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山水万余里,此图一出天下知。” 在浩繁卷帙的史料中,一幅明代的《丝路山水地图》因许荣茂先生捐赠的善举而得以入藏故宫博物院,它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古人用双脚丈量过的土地,是明代中国辉煌丝绸之路最直观的记载。
走过山川、越过海洋,这幅用画笔绘制而成的古地图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意义非凡,此次它的归来,着实令国人为之振奋。当历史的迷雾渐渐散去,《丝路山水地图》本来夺目的光彩骄傲地在世人面前展现,在我国倡导“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大背景下,具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是山水画卷 更是明代皇室地图
《丝路山水地图》是一幅画在绢上的青绿山水手卷(以矿物质石青、石绿为主绘制),据专家考证画成于明代中后期,由宫廷画家以青山绿水的技法绘制,是嘉靖皇帝御览图,幅宽0.59米、全长30.12米,图上从甘肃嘉峪关起,一直到天方城,也就是今天沙特阿拉伯的伊斯兰圣城麦加,共画出了211个地理坐标,正是绵延数万里的古代陆上丝绸之路。
《丝路山水地图》局部
虽然这211个西域地名是用汉字标注的,但绝大多数其实不是汉语,而是突厥、蒙古、粟特、阿拉伯、希腊、亚美尼亚语等语言。
古地图难得一见
可与《郑和航海图》相媲美
《丝路山水地图》作为古地图是十分罕见的,这是因为打从西汉时刘歆的《七略》开始,中国古代就是典籍文字浩瀚,地图却很少见,再加上每次朝代更替都是古籍文献的劫难,便导致了“所谓图者,寥寥十不得一”。具体到这幅《丝路山水地图》,其价值足以和《大明混一图》《郑和航海图》这些为数不多的明代重要舆图相媲美。
如此珍宝 考证之路波折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丝路山水地图》从中国流散到了日本。日本收藏机构京都著名私家博物馆 ——藤井有邻馆以为它是一幅上乘的山水作品,一直把其当作清代佚名青绿山水绘画作品收藏,秘不示人,日本学界也无人知晓此图。
2002年,《丝路山水地图》回流国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傅熹年先生受邀为它掌眼,指出这幅画的年代至少在明代中期以前;并且认为图中画着200多个地域名可能是一幅古代地图。
2004年开始,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林梅村对这幅画进行了长达8年的研究;先是通过对地方志等古文献的考证,发现这幅画是一些明代刻本地图的母本,证明了它确实是一幅珍贵的古地图;后来又在台北故宫收藏的文物中,找到了这幅图在明代供兵部或礼部使用的宫中彩绘抄本,证明了这幅图应当是嘉靖皇帝的御览图。
珍宝重光引故宫关注
各界专家为其正名
林梅村教授研究《丝路山水地图》地图的著作重达7斤,在学术界引起了热烈反响,甚至被认为是新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学文献发现之一。而一幅明代丝绸之路地图的重光,也引起了故宫博物院的高度重视。
今年9月以来,故宫博物院陆续邀请了傅熹年先生等9位美术史领域的权威专家,以及林梅村教授等8位考古、丝绸之路研究、语言学方面的权威专家对《丝路山水地图》展开论证,形成了较为一致的鉴定意见:
这幅古画的绘画风格深受明代中叶吴门画派的影响;结合台北故宫馆藏文物,可以判定这幅古画实为嘉靖皇帝御览的丝绸之路地图;图中负载了大量原始的地理信息,可用于考证丝绸之路沿线重要节点在明代中期典籍中的记载,乃至为进一步追溯汉唐时期的史实提供重要线索,考古学价值重大。
展示明代起国人丰富的世界地理观
时间回溯500年,这幅写意式的古地图呈在嘉靖帝的案头上,随着烛光微闪。如今《丝路山水地图》的重光,还展示了16世纪中国人丰富的地理观。
“以前,世界地理学普遍认为,中国人的地理知识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带给中国人的福音。”林梅村教授说,“但早在利玛窦来华之前,这幅《丝路山水地图》就已经存在了,这有力地回应了‘中国的世界地理观是由利玛窦开启’的观点。”这也说明了明代中国人的世界地理知识仍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原来明朝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还有当时中国人丰富的世界地理知识是超乎我们想象的。随着地图的展开,想象着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万里风光,世茂君仿佛也踏上了那漫漫丝路,听到那阵阵驼铃,指引着前行的路……
地图价值非凡 背后意义深远
这张地图证明了古代中国人对陆上丝绸之路的了解,首次揭示了中国地理学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这样一件丝路珍宝入藏故宫,在各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许荣茂先生回答记者提问捐赠而不是收藏的原因时,他回答说“只要这幅文物回家了,那都一样”,让人为之动容。
如果没有许荣茂先生的慷慨捐赠,或许这幅文物最终仍会回家,但归期也是遥遥未定。这正如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先生所说,这个捐赠比资金更重要的是许荣茂先生抢救了这幅重要的文化遗产。以史为鉴,在“一带一路”政策下,《丝路山水地图》就好像是一把珍贵的钥匙,为学者进一步深入研究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提供了更多的借鉴和参考。
(来源:世茂房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