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下近期的主要投资案例:
2017年2月9日晚,由前去哪儿CEO庄辰超创立的斑马资本宣布投资3亿美元创立便利蜂便利店,并收编了以王紫为首的邻家便利团队。
2017年10月29日,鲜生活、绿城物业与上海易果电商以8400万美元(约5.6亿元人民币)全资收购北京好邻居便利。
2018年3月9日,便利店西北王——西安每一天便利宣布获得2亿元A轮投资,春晓资本领投。
2018年4月24日,鲜食供应链老兵陈登旺创办的131便利店对外宣布获得春晓资本40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
2018年4月28日,福建便利店龙头企业见福便利获得红杉资本2.4亿元投资,企业估值12亿元。
2018年6月1日,武汉Today便利宣布完成3亿元B+轮融资,本轮由美国泛大西洋资本集团领投,估值超30亿元。而就在半年前的2017年11月20日,Today便利刚刚完成2亿元B轮融资,由信中利集团领投,A轮领投方红杉资本跟投,当时估值已近20亿元。
2018年7月20日,成立仅一年多,由春晓资本等投资,前十足便利店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忠建创办的邻几便利店在合肥置地广场开出了第100家门店。
短短不到两年,近40亿的资本涌入了便利店行业,不能说这不是新零售中的一个风口,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都知道,便利店是一个非常重资产的行业,后台重,网络规模也重,精细化运营管理复杂,单店的销售和产出并不高,成立后8-10年形成规模和能有盈利是普遍现象,以城市化为核心的商业模式要在一个城市形成影响力至少需要300-1000家门店,这和大卖场业态的跨城市发展是完全不同的。
一、风投选择行业的原则
在新零售的众多业态中,便利店在风投的眼中无疑是个香饽饽,尽管它已经在全球发展了90年并不年轻,但在发达国家,无论经济如何变化,它却一直屹立不倒,生机盎然,日本7-11更是研究零售行业的经典大神级标杆。
2016年,互联网公司和投资人曾掀起过学习7-11创始人铃木敏文的名作《零售的哲学》的风潮,7-11所代表的便利店行业也重新开始为创业者和资本所看好。红杉资本中国创始人沈南鹏曾谈到无论电商势头如何强劲,零售连锁实体店,特别是便利店一定会成为最后的赢家。
从本质上看,便利店行业的很多核心要素都与风投选择行业的基本原则高度相符,难怪转战新零售的风投都开始关注便利店,各类电商企业也学习和尝试便利店布局与合作。下面我来谈谈风投选择行业的五条基本原则:
1、天花板高
第一原则:行业足够大,增长速度快。对风投来说百亿级市场是起点,行业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是长期动力。
近年来,无论是线下的购物中心、百货店、大卖场、专业店,还是线上的传统电商巨头,增速都大幅度下降或业绩低迷,而小小的便利店行业却风光这边独好,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资料显示,2017年,便利店行业增速达23%,市场超过10万家门店,销售突破1900亿元,便利店成为线下零售行业的新亮点。
2、风口大
第二原则:符合时代趋势和政策导向。2016年下半年新零售成为了风投的新风口,投资消费升级成为渐热趋势。
大城市白领和90-00后是目前的消费主力,便利店正是他们最常光顾的业态之一,大部分消费者对便利性的高需求成为购物行为的首选,他们的消费会进一步从大型商店和电商转移到相对较小的便利店渠道。此外,便利店也是全渠道模式的最佳线下触点,最后一公里想象空间巨大。
3、爆发力强
第三原则:企业在资本推动下可实现迅速拓展。融资金额高对风投来说不是大问题,但给了足够多的钱也发展不快则是大问题,要知道风投的钱都来源于LP,在中国市场投后6-8年获取回报是LP的平均需求,所以风投普遍喜欢先重后快的拓展模式,即先做强基础,再快速复制。
