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几年前,我曾去北京拜访一家本土方便面品牌的客户,在帝都豪华地段的豪华办公室里,其老板滔滔不绝给我讲他的管理方式,讲他众横捭阖的往事,似乎是忘了我为什么而来。我找机会问他,如果你不做市场研究的话,你开发新品的决策依据是什么?
他是这样回答的:“我们不需要什么研究,你要说新品,很简单,楼下去买一包别的方便面,我多加个卤蛋!”
就这样,我被一个卤蛋打败了。此后我一直记得这个卤蛋理论,经常在怀疑人生:市场研究行业,用一句网络语来说是“不明觉厉”,看起来高大上,但往往不能打动客户。这十年来市场规模徘徊在100亿,别的行业都在飞,但这个行业在拖后腿,真是对不起国家,对不起全国人民。
但最近我发现那家方便面品牌竟然在做市场调研。是世道变了吗?还是卤蛋失去竞争力了?抑或是其他原因?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对我们的客户、我们失去的客户做一次检视。
在我们的客户中,外资企业占了很大一部分。他们每年有固定的预算,持续用于固定的项目。这些外资公司和市场研究行业三观很合,他们很容易认同后者那套模型、分析、趋势等看起来炫酷极了的东西。
而本土民营企业,或者他们的老板们,不是不知道用市场研究,用市场研究的工具来辅助其做决策,提高销售量,而是从1980年以来,我们这个行业在打中顾客上做得不好。
市场研究行业的人,往往把自己打扮得高大上,他们在豪华的办公室,拿着高薪,个个看起来是专家,说着各种专业词汇。但是,他们忽视了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而这正是本土民营企业最看重的一点,他们不需要模型,而需要方案。
曾经有一家国际建材家居连锁企业花600万找外资研究公司做一个高大上的项目,PPT写得非常漂亮,一看就值这么多钱。但是,当他们要解决具体问题时,花38万找到了我们。
对很多民营企业而言,那些炫酷极了的东西他们无法驾驭,于是他们选择回避,因为试错成本对他们而言太高了。
可以说,高大上形象下的不接地气阻碍了市场研究这个行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外资企业对市场研究有变革的需求,但市场上能提供的新产品、新方案并不多。过去也曾有一些创新,大多是民营企业来完成的,但他们并没有借助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工具,最终悄无声息。
我想起了柯达。如果我告诉你它是拥有数码相机专利技术最多的企业,你可能会吃惊。董事会为什么没有大力发展数码技术,因为在胶卷上他们拥有上百亿的市场,既得利益者把持董事会,他们有路径依赖。
现在,如果市场研究公司没有做出变革,毫无疑问它将会落得柯达一样的下场,无论它曾经有多么辉煌。前不久我看电影《老炮儿》,发现里面的六爷和我们这个行业很相似,抱守着一个残缺的规矩与虚荣,最终把自己和身边的人都拖进深渊。
我曾拜访过雀巢的CIO(首席信息官)——有这么一个职位说明他们对市场调研有多重视。听了我的介绍后,他说这对我是一个深刻的培训,原来这个行业还有天会这样提供解决方案的公司。雀巢进入中国后,每年投入预算收集顾客的态度数据,建立一个态度数据库。顾客对包装、口味等方面的喜好度,对雀巢的价格、广告、新产品发布、营销方法等,都会产生影响。
还有一家跨国外资公司对我说,他们不满足于过去的方法,要去研究化,削减了相关预算;相应地对数据的要求提高了,增加一线数据管理的预算。
这和我们天会的想法不谋而合。数据需要回到原点:真实和连续积累,这对企业至关重要。市场研究常用的一个方法是回忆日志,问你一个月内有没有用过某产品,满意度如何。这样的出错率很高。麦肯锡发明了一个模型CDJ(消费者决策历程),但如果你一个月后再去问消费者,他可能忘了其中很多细节。
我们在2016年要做的事情,就是用平台化产品帮助品牌连锁企业进行态度数据的搜集、管理,并提出解决方案,包括消费者满意度、产品满意度、员工评价、消费者决策历程等方面的解决方案。
尤其是本土品牌连锁企业,他们虽然也有市场研究的预算,但与外资公司相比数额少,更重要的是没有规划,缺少积累,只是用于一些临时的项目。而我们,将帮助他们学会持续驾驭这个工具。
泰戈尔有句诗:“我要搁下别的工作。我把我的剑矛扔在尘土里。不要差遣我去遥远的宫廷;不要命令我做新的征讨。只求您让我做花园里的园丁。”过去我常在问,我为这个行业做了什么?现在我终于可以说,我们要把市场研究行业从天空拉回地上,用数据之锄做企业花园里的园丁,如张爱玲所说,低到尘埃里,开出花朵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