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货业的春天似乎仍未到来。
近日,联商网发布的一份分析报告显示,涉足百货业的57家上市公司,2016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628.01亿元,实现净利润-53.0726亿元。其中,77%的公司营收下降,75%的公司净利润下降,营收与净利润双降的公司则占67%。
上述报告还特别指出,百货业之所以会出现全行业平均亏损的情况,主要是受港股上市公司人和商业巨额亏损的影响。根据人和商业2016年半年报,其营收为5.23亿元,亏损却达到了144.93亿元。
另外56家百货、购物中心上市公司,2016年上半年净利润率3.5%,高于零售业上市公司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这被认为是“实际情况要比想象的好一些”。即便如此,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商学院教授周勇在报告中认为,“百货店、购物中心、超市在电商后发优势的猛攻下节节败退,且伤亡惨重”。
“百货业前几年在努力转型,目前有了一定的成效。”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表示,但是上述情况很难表明百货业正在回暖,更多应归因于百货业向购物中心和电商方向的转型,这带来了盈利能力的提升。
57家中43家净利下滑
根据上述报告,2016年上半年,我国零售业122家零售业上市公司,包括百货、购物中心、超市、服饰、珠宝、家电数码、药店、电商等零售业态,实现营收8943.68亿元,实现净利润214.9364亿元,净利润率仅为2.40%。
其中,百货与购物中心板块的57家上市公司,2016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628.01亿元,占营收总额的29%,实现净利润-53.0726亿元,营收下降面77%,净利润下降面75%,营收与净利润双降面67%,都高于平均下降程度。
不过,根据联商网零售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商学院教授周勇撰文的报告显示,百货之所以会出现全行业平均亏损的情况,主要是受港股上市公司人和商业巨额亏损的影响。
曾被誉为“防空洞之王”的人和商业,2016年上半年营收为5.23亿元,以144.93亿元的亏损,拉低了百货业上市公司2016年上半年的盈利水平。
这已不是人和商业的首次亏损。2013年,人和商业收入5.474亿元,亏损17.48亿元。2014年,人和商业亏损17.145亿元。2015年,人和商业收购了控股股东关联方持有的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意在进入农产品行业;同时考虑通过出售地下商场的项目,来取得现金进行2016年到期的海外贷款及债务的偿还。
目前,人和商业经营两个业务,分别是地下商场业务及农产品业务;而被称为“出售组合”的23个已落成购物商场、11个在建购物商场和10个正在规划并已取得建筑许可的购物商场,已经在今年7月8日以1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人和商业主要股东戴永革控制的一间实体。
根据周勇撰文内容,除人和商业以外,另外56家百货、购物中心上市公司中,仅有8家公司亏损,这8家的亏损总额为6.47亿元。
行业回暖仍需时日
百货及购物中心上市公司的净利润率略高,这是否表明了百货业的回暖趋势?对此,赵萍分析认为,很难说行业正在回暖,百货业净利润略高应归因于几年来转型的成效。
“百货业向购物中心和电商方向转型,带来了比较好的盈利能力提升。”赵萍表示,目前百货业主要的转型方向是购物中心、电商和深度自营,而在利润率方面表现出的“回暖”,更多地是搭载了购物中心和电商的概念,为公司获得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赵萍认为,购物中心附加了更多的服务业态,集客能力和盈利能力都在上升。对大部分百货业公司而言,向购物中心的转型,是业绩向好的主要推动力;百货业很多公司的电商目前处于起步阶段,达到业绩拉升的效果仍需时间。
百货业转型做出的尝试还包括深度自营,通过自采的方式希望加强对市场的了解。赵萍表示,这仍处在初期探索阶段,目前对业绩的变化影响不大。
周勇在报告中认为,“百货店、购物中心、超市在电商后发优势的猛攻下节节败退,且伤亡惨重。无论是具有政府扶持与资金支持的国企,还是拥有先进零售管理技术的外企,基本无一幸免。这说明,单纯以商品销售为主的实体零售商的整体衰退已成为一种行业趋势。”
那么,实体零售商未来是否存在“止损”的可能,上述衰退状况何时将得到缓解?对此,赵萍认为,这或取决于电商的渗透情况。赵萍表示,很多实体零售商,目前仍在探索线上线下的互动发展模式;虽然O2O已不是风口,但仍是实体零售商发展重点之一。
“当实体零售商打通线上线下,会迎来企稳回升的契机,和电商相比将凸显自身优势。”赵萍认为。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赵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