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完善供应链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2014年至今,青岛两大日资24小时便利店品牌迷你岛、7-11都逐渐完成了对店面的更新换代,在经营模式上,日资便利店已经不再苛求直营,而是采取多种方式促进特许经营,这是依赖品牌优势进行扩张的标志。
虽然门店有了改善,但是便利店相对于数千平方米、数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业来说,仍然是小店甚至是微店。那么便利店业态如何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走出自己的路呢?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日资便利店业态中,无论怎样发展,其中心业务都会有“供应链”这个关键词。“这是内资便利店在组建初期没有考虑完善的一环,而这一环,在便利店+概念中却成了经营的内核。”采访中,我市一位资深商业人士杨先生向记者表示。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日资便利店在组建初期很注重中央厨房的建设,比如永旺旗下的青岛迷你岛,其精心打造的中央厨房和后台供应系统已经在国内成为模板。“便利店虽小,但是对后台供应链的要求和依赖却很高。以熟食快餐为例,许多便利店是在饭点以前,将快餐送到指定门店,门店设施也很简单,大部分则是以开水在底部做简单的保温措施,但是我们看到日资便利在这些细节上的梳理,不仅有完善的制度和设备保障,而且逐步体现了互联网时代的数据优势。”采访中青岛BRE商业咨询有限公司的赵先生说。
制造2.0便利梦想
据悉,“便利店+”的模式早在2012年12月在日本“全家”出现,全家+药妆店形成了以便利店的“中食”和服务为中心,附加药妆店的OTC药品和日用美容产品的新业态。在这之后,全家便利+的概念就源源不断的出现在消费者视野当中,分别呈现出+超市、+卡拉OK、+餐饮等于其他业态混搭的方式,并推出多个系列组合的店铺。“目前国内便利店+思路多体现在与互联网和产品供应的融合。”赵先生告诉记者。据对青岛迷你岛的采访记者发现,从门店自身经营来说,便利店是应对顾客现在需求的业态而发生变化,所以便利店+必须时常发生变化。便利店业态相对其他零售业态而言是非常小的,但是正是因为小,所以才能够时常进行商品改革废除、实现商品周转来实现运营的丰富。“也正是如此,我们需要配备POS、少量多频率的配送以及整体的系统,因此便利店也可以被称为系统产业。”业内人士分析,现在中国厂家的控制力比较强大,只此一点,多频率改革废除是很难实现,但我们应该通过便利店+注入更多的力量,必须让在便利店的货架上陈列商品成为各厂家之间的竞争。
而在与互联网的融合上,青岛迷你岛方面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应该看到,市场发展的进程与互联网之间的匹配度,目前便利店+互联网最为现实的体现是在结算领域。这其中考虑到中国电商的发展非常迅速,而我们的市场现状是相对落后的,但是便利店行业在整个零售业中处于最前线,距离消费者最近,这与电商把销售做到最后一米的思路非常接近。从目前看,电商没有必要取代便利店的最前线性,两者相融才是2.0时代下的市场之路。”
(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 记者 赵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