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博文选编 -  贴子
2199  |  1

主题:未来零售到底长什么样?我用五种互联网思维来解读它!

晨冬

积分:350  联商币:275
  |   只看他 楼主
未来零售到底长什么样?我用五种互联网思维来解读它!

最近的“新零售”战火越烧越旺,阿里Vs腾讯+京东,两大战队阵营剑拔弩张,各零售商纷纷站队,或用资本运作、或用战略协议,总之是要想方设法地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

虽然我们未必知道“未来零售”会长什么样子,但是它的发展方向一定是往线上线下结合、全渠道创新、业态迭代变更,也一定会在原有的各种模式、业态中各取所长,把中国零售业带到另一个高峰。

我在多篇文章中看到各路专家和学者对2018年中国零售市场趋势给出了精彩纷呈但又意见不一的分析预测,特别是看到亿邦动力网上分享的“聆志零”提出未来零售需要小游戏思维,忽然有所感悟。

小游戏和小程序是微信17年和18年之交新推的,确实在思维上与原有游戏、程序的理念有较大创新。当然互联网行业从来就是一个创新的桥头堡,除了这个思维,还有很多思维值得零售行业借鉴和融合。

1、超级用户思维

用户与客户在行业内可以分析出很多种不同。例如,用户是使用者但不一定有付费;客户是付费者,但不一定会使用。当然一个用户同时也可以是客户。

我认为这个思维的关键是强调应该“以用户为中心”去思考企业经营问题。

举个例子,假设无人超市是未来零售的一种(虽然我并不完全相信),那么,首先需要了解用户期望及在乎什么样的体验,从用户一进入无人超市直到买单离开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把用户体验考虑在内,而不应该只考虑付费的客户体验。

其实当用户的体验做好了,用户很自然就会成为客户了。

当然,如果引申一下,我觉得广义上可以这样理解客户与用户的区别:

客户是基于对某种产品或服务的需要而产生的,所以他首先追求理性上的“值”,在零售行业最直观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钞票支付,现金或购物卡。

用户是基于对某种产品或服务的体验而产生的,所以他更追求感性上的“爽”,在零售行业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则是逐渐从现金支付转化到移动支付,正是由于对支付方式的转变,用户的冲动消费会远远高于客户的概率。

而超级用户则是基于对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爱” ,这是用心的。所以他甚至可以接受预先支付的方式,这也是大量新的企业模式可以先众筹收钱再生产产品的人性依据。

无论如何,在未来的零售行业,消费者对参与产品、服务的价值环节会有越来越强烈的本能需求,我们只能顺应这种趋势。


2、快速迭代思维

迭代思维源自计算机软件领域的一种算法逐步升级发展为一种方法、理念和思维模式。

迭代思维是指不断在之前的结果基础上再寻找更好的方法来更换之前的方法,通过无数次的更换周期逐渐找到最优的做法。

互联网行业非常习惯运用迭代思维,尤其是在优化产品的过程。以苹果手机系统软件为例,几乎每个用户都会频繁收到系统更新至XX.XX.XX的版本,以至于迭代到后来用户出现了反感情绪。

但总体上来说,产品的新版本一般会在原版本基础上做出一些优化和改进,直到越来越接近用户的使用需求。而且从趋势来看,这种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以至于罗振宇在今年的跨年演讲中使用了惊人的快这样的评价。

虽然这两年的新零售表现形式五花八门,但我认为其中有很重要的一个关键词:效率。

说白了,所有的新零售业态都是在消费者心理认知中投入一个新的心里锚,这就是谁是最快响应的供应者。这真的是一场效率之战。

未来的零售中,消费者真的是“想要就要,马上就要”。

所以,才有了这么多新的创意、以及技术,来想方设法地让“货”和能够一点点地逼近“人”, 例如城市中心仓、小区前置仓、无人机、无人车、机器人……

未来的零售行业一定会有意或无意地使用快速迭代思维,来无限接近消费者的需求。


3、无边界思维

所谓无边界,其实是指突破传统意识上的行业界限,用多角度、多视野的看待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的一种思维方式。

现实中,在互联网冲击下,很多行业的边界根本不用我们主观突破,在客观上已经变得模糊。

特别是从2015年到2017年这三年,可以说互联网触角无孔不入、无所不在,早就成为与水、电一样的、不可能回避的基础设施。

互联网革命躲都躲不掉,根本不需要传统公司转型,最终所有企业都会变成互联网企业。五年前,我参加零售行业的研讨会议时,经常看到线上与线下谁强谁弱的话题,两年前,我再参加会议,话题都变成了线下企业应该主动拥抱互联网还是被动融入互联网的话题,到了这一年左右,几乎都没有人再去讨论这样的话题。

