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博文选编 -  贴子
1626  |  1

主题:错失了二维码时代,银行还能在刷脸时代翻盘吗?

刘旷

积分:71414  联商币:36154
  |   只看他 楼主


随着中国移动支付在海外“攻城略地”, 境外接受支付宝、微信支付的商场也越来越多。近日,一位日本手信店主在日本著名论坛2ch开贴询问如何开通支付宝,再次将中国的第三方支付方式推向舆论风口。


而在国内,自从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开创了移动支付的新潮流,传统银行的地位就岌岌可危。马云曾说:“银行不改变,那我就改变银行”,2016年微信和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处理的交易总额接近3万亿美元,大有将取代银行传统业务的趋势。


成也体制,百也体制,银行彻底输给了二维码时代


《2017年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监测报告》显示,2017年一季度我国扫码支付市场规模预计超过5800亿元,同比增长606.80%。自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及《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的出台之后,第三方支付行业结束原始成长期,也正式开始了和银行的金融业务争夺战。


支付宝、微信钱包等第三方支付应用的崛起,分流了传统银行的现金支付、信用卡支付以及银行理财产品业务。一来,通过理财获得收益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习惯,而科技金融机构理财产品众多、收益不同、方便用户选择。二来,对于银行客户来说,第三方支付方式越来越便捷,支付不再需要带银行卡,刷手机即可。


从支付方式来看,第三方支付推出扫码支付功能之后,银行也推出了扫码支付功能。扫码支付普及之后,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等纷纷推出二维码支付产品,其安全性高、境外通用而且服务完善。然而,即使银行推出了扫码支付,还是抵不过用户习惯。


从用户使用量来看,第三方支付的普及大大减少了用户使用银行卡交易的频率,从而造成商业银行潜在客户流失。加之在线交易量激增,降低了银行卡线下交易量,最终导致原始客户流失。截至2016年上半年,仅支付宝一家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活跃用户就2.7亿,这个数字已经大大超过了不少传统银行的个人客户数量。


从用户使用习惯来看,以客户体验为主的第三方支付模式使客户的消费习惯发生了新变化,手机支付逐渐取代刷卡支付。原因在于,第三方支付在客户体验方面较为方便、快捷和人性化,从而吸引了用户的使用。相比之下,银行在体制、成本、服务意识上都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事实上,央行发布的“2017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报告显示,2017年第二季度银行电子支付总金额为545.58万亿元,同比减少25.37万亿元,而同期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的非银支付大幅增加35%,2017年第二季度完成支付近31.5万亿元。由此可见,移动支付产品覆盖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第三方支付的羽翼也越来越大。


俗话说树大招风,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可以说是金融界最耀眼的明珠。随着其业务的壮大,第三方支付和银行业务出现很多交叉领域,进而发展成第三方支付跟银行竞争的局面。对于第三方支付来说,银行始终是金融业依然屹立不倒的大山,想要取而代之困难重重。对于传统银行来说,第三方支付日益强大,不容小觑。这场旷日持久战何时能了?


打响反击战:银行系发心不错过刷脸支付


近期,刷脸支付成为了金融业共同探索的方向,继国内互联网金融巨头以及大型商业银行布局刷脸支付之后,苹果新出的 iPhone X也主打推出人脸识别功能。接二连三的事件发生,使得生物识别技术再次受到关注和热议。


一方面,刷脸支付的正式使用意味着生物识别技术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但是目前生物识别技术还未发展成熟,刷脸支付仍面临着用户体验、支付安全等问题。另一方面,刷脸支付的落地,意味着继现金、银行卡、手机扫码支付之后,刷脸支付市场也将成为第三方支付和银行抢占支付入口的新战场。


“站在ATM机前对准摄像头,经过系统验证后,再输入手机号、取款金额、密码,等待ATM机自动吐钞,拿走现金。”自建设银行陕西分行营业部的 ATM 机新增这样的“刷脸取款”服务以来,农业银行、招商银行、汇丰银行陆续推出刷脸取款业务,而浦发银行也表示会在今年内提供该项功能。银行步入了刷脸支付的黑科技时代……


如今,银行采用的“刷脸取款”仅仅限于取款这一功能,跨行还款、跨行存款及跨行转账等功能还未开通。尽管刷脸取款结合了人脸识别和生物识别技术,但主要还是根据用户预留的资料做比对,如果用户面部整容幅度过大,可能需要更新身份信息,并没有宣传中所说的方便快捷。


在刷脸支付还未成熟,安全性和用户体验还未得到保证之际,银行推出了刷脸取款功能,原因为何?


