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机器人对制造业革命的呼声越来越大,在多数传统制造业寻求技术突破之际,全球最大的服装制造商晶苑国际(下文简称“晶苑”)仍押注于人类劳动者,不认为处于初期阶段的机器人能与低成本国家的人类劳动者竞争。如今,晶苑正在将产业向孟加拉国和越南转移。
2016年《财富》杂志发布的“2016年50家改变世界的公司”,晶苑居第17位(另一家中国公司滴滴居第30位),大多数人对晶苑这家公司很陌生,但它的主要客户优衣库、H&M、GAP等,我们日常穿着的各种快时尚品牌都耳熟能详。
本文通过晶苑这个已有近50年历史的服装制造业龙头,看一看服装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从侧面看一看快时尚的发展和服装产业的转移。
老牌服饰快时尚的代工厂的东南亚转移
晶苑于1970年由罗乐风(其父亲是有“针织大王”之称、休闲品牌Bossini堡狮龙创始人罗定邦)在香港建立,如今已成为全球服装制造商的龙头,在五个国家有20个自有工厂,员工7万人,每年生产约3.5亿件服装成衣。
根据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的数据,按产量计,晶苑2016年成为全球最大服装制造商,在这个高度分散的行业所占市场份额为0.4%。不过按产值计,晶苑在全球排名第二,约占市场份额的0.3%,可见晶苑的单位产值是低于平均线的,即其生产的服装成本都比较低。
在2017年11月3日晶苑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股票代码:02232.HK,根据招股书披露,晶苑服务30多个服装公司,覆盖超过50个品牌,而其主要客户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全球顶尖快时尚品牌,很多都和晶苑有二三十年的合作关系。
从招股书披露看,目前晶苑整体健康,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保持在46天左右,现金流平稳充足,原材料存货周转天数也保持在50天左右,近几年随着南下扩张建厂营收也随之增长,下面就捡重点说一下。
看上图,晶苑的营收是比较平稳的。晶苑与其客户有非常稳定的合作关系,其产能使用率维持在90%以上的水平。在服装产业链中,供款能力、产能、价格、质量、货期等每一项都能形成较好的竞争力和惯性,尤其是快时尚这种强调供应链宽度、速度和稳定性的客户,维持稳定的周转速度非常重要,所以综合判断,在同行业中晶苑的竞争力是较强的。
晶苑的毛利率和净利率整体呈上升状态,这与晶苑将产业向东南亚转移是同步的。服装制造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因为需要在缝纫和后处理环节投入大量人力。2014年到2016年晶苑的员工成本分别占其收益的16.9%、18.5%和17.9%,可以明显看到2015年员工成本的突增使晶苑的盈利能力有一个明显的下降。
目前晶苑在中国、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和斯里兰卡这五国设有生产基地,其中国的产能占比2014年到2016年从43.9%降至34.3%,产能大量向越南、柬埔寨转移。
上图是晶苑各品类成衣的产量及平均售价,价格等同品质,能看到晶苑的产能在不断大,各品类的变化也反映出快时尚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在变化,变化明显的是内衣、毛衣和运动户外服装。内衣的产量和品质在持续上升,这一市场也是目前服饰品类中较为看好的市场,易细分,高频刚需。
毛衣很反映年轻消费者的喜好,这一品类被卫衣和轻便防寒技术产品侵占。运动服和户外服则是目前增长迅速的服饰品类,为此晶苑在2016年12月收购Vista(一家制造运动服的新加坡公司),扩展至这个快速增长的领域。
上图是晶苑生产各品类产品的毛利和毛利率,对照可以看到晶苑的产品不光平均售价低,制造毛利率也非常低,大部分品类毛利都不到足20%。实际上这个毛利率是不错的,国内服装制造平均毛利率应该是个位数,晶苑做ODM有产品设计附加利润才能高一些。
这是服装制造商在产业链的位置决定的,目前整个价值链的大头在品牌方,然后是渠道方和面料技术开发。
总体来看,晶苑的情况中规中矩,体量巨大,其业务来源基本来自类似快消品的快时尚服装品牌,属于低毛利高周转的盈利模式,惯性很大,几乎是被钉在大规模中低端生产制造这条路上。
晶苑要做服装制造的“富士康”
目前晶苑转型“共创”业务模式:晶苑像品牌运营商一样思考,从时尚趋势及市场走向研究、产品理念设计、原材料开发及采购、产品及工业创新、样品制作、全球制造规划及优化、存货管理和物流及交付等整个服装产业链条各环节,为不同阶段的客户提供综合一站式服务。其模式如图:
