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星巴克,后有 COFFii& JOY、布鲁诺及太平洋Brew Bar,如今GreyBox Coffee也于北京加速开店,在资本助推下,批量精品咖啡这一原本“小众”的场正逐渐消弭“精品”的意义。大家店内的手冲咖啡、果汁、甜点以及简餐产品也明显同质化。
又现入局者 北京连开5店
北京商报记者近日走访发现,Roseonly集团旗下GreyBox Coffee在北京国贸商城中区四层、协和医院、芳草地、东方新天地、798等多地设立新门店,但大部分还处于待开业状态。据GreyBox Coffee相关负责人介绍,国贸店将在年底开业,协和医院店正在调试中,其他门店将于明年5月左右开业。目前,GreyBox Coffee在全国有大概26家店,北京占4家,计划年底在北京布局10-12家门店。
北京商报记者从已经营业的GreyBox Coffee华茂店了解到,产品品类覆盖咖啡、茶饮、蛋糕、点心以及意面、三文鱼等简餐。咖啡、茶饮餐食定价基本在30元以上,一些手冲咖啡和茶饮售价在48元左右。菜单显示,意式咖啡可选择澳洲拼配或北欧拼配咖啡豆。店内整体设计也以灰色基调与木质装饰搭配,走简约时尚路线。据GREYBOX COFFEE表示,店内常售两款意式咖啡拼配,单品咖啡是根据季节性地采集咖啡豆,例如目前本季新上的就有巴拿马瑰夏翡翠庄园和埃塞俄比亚瑰夏村这两款的瑰夏,还有肯尼亚、埃塞俄比亚、哥伦比亚等咖啡豆。
除了线下门店,GreyBox Coffee目前还在在饿了么、美团平台上提供外送服务,微信平台也上线了咖啡商城。不同的是,微信商城仅售卖咖啡豆、咖啡冲泡器具等周边产品,并未上线咖啡外卖。
资本化复制营 小众意义消弭
在资本的运作下,原本小众的精品咖啡馆大批量出现,且趋于连锁化,品牌间特色区隔模糊,事实上,已经消弭了“精品”原本的意义。
精品咖啡馆的出现是消费升级的一种体现。百胜中国独立孵化的新品牌COFFii& JOY、复华商业跨界开设的布鲁诺咖啡、太平洋在国贸试水的Brew Bar、星巴克区别于普通连锁门店的甄选门店都以精品咖啡为概念。目前,连锁咖啡依然是星巴克一家独大,瑞幸盘踞在外送市场顶端,想要拓展咖啡市场份额的企业自然就瞄准了尚未产生头部品牌的精品咖啡市场。
尽管品牌不同、装修风格有差异,这些精品咖啡馆在品类和定价方面趋于同质化,基本都是以手冲咖啡、果汁、甜点、简餐为主要品类。咖啡基本上也都在30元-50元之间。
作为后起之秀的GreyBox Coffee看起来其实和前辈们并没有太大差别。多数品牌背后都离不开资本的推动。2018年布鲁诺获Pre-A轮融资,品牌估值达到4亿元人民币。2017年精品咖啡Seesaw Coffee获4500万元A轮融资。同年,GreyBox Coffee完成1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估值达到1亿美元。
咖啡业内人士介绍,精品咖啡指的应该是咖啡在多个层面上的精品化,比如咖啡豆是来自全球各产区的小批量品种,并且要经过精细化处理、品质较一般咖啡豆更高;还要通过专业的烘焙凸显出咖啡豆的独特风味,如果从更严格的层面来说,熟豆评测需要达到国际标准80分以上,才可称得上是精品咖啡。此外,对咖啡师的冲泡器具和手法、搭配的牛奶品质也都有要求,更为重要的是,精品咖啡门店经营者本身应该是个热爱咖啡文化的咖啡行家,能和消费者之间产生良好互动。总而言之,精品咖啡必须提供的是一杯明显更好喝的咖啡,且能让消费者在这里能获得比连锁咖啡馆更好的体验。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精品咖啡馆的受众和连锁咖啡馆重合度非常高,尽管在门店装潢、名称、价格定位等方面更为精品化,但依然难以摆脱大众咖啡馆的本质。精品咖啡馆虽然看起来占据了更为细分的市场,但如何与连锁咖啡馆产生更明显的区别,满足真正懂咖啡、对精品咖啡有更高需求的人群仍是问题。
高门槛分羹不易 需品牌竞争力
中国有巨大的咖啡市场,精品咖啡馆的出现是咖啡市场消费升级的一种必然结果。关键是精品咖啡如何更凸显精品化、个性化、小众的定位。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表示,目前高端的商务需求和普通需求逐渐拉开层级,咖啡品牌加速布局高端市场,从而占据该市场份额。但是,目前大多数国人对咖啡的理解还只停留在表面,将咖啡视为文化的精品咖啡市场目前并没有非常广阔,在流量客群上还需要长时间的磨合。
此外,与普通咖啡品牌相比,精品咖啡品牌对门店的品质、服务、环境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品牌在布局过程中将面临的挑战。在朱丹蓬看来,品质作为核心、品牌做为支撑、服务体系作为保障,这是精品咖啡品牌稳定发展的三要素,同时做好这三要素并不容易。此外,咖啡市场的入门门槛并不低,能否在高速发展的节点上分到一杯羹,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关键因素。
(来源:北京商报 记者 王晓然 郭缤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