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业态在释放聚客作用的同时,却也越发成为购物中心的负担,在新城商业尤其明显。北京商报记者发现,以房山中粮·万科半岛广场为代表,有的新入市购物中心的体验业态占比高达50%,这导致项目的租金收益难以保证。同时,过于雷同的体验业态设置,也让北京的商业地产显现了体验同质化趋势。
体验至上
由于北京核心区功能调整,大型商业在新城占据主导地位,能够聚客的体验业态力压零售业态,占据高比例。昌平金隅万科广场体验业态达32%;爱琴海购物中心也是以巨量餐饮作为商场标签;即将入市的乐多港也选择了大面积的体验式业态,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的奥特莱斯区域中,仅餐饮就占据1万多平方米。大兴荟聚西红门购物中心除拥有大量体验式业态外,为增加顾客体验感,将公共区域面积占比设为38%,大多数购物中心公共区域面积仅占20%。房山中粮·万科半岛广场体验业态更是超过50%。
RET睿意德租赁服务部副总经理徐宁表示,主力店特别是儿童业态的娱乐主力概念,确实会带来很好的客流,但同时也会占据较大面积。儿童业态租金标准基本达不到整个商场的平均租金水平。
中国购物中心产业资讯中心主任郭增利认为,在电商的冲击下,商业地产品牌会把非零售的餐饮、娱乐、休闲一味放大,“不少商场儿童、餐饮发展的速度已经超过商圈对他们的需求,很多餐饮和儿童业态都在亏损,从这个角度看背离了市场需求”。
情非得已
地理位置不占优势让很多品牌不愿入驻五环外购物中心。这让新城项目在招商时处于比较尴尬的处境。今年开业的中粮·万科半岛广场品牌组成以大众品牌为主。运动品牌包括New Balance、李宁、SCALER、Kappa等,购物中心中常见的NIKE、adidas等品牌并没有入驻。由于距离荟聚西红门购物中心不远,鸿坤购物中心招商则颇为尴尬,商场首层至今未被品牌填满。
北商研究院认为,对待一家新城购物中心,优质品牌就成了强势的一方,招商率或者入驻率不足时,品牌都会对商业项目颇为挑剔,这导致商场难以获得理想的租金收益。在这种情况下,商场为了先实现聚客,只能放大体验业态。不过,如果长此以往却会让商场陷入叫好不叫座的尴尬之中。
困局待解
在商业地产专家看来,商场体验感不仅是指体验业态,也包含一切可以增强顾客体验感的尝试。通过增强零售业态体验感也是破解同质化问题的解药。华润五彩城副总经理任东亮表示,有很多零售行业,比如服装和娱乐业态,都在向着体验化的方向靠拢。如今年的GMIC移动互联展上,韩国的FMmirror就推出了虚拟试衣镜。在美国纽约第五大道的优衣库里就已经在试用。这种数字技术用在购物中心,可以让消费者体验更好。
美特斯邦威在重庆的体验店设有人工时尚顾问以及“时尚搭配”互动装置,在每层都设置了大型电子屏。消费者在装置上对衣服的二维码进行扫描便可看到各种搭配。商品信息也会显示其中,方便导购员查找。
郭增利表示,购物中心应讲究组合,通过多元化业种组合,形成业种间互为配套的关系。“要把组合的威力释放到最大,而不是某一类。这是对购物中心比较核心的要求。”
(北京商报 记者 李铎 赵子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