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报上周对新光天地全面变身北京SKP的报道,成为了纸媒、新媒体的双重焦点,也引爆了整个商业圈。从最初的悄然更名到如今的彻底变身,北京SKP酝酿了足足半年多,证明这是一次深思熟虑的举动。
在此时探究新光天地为何全面变身似乎没有答案。无论是一直保持沉默的北京华联,还是以官方辞令回应媒体的新光三越,都在刻意回避品牌的所有权纷争。或许只有时间才能解开这场变身之谜。
对于消费者而言,新光天地或北京SKP区别不大。这家商场依然是全国最牛的奢侈品商场,也有望继续蝉联全国百货“店王”。
但从商业层面看,新光天地的全面变身耐人寻味。开业八年来,与新光天地如影随形的除了身上的光环之外,还有种种争议:新光三越团队给新光天地打下了坚实的品牌基础,北京华联坐享其成。最终不太友好的分手,让北京华联背负了“忘恩负义”的名头。
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下,新光天地的这次变身是全方位的。在业态布局上,新光天地把众多时尚品牌调整到地下一层,并在原有区域设置了全亚洲最豪华的鞋区。
从积极角度看,太欠缺创意的国内零售企业需要这样敢吃螃蟹的商场。调整初期也让不少业内人士眼前一亮。然而,创意带来的新鲜过后,这种重建式的调整真的好吗?在笔者看来,深深烙印在消费者心中的不仅是新光天地品牌,也包括整个卖场的风格与业态。
就好似连胜的球队主教练不轻易调整首发阵容一样,为了应对新的市场环境,或许简单的微调试探市场是更好的方式。通过微调了解消费者喜好变化后,再进行把握更大的转型更为稳妥。
尽管北京SKP有了华联大卖场的影子是句玩笑,但确实也体现了北京华联抹去前任痕迹的迫切。
(北京商报 李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