从ODM提供产品开发生产,到做整个产品链条的解决方案提供商,晶苑这个发展方向是值得看好的,近半个世纪的沉淀,足够看时尚走一个轮回,和众多国际领先服装品牌尤其是快时尚几十年的合作经验,极大丰富的产品数据会成为晶苑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同时,这种制造业的转型方向是有成功案例的,就是3C行业的富士康,晶苑的“共创”业务模式的理念越看越和富士康类似,二者也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目前看晶苑离其“共创”模式还比较远,从现在其业务描述看,更类似品牌方买手和供应商设计团队写作产品开发的模式,即更进一步的定向开发,这样的合作方式在国内服装品牌和供应商之间已经存在,算是买手模式本土化的一种形式,远未达到晶苑描绘的“共创”蓝图。
晶苑在物流和信息系统都有较强的技术实力,现在也开发出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如“节水”牛仔裤、无钢圈胸围、智能可视产品以及应用在运动服和户外服上的一种名为BME的服装专利技术等。
但总体看,晶苑的主要客户仍锁定在单量大、价格低的快时尚品牌上,低端服装制造加工会是其长期的业务。若想在附加值上有所突破,除了“共创”模式增加价值链参与环节外,学习富士康进行专利技术研发是很好的选择。
廉价劳动力仍是裁缝的最优选择
晶苑为了降低制造成本,现在仍在为了廉价的劳动力将产业向东南亚转移。
2019年之前,晶苑准备花3年时间在越南扩展额外年产能1.295亿件,在孟加拉扩张额外年产能0.266亿件,预计未来数年将孟加拉国和越南的员工数量每年增加10%。晶苑行政总裁罗正亮(Andrew Lo)曾表示,中国南方制造业中心的劳动力成本已超过每月700美元,是越南和孟加拉国平均月薪的两倍多,这两个国家的平均月薪分别为300至350美元和150至200美元。
服装制造产业转移就像寻找劳动力价格洼地的游戏,经历了去年国内各种智能技术的洗礼,这种劳动力价格驱动的转移显得格外扎眼。
在美国亚特兰大有一家Softwear Automation公司正在研发Sewbot机器人技术,旨在让整个制衣过程实现自动化。这种机器人的开发得到零售商沃尔玛(Walmart)以及美国政府下属的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的资助。
当然这种技术还无法与孟加拉国等地方的人类劳动者竞争,Softwear Automation首席执行官帕拉尼斯瓦米?拉詹(Palaniswamy Rajan)表示,他的机器人具备处理柔软面料的灵敏性和视觉化技能,但哪怕是制作一件简单T恤,都需要10到20个不同步骤,要让机器人完成这些步骤,工程师需要花时间编程,而需要70至80个步骤才能制作好的衬衫将是下一个挑战。Softwear Automation计划今年在美国推出首条自动化T恤生产线,然后将继续进军牛仔裤和衬衫等更复杂的产品。
但从专业角度而言,服装制造自动化是遥遥无期的。自19世纪自动缝纫机问世以来,制作一件T恤衫的流程几乎没有变化。这种低门槛的工作,只需要双手重复性操作,却也是如此复杂,以至于最有水平的软件工程师也难以复制。
晶苑将制造工厂转移东南亚,是其生存的必然道路,只有保持低廉的制造成本,晶苑才可能从快时尚品牌拿到更多订单。另一方面,这也是东南亚国家的选择。
在孟加拉国,服装业是其拳头产业,服装占该国出口的82%,该国2.5%的人口从事服装制造业。为制衣工人争取更好劳动条件的Clean Clothes Campaign数据显示,在孟加拉国、印度和巴基斯坦,总共有大约2700万人在服装业就职。正如同20年前的中国一样,现在这些东南亚国家开始出现“人口结构红利”,需要大量的就业机会,这正是晶苑可以提供的。
设想一下,如果缝纫机器人在几年后出现,那么服装必然回到本地进行生产(可省掉关税和运输),代替了一些发展中国家人民赖以谋生的工作,那这个国家的“人口结构红利”就会变成“人口结构噩梦”了。现在一些西方学者已经开始注意过快的技术变革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影响。也许有人听说过快时尚“血汗工厂”,这个现象确实存在,但大部分服装制造商所提供的都是正规工作岗位,很累很机械,却不得不做。
总而言之,有全球消费的刚需在,晶苑应可以平稳而缓慢的发展。其最大的风险,一是晶苑真的“把半条命交给合作伙伴”;二是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形式,理论上看,晶苑的员工数量越多,其抗风险能力越差;三是晶苑的主要业务“大量而低端”,难以竖起壁垒,相比其规模,目前其技术开发不足建立优势。
服装制造业仍会在很长一段时间不断进行产业转移,但这种向廉价劳动力地区的转移未必是坏事,晶苑能够进入“改变世界”的榜单不仅是因为晶苑的技术将牛仔工业淡水用量减少30%解决其污染问题,更因为晶苑在带来大量工作岗位的同时,不断致力于改善工人生活质量,向女性传授计算机等重要工作技能,这些对很多发展中国家人民来说非常的宝贵。
(来源:虎嗅 范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