由创新小组去做,对账清晰后,交给运营部门,运营部门会跟商户再核对销售,最后的数据会录入财务的系统。
如果账对不上怎么办?账期是什么样的?线上业务的返款是否与线下业务的返款同步?发票怎么开?商户是否要交押金?这些问题都需要大家去讨论、试错。我们现在正在修改一些流程。这些流程是朝阳大悦城O2O的核心竞争力,至少领先同行半年到一年。
在处理O2O流程问题的过程当中,公司文化很重要,原有部门不把新业务视作对原有资源的抢夺、侵犯,大家以包容的心态共同去促进新业务的成长。公司一把手的支持也很重要,特别在国企里,成功与否的核心因素都在于一把手。这些事表面上是商业逻辑,背后更多的是组织内部的运作。朝阳大悦城总经理周鹏对于O2O业务的发展给予了很多资源上的支持,中层部门领导统一了目标,都认为O2O很重要。
中国商报:朝阳大悦城的O2O是否有大数据的支持?投入了多少资金?
李英伟:购物中心的核心能力是有很多的消费者,相对而言,与消费者的关系更好,有更好的地缘优势,有一站式的业态,所以我们想的是如何把店铺的优势发挥出来。朝阳大悦城的大数据实践处于数据的整合、挖掘阶段,这与我们做的智慧商场是一个事情的两面,一方面是给消费者提供了消费的便利;另一方面我们是在做数据在采集。比如通过Wi-Fi登陆验证,我们在授权的前提下能得到顾客手机的电话号码,然后去跟会员卡、车牌结合起来,把这些数据打通,建立起整个消费者的数据库。
在大数据与O2O结合方面,我们还无法做到像电商那样进行自动化推荐。我们现在可以做到识别下载了我们APP的顾客,识别顾客是谁、喜欢什么等信息,然后用APP客户端给他们推荐一些场内商户信息,主要是个性化的推荐和营销。对于购物中心而言,大数据和O2O最重要的是创造更多的消费场景,增加顾客到店量。
目前这一块的资金投入量还较轻,基本上是百万级,投入并不大。开发系统是要花钱的,这个钱省不了,系统开发完成后,一方面将系统与实体店的经营、推广档期、商场经营活动结合起来,成为商户的重要渠道,发挥出力量;另一方面,利用实体店的资源与互联网平台进行合作,就像百度与我们合作,其看中的是大悦城的品牌影响力、积累起来的客户、大悦城传播推广能力等。朝阳大悦城就是要发挥自己的优势与别人合作,O2O业务是通过合作建立起来的。其实几年前,电商都是气势汹汹,绕开商场直接与商户接触,现在他们也逐渐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大家都处于一个利益链条,应该共同合作建立起O2O体系。
对于购物中心来说,做O2O的出发点还是在于服务商户,O2O的内容首先就是来自商户,商户与购物中心合作是要获得收益的。对于商场而言,像电商那样拼流量没有意义,重要的是将本地的客流转到线上去,让他们去使用线上平台,以此来开发顾客的消费潜力。这是我们做O2O的一个逻辑。
(中国商报 记者 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