一方面,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银行对公业务不好做而且零售业务已经被互联网金融赶超,银行的盈利性显然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微信、支付宝等支付手段逐渐现代化,在无形中给银行造成了很大的竞争压力,对银行来说,加快在创新科技应用上的步伐十分必要。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为各大金融机构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银行采用“刷脸取款”新技术,给客户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增加了其获取客户的便利性。实施刷脸服务之后能够和客户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增加客户的黏度,从而提高服务的深度和广度。


由此看来,虽然采用全新科技存在一定风险,但是金融科技的深入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助力银行发展零售业务,而银行抢先应用科技就意味着可以拥有支付领域的制高点,未来还会有更多的银行展开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


严守攻防战:第三方支付同样不落后刷脸支付


今年9月,支付宝宣布在肯德基的KPRO餐厅上线“刷脸支付”,不需要手机、通过刷脸即可支付。据悉,华侨城酒店、雅园酒店、东呈酒店等集团下的酒店,接入了微信的“生态酒店解决方案”,可以让住客实现“刷脸”入住等功能。


第三方刷脸支付一般分三个步骤,一是“绑脸”;二是“手机号验证”;三是“脸部识别”。这样的操作在吸引眼球的同时,遭到不少质疑。很多体验过刷脸支付的消费者表示:“刷脸支付时输入手机号验证感觉多此一举,还不如扫描二维码支付方便。”但对于先进的科技应用,第三方支付从不落人于后。


众所周知,就像扫码支付替代现金支付,科学技术的进步会让支付链条发生变化。所以,未来如果刷脸支付能大行其道,率先布局的企业有望在第三方支付领域扩大份额。同时,“刷脸支付”这一功能的落地,省去了手机这个介质让用户进一步摆脱物质的束缚,不用带钱包、手机,仅靠人脸就能完成支付。


这些第三方支付平台天生就携带着科技的基因,随着用户对刷脸支付认知度的逐步提高,第三方支付还会提供更方便的手段让消费者更快完成支付。而且这些新概念有助于刺激消费体验,还可以提高企业品牌影响力。所以即便银行早有准备,但第三方支付未必会被压一头。


综上所述,生物识别技术前景广阔,但目前该项技术还未发展成熟。银行和第三方支付目前的布局还处于初期阶段,两者在生物识别领域的竞争难分胜负。但毋庸置疑的是,未来随着体验场景的持续优化,刷脸识别场景会得到广泛的推广,这也会成为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分出胜负的一站。


背水一战,生物识别能助力银行们在刷脸时代翻盘吗?


事实上,银行的资源远远比第三方支付强,其具有一定用户量、美誉度、信用度作为基础,第三方支付想要完全取代银行,短时间内不可能实现。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第三方支付与银行支付的关系是:合作与竞争并存。


但是,高盛的调研报告《支付:商业生态系统的入口》显示,从2010年到2016年,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增长超过74倍。第三方支付已在电商、金融、转账等领域对大众生活产生影响。从未来发展态势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三方支付未来将会取代银行支付,而生物识别支付正是银行支付与第三方支付战局的转折点。


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人脸识别行业市场规模已超过10亿元,预计到2021年将达到51亿元左右。而尚未被完全开发的金融行业内生物识别的市场前景,更被业界预估为千亿级市场。在此背景下,银行背水一战,跟随时代大胆涉足刷脸新技术。


纵观国内线上支付市场,第三方支付具有用户优势,银行具有资源优势。在第三方支付与银行的、亦敌亦友的背景下,生物识别支付的崛起打破了现有状态,第三方支付希望通过生物识别支付技术进一步扩大市场,而银行来也想借此机会重新夺回被抢占的支付市场。生物识别技术成为抢占支付入口的关键点。


整体而言,现在各互联网公司和银行都在尝试刷脸支付。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逐渐成熟,未来刷脸支付或许会取代扫码支付。基于科学技术改变支付链条的基础上,银行唯有紧随时代转型,充分调动自身资源,在用户服务上走心,才有可能扳平一局,重新得到人们的肯定。


刘旷,以禅道参悟互联网、微信公众号:liukuang110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