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博文选编 -  贴子
4746  |  1

主题:什么是商业体动线

shenpeng

积分:490  联商币:242
  |   只看他 楼主

动线设计于商业体而言,就好像是人身体内的血管一样重要,上、下、左、右都必须保持畅通,不能有任何堵塞的地方。那么,动线是什么;动线有什么作用;动线有哪些原则;动线的规则是什么;动线有几种类型?

在回答动线是什么之前,先来思考这些问题:为什么所有商场的卫生间都在二楼以上?为什么新商场的设计都是弧形的?为什么餐饮和电影都在楼上的楼上?为什么商场的电梯总是背对着入口?……其实这些都是动线或者是动线和数据相互作用的结果。换句话说,我们把上面的问题提炼成关键词:好逛、顾客流向、购物引导、商业空间价值体现和主题鲜明等等。于是,一个好的动线商业体一定是好逛的,不会迷路的,累的时候有休息区,疲劳的时候有亮点。同时能清晰地分散顾客,满足不同需求的顾客更加清楚地找到所需要的地方,能够使顾客愉快、舒适的走遍商场每一个角落的动线,就是好动线。

那么动线是什么?动线,是建筑与室内设计的用语之一。意指人在室内室外移动的点,连合起来就成为动线。动线一样有标准答案式的解释叫——动态流线。

动线的种类有很多种划分的方式:以空间关系可以分成水平动线和垂直动线;按主次关系可以划分为主动线、次动线。

动线的作用

我们一般分为可达性回环度和可见性回环度,可达性回环度=一次能走完的最长回路长度/平面总动线长度×100%,动线回环度越高,理论上动线就越优秀,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让顾客能够不走回头路,而过多的次动线影响回环度。但是,如引导合理,次动线同样能提高购物体验,而且在实际的动线设计中还要考虑到可见性、中庭、挑空设计等因素。

总结为三点

1、让每一寸营运空间发挥最大价值,让商业价值平均化,无死角;

2、良好的购物环境和客户体验,减少顾客的疲惫感,无行走障碍;

3、充分的商业展示及商品展示,实现品牌的曝光度。

第一点,让每一寸营运空间发挥最大价值

让商业价值平均化,无死角,在任何的商业项目里,不同位置铺面价值当然不同,但是如果站在招商的角度,却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以租金为导向进行铺面落位,我们要考虑主力店次主力店等等,而站在营运的角度,放大亮点,让亮点带动整个商业体、品牌的价值提升,当商户的利益最大化的时候,才能体现商业的价值。所以我们经常听人说,“我们有亮点”怎么怎么样,但是用动线去将亮点扩大,让商业价值平均才是正道!

第二点,良好的购物环境和客户体验

这年头,不提体验都不好意思出去和人说话,那客户体验是什么,一句话就能总结:“关注顾客的整个消费流程,而并非只关注交易过程!”大家可能都知道一种或多种刷客流的方法,什么拉一米线线控制客流数据啊,什么故意搞个美陈啊等等,大家觉得这样的做法对吗?

这样的做法曾经是对的,在城市缺乏购物中心,只有少量百货,电商还没那么全民化的时候。所以我们更要关注顾客是怎么经过店铺的,关注顾客真实的购物体验。

关于行走障碍,万达大家都去过,我们可以发现万达的中庭挑空位置,如果过大,那么他们一定会将整个挑空分成两个部分(二层以上),中间留一个过道,为什么,我们之前说过可见性动线回环度的概念,可以看见但是走的路长,这个就是行走障碍,所以他们做出一个过道。

先不说动线回路的事情,我们去旅游的时候都遇过吧,一口进一口出,好歹都要宰你一刀——店铺多,店铺的人流量基本等同于商场人流量,反正你必须走完我规定的路线,但这样的客户体验是怎么样的?显而易见的逛完一定再也不想再来一遍。而且,如果顾客的目的性很强一样要走完整个线路,而且一定不会想走回头路。

当然,这样的方式并非一无是处,答案还恰恰相反,只要我能解决“累”“单调”这两个问题,这样的动线恰恰是最有效优质的动线。

具体一点,在商场或购物中心顾客所体验是以下三点:环境氛围、产品组合以及商品本身。环境氛围,环境具体化了是美陈、DP点,氛围具体了就是秩序感和个性化的结合。独特的指示牌和标识,不同颜色的区域划分,不同主题的美称方案,都将为秩序感和个性化代言。我们自己的商场是否可以通过上面的方式优化动线或者节点呢?提炼产品或者产品组合的特质,将特质放大,将区域划分……很多商场会根据消费者的兴趣爱好、教育背景、社会角色等多方面将购物中心进行划分,细分出与之对应的主题鲜明的多元空间。

第三点,充分的商业展示及商品展示

如果脱离这一点,那么我们会看到的也许就是一个挂满了吊旗、各种地贴、立牌、美陈,不要忘记,我们做的所有东西都是为了卖东西,中庭的挑空是为了让顾客看到上层的品牌,特色是为了让顾客不迷路,美陈是为了引导顾客继续走,一切都是为了动线上的品牌,顺便说一点,就是品牌的气质必须符合你的整体展陈。美陈吊旗是为了店铺和商品服务的。

