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百货店|MALL -  贴子
1161  |  1

主题:30年前百货多繁荣 家电维修部职工的回忆

zhuzhuworld

积分:10655  联商币:5476
  |   只看他 楼主
30年前百货多繁荣 家电维修部职工的回忆

  1995年,李兆民在百货一零家电维修部工作。  李兆民供图

  
  在如今的小工作室中,两位师傅正在工作。 范佳/摄

  济南第一百货大楼(百货一零)曾经与大观园商场、人民商场、济南百货大楼、山东华联商厦,并称为济南商场的“五朵金花”。然而随着现代化大型商场和超市的涌现,有些“金花”已经淹没在历史的潮流中。

  在经四路教堂附近的一条小胡同里,有一家并不起眼的家电维修部,这是济南老商场留存下来最后的家电维修部。虽然百货一零不在了,但三位老职工把老家电维修的手艺一直坚守延续至今。

  口述人:李兆民,55岁,济南第一百货商店家电维修部职工

  百货一零繁荣时,人多得挤不上楼梯

  上世纪八十年代,百货一零可是个好单位,它是济南第一家百货商店。我一毕业就被分了进去,别提多高兴了。那时候人们逛商店一般就跑两个地方,一个是百货一零,另一个是百货大楼。后来才有的人民商场、大观园、百货二零(第二百货商店,也就是现在的省华联)。

  30多年前是百货一零最繁华的时候。很多商品不好买,尤其是彩电,多是预售,顾客提前预约,一等就要一两个月,来提货时高兴得连货都不挑,抬起来就走。我的一些亲戚朋友就托我找业务科部门经理开票买彩电。

  回想那时商场的布局,依然历历在目,可亲切了。商场有四层,一楼卖小百货和钢筋制品,二楼卖服装鞋帽布匹,三楼卖家电,四楼就是我们维修部和仓库。二层、三层是那种转圈的,中间空心可以看到一楼的楼层设计。柜台是玻璃的,柜台下面和后面的货架上摆着商品。卖布的柜台由于需要搬布,则是木头的。

  卖布柜台的收钱方式可有意思啦。收钱桌子的上方有个铁环,铁环上绑着好几根铁丝,呈放射状伸出去连着各个柜台,营业员把钱和票夹好放在铁丝上一推,就像坐索道一样,钱和票就到了收钱的地方。找回的钱再通过铁丝回到柜台,省了顾客去跑腿。

  大楼的四个角上是很窄的木头楼梯,过年过节人多得楼梯上根本挤不动。尤其是搞有奖销售时,根本没有插脚的地方。柜台上所有的东西凡是能卖的全部被卖空,营业员都来不及回仓库提货。我记得有奖销售最大的奖有5000元呢。

  百货一零卖啥的都有,各种小东西,很贴近百姓。有专门的柜台卖针头线脑,专门的房间卖自行车零件,像钢珠、弹簧、脚蹬子,一应俱全。

  遗憾的是,1997年后,大商场、超市越来越多,迫于市场压力,百货一零就停止营业了。

  当年来修家电,都要托关系

  提起我和家电维修的缘分,要追溯到1980年。那年国家第一年恢复技校,我通过高考考了进去。当时技校非常吃香,全国也只有六所这种技校,我们那一批仅实验中学的毕业生就有十几个呢。两年后,我被分到济南百货一零,第一年在营业上锻炼,卖电视机,后来才分到了家电维修部。

  成立于1979年的百货一零家电维修部,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可是商场里的重要部门。那时候的家电维修是谁卖谁修,大部分都在商店里,维修行业在商业行业里的技术含量最高,能干这一行我觉得可光荣啦。

  我还记得刚参加工作时的工资,学徒一个月20多块,我们一级工一个月是三十块八毛,二级工三十二块多。当时进个材料零件很困难,需要去生产电视机的厂家进配件。那时我每月都要去上海、北京出差。