7-11、罗森等知名便利店在日本的加盟店占比都高达90%左右,特许连锁经营正是它们实现超万家门店规模的核心拓展模式,风投资本看好便利店单店的低投资金额门槛与后期发展的高爆发力,希望先重资本投入打造核心能力和直营店基础,再通过轻资产的加盟、合伙等模式实现网络规模的迅速发展,这非常符合风投的投资风格。
4、护城河深
第四原则:商业模式高门槛,不怕跨行巨头竞争。零售行业高度细分,无论BAT,还是大型商超、百货类企业,原来的销售规模优势并不能直接转化为便利店的核心竞争力。
国际上成名的便利店品牌都是单业态公司,而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卖场霸主也从未开设过真正的便利店,至于线上电商的低价长尾优势更是无法满足消费者快速方便购买的需求,这正是便利店的优势。
至于便利店背后复杂高效的供应链体系、精细化运行管理体系和网格化的店铺网络,更是跨行者无法一蹴而就的鸿沟,看似简单的行业其实门槛很高。
5、离钱近
从TMT、O2O到近两年来的AR\VR、共享经济、无人货架、区块链等热点,尽管风投资本大量涌入,但每个行业中的成功者寥寥无几,其中重要一点就是没有造血能力,无法获得足够的收入,在血淋淋的教训前面,风投们已逐渐回归投资理性和商业模式本质,创业者不要再谈GMV、DAU等虚的指标,风投更关心你如何实现销售收入,如何获得实实在在的现金流,便利店作为快消业态,基本没有赊账,现金流更丰富。
二、风投投资逻辑
我认为,资本们押宝便利店行业主要考虑以下三点:
1、便利店是近场零售的成功代表业态
近场零售是大势所趋,现在的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变化很大,价格高低不再是核心,方便和快成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重中之重,近期很火的瑞幸咖啡就是个代表。
而便利店业态可能是近场零售各模式中,唯一得到市场大规模验证的行业,其中成功的企业很多,盈利的企业也很多,便利店以遍布城各处的的门店网络,为高流量的目标消费者服务,除了现有主流的门店销售,未来还可以发挥更多的枢纽作用,如通过前置仓和加工点、数字化采集、增值服务、跨维度引流、店内社交等能产生更大的协同效应。
2、行业存在大量的投资标的可供选择且时机已到
中国的便利店行业市场集中度低,业态总体销售仅占社会零售总额的0.52%,远低于发达国家,按照日本或港台的人口比例,未来至少有5-7倍增长空间。
尽管如此,国内的各级城市却有上百家业绩良好,所在城市市场占有率高的民营便利店企业,而以城市化为核心的商业模式决定了便利店竞争者,即使是日资三大巨头们,也很难通过跨区域发展来迅速打败地头蛇,这为资本项目选择比较和优化价格提供了大量的样本。
另外,在新零售五虎将中,虽然资本在各个业态都有布局,但大部分项目都是从零开始发展,投资风险巨大,时间成本不可控,成功几率也很低,而便利店行业已形成数量众多的,达到一定规模的企业,还有很大可提升的业绩空间,现在进入正合适,风险更小。
3、资本推动行业的整合
其实,站在风口的便利店投资目前主要还是集中在红杉和春晓两大资本,我们都知道,风投机构一般都是在细分赛道选择龙头企业去投资,只投最好的一家,而没必要去投第二名,这也是红杉资本成名的投资逻辑。
但事实上,它们都投了两家以上,这说明背后可能有对行业整合的提前布局考虑。由于中国各级城市间的巨大差异,资本先投资不同城市的龙头便利店企业,各企业间短期内并不会发生直接竞争,未来再通过资本推动整合,比如说品牌整合、供应链整合、流量整合,可以实现网点规模的巨大增值效应,未来即可以选择整合后上市,又可以选择把整合后的企业卖掉,比如卖给正在疯狂布局线下的阿里或腾讯,这是一个非常可能的未来趋势。
树欲动而风不止,每次经济下行,都会出现伟大的公司,1989年,日本经济泡沫破灭,日本开始进入了“失落的十年”,大型店铺纷纷倒闭,日本的便利店行业反而逆势迅猛发展,从而成为当今日本的最主要零售业态。
2018年,中国经济压力巨大,中国的便利店能否成为最红火的零售业态,我们拭目以待。
浮云流水- 该帖于 2018/8/31 9:29:00 被修改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