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仅是小偷小摸的盗窃行为就让美国的商铺损失了167亿美元,意味着每分钟就有价值3万美金的商品从货架上消失。
美国国家零售联合会的 2018 年报告统计,外部盗窃是美国零售业库存损耗最主要的源头,占据全年总损耗高达35.7%的比例,仅随其后的是来自内部员工的偷盗。其中,时装和配饰商店损耗率达1.98%。
而且这些被盗物品追回希望渺茫。去年的一项调查发现,零售小偷每盗走12.54美金的商品,仅能有1美金的损失被追回。
零售业中的“损耗”,指的是各类原因导致库存损失,带来实际销售额与记录库存不符的情况。可能造成损耗的原因众多,包括外部偷盗、员工监守自盗、管理错漏、供应商欺诈、运输破损和过期等。
根据零售安保系统供应商先讯美资的全球报告, 2017年美国零售业的损耗率在1.85%,略高于全球1.82%的水平。由于美国本身是全球最大零售市场,这点损耗率使零售损耗总额达到 424.9亿美元,是第二名中国的三倍多。
这意味着小偷小摸给商铺造成的损失相当于零售业库存消耗的七成。
哥伦比亚大学 2008 年的一项调查研究发现,入店行窃实际上在受过高等教育和中等收入的人群中更为普遍。他们得出结论认为,如今人们窃取商品的动机更多是出于心理因素,而不是经济动机——真正是为了养家糊口,或目的是将商品转卖换钱的比例并不太高。
一些人将这种对非必需品的小摸小盗归咎于现代百货商店,以及消费主义的兴起,露天的农贸集市转变成琳琅满目、货品堆叠的室内商场。
消费品种类越来越多,“顺手牵羊”的行为也突然普遍起来,口香糖、红牛、化妆品、减肥药,都出现在全国零售联合会列出的遭窃热门清单中。
经济衰退似乎也会带来影响。 2006 年至 2010 年间,全球除了亚太地区,零售业损耗在 2008 年都出现了明显的高峰。根据食品营销协会的数据, 2006 年和 2007 年,肉反而成为美国被偷盗最多的商品。
从全球零售业看,时装和配饰商店的损失情况最为严重,这一类商店的损耗高达 1.98%,反观办公用品商店的损耗率就很低;食物也不是那么广泛的偷盗目标,在同时销售食品和非食品商品的大型商超,非食品区的损耗往往高于前者。
安防行业媒体 LP 杂志的一篇专题文章中曾指出,这主要是因为服装和奢侈品配饰的价值普遍高于其他零售商品。
相比较而言,中国零售行业的整体损耗率则更高一些,达到 1.96 %,是亚太区第三——前两名分别是印度( 2.13 %)和韩国( 2.04 %)。这可能部分源自于盗窃涉案数额的高昂,中国零售商记录,有超一半的外来盗窃案例造成 100 美金以上的损失,超过所有其他国家的这一比例。
在欧洲地区,意大利和法国的情况最为严重,德国损耗最轻。其中,意大利以 2.32%的损耗率居于所有受调查国家中的首位——这个国家仍然深受有组织盗窃团伙的威胁,每个案件平均会带来 1678.85 美元的损失,也是全球最高的。
在零售业发展成熟的国家例如英国和美国,自助结账柜台的普及似乎鼓励了盗窃行为的增长。 2014 年到 2017 年之间,英国通过自助结账窃取的商品总价值翻了一番。
原本就连续下滑的销售状况雪上加霜。 这是近年几次重大的消费者信息泄露事件之一。网络有组织犯罪的兴起正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微软委托 Frost&Sullivan 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对网络攻击的恐惧导致五分之三的零售商搁置了数字化转型。
2018 年初,安全研究公司 Gemini Advisory 发布报告,纽约市中心的三个零售店品牌系统遭到黑客入侵,导致约 500 万张信用卡和借记卡号被盗。
这些事件都导致零售行业对于数据安全的需求出现明显增长,85.7 %的商户在调查中表示制定了网络安全事件响应计划。相当一部分美国商家已经或正在升级安保设备。
比如就安保系统而言,去年美国有约三分之一的受访店家表示增加了这方面的投入,其中 3 %增加了 20 %以上的资金,整体变化不是很大。
但与此同时,随着技术发展以及与线上电商的竞争,实体店内的安保手段正在变得愈发隐秘——没有人希望顾客因为过于密集的监视系统而被拒之门外。
比如,商店里开始雇佣更多的便衣保安,而不是穿着制服的警卫,减少安装显而易见的防盗设备,如防盗锁、链条和警铃,而选择使用远程监控和观察窗;一些有足够经济实力的品牌连锁还率先引入了新型的科技手段,来帮助减少偷盗和欺诈带来的损失。
(来源:好奇心日报 张依依 制图/冯秀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