  有时顾客要托关系才能修上,一般顾客把机器送来得放一个星期才能拿走。有一次一位银行行长托我们经理修彩电,我去到他们家看到,顾客给彩电打了专门的柜子,盖着绣了牡丹花的电视机套,非常爱惜。

  1990年到1997年是家电维修部最红火的时候,我们有24个人。有书记、经理、会计、出纳、主管、主任,还有4个警卫和两辆维修车辆呢。这四个警卫每两人一组倒班,那时候彩电是贵重物品,维修部曾经还被盗过一次,所以安保工作很重要。1993年,家电维修部从百货一零搬了出来,租了一处300多平的工作室。

  直到1997年,百货一零停止营业,修理部被独立了出来,人员也减少为七八个人。商店不卖家电后,业务量减少很多,很多同事都转行了。1999年到2006年减少为4人,而现在只剩3人了。单位早就不再发工资,我们现在是合伙经营。

  面对市场竞争,骑车上门服务

  2000年以后,家电维修行业受到的冲击很大,老百姓彩电出现问题时大多都通过厂家直接维修了。不再是卖方市场,心理落差挺大,但也得想办法,积极转变服务方式。

  首先,维修速度要提高上去啊。以前在店里活儿都不急,而现在能立等可取的,都尽量给顾客当时就修好。我们还上门服务,我曾经骑着摩托车去过济钢、南部山区等很远的地方。

  有位顾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觉得把维修部坚守下去很有意义。那是一位失去了老伴的老人,虽然家里很有钱,但从来不换彩电,一直用着20多年前的18英寸福日牌老彩电,也从不更换沙发摆放的位置。

  老人告诉我,坐在沙发上看这台老电视时,就好像和老伴在一起一样。我非常感动,那台老电视修起来也得心应手,仅用了一个多小时就修好了,老人别提多高兴了。

  如今,像老商场遗留下来的家电维修部恐怕只有我们这一家了。据我所知,像百货大楼、人民商场和大观园的家电维修部早就解散了。老单位职工一直坚持干下来的很少了。

  我已经到快退休的年纪了,能支持我一直干下来的原因之一是对这行的热爱吧。有时候能够攻克一个难题真的挺高兴的。我特别清楚地记得毕业之后修好第一台电视机的情景。那天我花了一个晚上,免费给邻居修好了一台12英寸的熊猫牌黑白电视。当时我一点实战经验没有,成功后激动地围着屋转了好几圈。

  虽然时代在变,但是老的传统和理念不能变。师傅曾经教我们,修理机器必须具体找到是哪个点哪个件出现故障,把件换了排除故障。而现在修平板电视,有的找到出现故障的一块板,把它换掉就可以了。而以前排查到点的方式,既费时又费工,但对顾客来说不需要换那么多东西,能省下一部分费用。

  从攒十几年买一台电视,到一个月能买多台

  80年代初,山东电视机厂出了个12英寸的黑白电视,价格是400多块。很多家庭买不起,厂里还搞过分期付款。就是由单位做担保,每月只用还10块钱。那时候一个楼上没有几家有电视机,每百户也仅有十几户有。

  1982年到1988年之间,市面上已经出售彩电,但只有家庭条件很好的才买得起。1988年后,社会上出现了一股抢购风,电视机拥有量更多了。那时候18英寸的彩电国家标价1800多块,能卖到2800块,甚至3800块。

  那时一个月的工资才四五十,买电视机的钱十几年都不一定能存起来。有人会借钱,把家里所有的积蓄拿出来,就为了买台彩电。在那个年代,彩电绝对是大件,比房子重要。

  八十年代末,很多商品不好买,尤其是彩电。我们从厂家进货时都是一台彩电搭十台黑白电视,否则彩电根本进不来。

  进入九十年代后,彩电的价格越来越平民化,过去一家人攒十几年才买一台,现在一个月工资能买好多台。过去厂里出了新产品,会邀请我们去参加培训,现在没人管了。那时候,我们穿着白大褂,看起来很神秘,就像是科技工作者。现在维修价钱报高了,顾客就直接不修,换新的了。
  (齐鲁晚报  范佳)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