为什么?因为这已经不再是一个需要讨论的观点。正如同不会有人去讨论一个企业是不是需要水和电一样。

基于这样的共识,行业才能开始新的裂变。

一是该集中的集中,例如各家零售商纷纷投入两大阵营怀抱,从每个个体来说,一千个拥抱有一千个理由,但从整体来说,这是所有行业在扩张到一定程度后必经之路,谁也逃不掉。

二是该细分的细分,这两年能从北上广做成功的企业越来越少,反而是一些从二三四五线起家的品牌接连开花,例如武汉的周黑鸭、重庆的江小白、内蒙的西贝、福州的永辉、安徽的三只松鼠……因为消费者在不断地细分,大城市的小众市场越来越难做,小城市的市场却越来越小众,这些新兴品牌企业可以在小城市先用小成本进行大量的试错,然后再以成功的局部模式复制推广到更多城市。

三是该跨界的跨界,从超市+餐饮(如超级物种)、生鲜+餐饮(如生鲜传奇)、超市+外卖(如掌鱼生鲜)、便利店+共享单车(便利蜂),等等。这里面最红火的还是得数盒马鲜生,确实在一场烧钱的战争中既抢得了先机,又能自圆其说地走出了一条貌似成功的模式,引无数行业英雄竞折腰。

总结一句话,有边界,企业经营终会看到天花板;无边界,一切就可能无极限。


4、简而精思维

前两年流行一个词,叫做“小而美”业态。于是,很多便利店、社区店、夫妻老婆店都认为自己是小而美。

但是,这一年提的人又少了。因为那些小店们,小则小矣,却不一定美。

从来没有一个逻辑说,美的标准是什么,于是,自然也不可能做到小就一定美。

但我觉得,把小而美改为简而精,会更有道理,也更易于操作。

提到简,我们很容易想起苹果手机。在市场还未有苹果手机之前,人们很难想象手机只有一个按钮。从iPhone第一代到现在的iPhone X,苹果依然保留着这份简约的执着,甚至X已经连那个主键都找不着了。

但是,简不是这么简单。简的精髓在于精炼、专注乃至极致。

只有在了解用户的情况下,企业才能精准判断什么是用户需要的和不需要的。

例如今年很火的无人便利店项目,这比起传统门店来说,一定是精简了很多SKU的,但是到底应该精简到多少,以及是什么呢?这需要一个更加精确的数据做支撑。

沃尔玛很早就在提Less is more,但是其他人从来都是嘴上说说而已。大道至简,简需要经过不断的打磨,也只有简的东西容易快速迭代。

在迭代过快时,也许会人会想“有必要做成这样完美吗?”反正下一代更新版马上又回来的。

但是,在未来零售中,你要生存,必须做成精。

中国人除了微信,几乎没有人在用这个领域排名第二、第三的那些软件和APP,这就是因为微信在它所能做到的领域做到了简而精。简到老头老太一点就会,精到少男少女欲罢不能。

也许市场能够容得下多个巨头。但是万一不能,简而精思维是企业提高自己生存下来的救命稻草。


5、泛社交思维

当企业的用户足够多时,每个用户既代表一个个体,同时也代表一个群体、社群与社会。这就是社交思维的核心,因为每个用户都有自己所属的社交圈,在圈子里与其他成员有交流与互动。

所以你的任何产品与服务对用户的影响不会只限制于个人,而是会通过社交活动延伸到更大的影响范围。

反过来,通过与其他成员的互动和交流,社区社群也会对个体用户产生正向或负向的影响。

在社交思维前面加一个“泛”,自然是更加强调了社交的力量已经无处不在。

在没有互联网以前,所有的产品口碑传播可以说是仰攻,一批意见领袖带着初次体验的感受逐渐传播至其他群体。

在有了互联网以后,特别是伴随着个人自媒体的泛滥化,以及语音、视频技术的普及,所有的产品口碑传播已经变成了俯冲。所谓的“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在今天几秒内就可以实现。

基于泛社交思维,未来零售也许要改变原来主要依托自营管控的模式,因为消费者的传播不再是你可控的,那么你对生意的控制就不应该按照原来的模式。

什么新模式适合?我认为,平台模式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大的空间。

十年前,零售行业的联营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基础的平台模式。回过头来想想,联营的好处是什么?其实,关键就是“连接”,核心就是“资源整合”。

这两点,恰恰是互联网平台最关注的!

传统产业连接模式的价值是单向流动的,彼此之间的直接联系不大。而平台模式的关键就是连接多方资源,以一种共赢的方式发挥各方所长,达成1+1>2的效果。

平台就是开放、共享、共赢。

是的,听到这三个词,你一定会想到那满大街五颜六色的共享单车,这是平台经济最佳的广告。

我的预估是,未来零售,一定会出现一种类似于共享的模式,当一家零售商找到平台模式下资源整合的方式,它就能够获得更多外部的协助,以几何速度加速自己的成长。

这是我在2018年的第一个月对未来零售的看法,也算是对纷纷扰扰的新零售的一种自我总结。

无论如何,传统零售商对互联网的焦虑在逐渐消失,每一个“新零售”的玩家,都不是“善茬儿”。

未来零售世界最后会长什么样取决于现在我们怎么想象它。只有不断创新的思维,才是“未来零售”的核心。

- 该帖于 2018/1/29 10:05:00 被修改过
回顶部

  快速回复 高级回复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Ctrl+Enter直接提交帖子]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