动线设计原则

三个基本原则:可见性、可达性、识别性。可见性需要良好而有效,可达性便捷易达,识别性容易识别记忆。

可见性在商业空间动线设计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一个商铺的可见性强弱决定了这个商铺所在地段的价值,一个商铺被看见的机会越多,位置就越好。在设计中就是要提高这个商场内商铺的可见性。可达性和可见性有相关的,只有可见才会有可达。在可见的基础上经过最少道路转换的路径可达性最高。

识别性就是顾客在商业空间中明确自己的位置,不易迷失方向,可以化最少的时间找到自己想要去的商铺。为了增加商铺被逛得机会,通常需要提高动线系统的秩序感,增强顾客的位置感。

动线设计需要知道的几个原则:商业效率原则;交通效率原则;商业控制原则。

商业效率原则,可达性与租金效率成正比;可达性与拉动力成反比;可视性与拉动力成正比。

交通效率原则,垂直可达性与面积尺度成反比;水平可达性与面积尺度成正比;水平可视性与面积尺度成正比。

商业控制原则,商业集群原则;关联商业整合;后勤集中原则。

动线设计的规则

从无数倒闭商场得出的经验,在动线设计之初要考虑:商业定位、业态;地段、规模、消费行为习惯、商铺位置分割、消防通道的规范要求。那么动线设计有哪些规则?

规则1:圆角优于钝角,钝角优于锐角。圆角意味着更加平缓而无意的去改变顾客的行进路线和观感,以及更长的动线。钝角会出现一个视觉缓冲区,如无特别设置(包括主力店、美陈等),将无法引导顾客,形成隐形死角,容易让顾客疲惫,动线相对较短。锐角刚才也说了,基本不能出现,从生物学、进化论、玄学等多角度看,都不应该出现。

规则2:以曲直结合的方式避免单调,减轻顾客疲惫感。应该说10年前基本上所有的商场都长是这样,线条干净,整洁大方,最大限度利用空间,去增加店铺数量,从动线角度来看,这种四平八稳的结构其实是单调而缺少变化的,同时店铺的展示效果也无法体现出来。大家再思考一下,如果单纯的换成一个圆形,效果会好吗?其实也是一样的,也许我能看到最多数量的店铺,但是却影响了我对这里的好奇和期待。

所以现在的购物中心一定是曲直结合的,就像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到他们其实就是很标准的曲直结合形式,后面会给到大家他们的平面图,曲线和段直线的结合提升商业价值,并且,我们可以看到在照片的拍照位置甚至,除了这个环线上的店铺以外,还可以看到上下两层的部分铺面。同样的平层面积,我们尝试用曲直结合的形式划分下铺面,也就是尽量用圆角和钝角来组成铺面,线条柔和了,商铺的利用率也更高,在不考虑垂直动线的前提下基本上所有商铺价值感都差不多,站在招商的角度,似乎每个位置我都能找到相应的亮点。

规则3:动线长度适宜,功能分区明确。长动线这一点来说,人逛街疲惫的极限,或者说顾客可以接受的长度是280米,当然,这里采样的大多数可能是女同志,男同志一般听到逛街就疲惫了,而多数商业地产的设置是每100米设置休闲区或景观,但这样的传统设置正在逐步在改变,100米还是太长,有的购物中心甚至20-30米就会有这样的设置。其实最重要的还是懂得换位,懂得代入。功能区分明确怎么理解,其实这里最好的例子还是万达,因为万达广场基本都是一个模式,然后全国复制,他们的购物中心一般就两个中庭,叫金庭和银庭,基本所有的大型活动都会在金庭,比如什么明星见面会之类,而银庭会作为SP(sales promotion/PR-Public relation)活动的主要阵地,当然也会有小活动,所以这样的明确划分能够给顾客最佳的位置感,同时,因为金庭的位置更靠内,所以也能更好的吸引客流。这些就成就了万达内街的长盛不衰。

动线的类型:单通道环流、双通道环流、环岛式、自由式、流水式、节点式。

单通道环流:特点就是单通道,人流动线形成循环动流;优点就是最大程度地利用商业区域面积;适用商业体量较小或者长方形商业体;缺点就是空间不够开阔,商场可逛性低。

双通道环流:优点就是中间挑空或者商铺通过次动线链接;优点就是通透性较好,提高可见回环度;适用多层商业综合体及长方形商业体;缺点就是可达性回环度降低、牺牲面积。

环岛式:特点就是人流环绕主力商铺循环流动;优点就是主力商铺拉动周边商铺销售;适用主力商铺明确的专业卖场;缺点就是主力商铺要求高,灵活度不强。

自由式:特点就是无固定流向、多方向路线;优点就是有趣多面、面积利用率高;适用于各类商业中心;缺点就是容易出现死角,营销要求高。

流水式:特点就是人流沿着固定顺序方向行进;优点强制使人经过卖场无死角;适用大平层的各类专业卖场;缺点就是动线太长实际客户体验差。

节点式:特点就是依靠主力商铺做客流拉动;优点就是多变灵活提高顾客位置感;适用大面积复合型商业体;缺点就是动线太长,太过依赖主力商铺。

或许我们这里分享的不够全面,愿请有学之士不吝赐教!

shenpengzx@sina.com- 该帖于 2017/9/29 15:43:00 被修改过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