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商首页
|
资讯中心
|
数据
|
专栏
|
专访
|
商业地产
|
会议
手机联商
联商微博
论坛首页
求助问答区
资料共享区
精华贴
|
骨贴
|
新帖
|
论坛公约
|
联商币兑换
|
联商站务
01百货店/Mall
02便利店
03超市
04专业店
05商业地产
当前位置:
联商论坛
-
资料共享区
-
综合
- 资料
精
现代商业企业物流系统管理
太阳黑子刘智
上传于 2004-03-09 12:59
下载次数
(0)
0
0
此资料没有附件可供下载
全部评论(53)
太阳黑子刘智:
第三节 商业物流管理方法现代化 一、物流管理方法的合理化 实现物流现代化,应尽量采用现代科学技术,配置现代化的物流设施,但是先进的设备,如果不与现代科学方法的物流管理相结合,则很难真正实现物流的现代化。因此,在物流设施现代化的同时,必须加强对物流的科学管理,实现物流管理的现代化,而要实现物流的科学管理,首先就要实现物流的合理化。 (一)物流各分系统管理的合理化 就是要使构成物流活动的包装、运输、保管、装卸搬运、信 息,以及流通加工等各个环节个别的物流活动,实现合理化。 关于包装,存在着诸如采用什么类型的包装或者是否需要包装,采用什么样的包装容器、包装方法,采用什么保护措施等,如何进行合理包装,如何进行集合包装,包装的标准化,考验适合作为包装对象的商品要求,以及采用纸箱包装时,如何确定其尺寸、形状和强度等问题。。 关于运输,作为运输方法,有卡车、铁路、船舶、飞机等运输工具可以选用。选择使用卡车时,既可以使用自用卡车,也可以使用营运卡车。但是这些运输方式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因此,在运输中存在着采用那一种方法,才是员经济,最方便的方法的问题。 又如在保管问题上,也存在着虽然使用自有仓库最方便,但是,使用储运公司经营的营业用仓库可能更经济的问题。如果自己建设自用仓库,又存在营建造单层仓库还是多层仓库, 或是建造高层仓库更适宜的问题和仓库结构应采用架式结 构,还是采用棚式结构更为妥善的问题。 在装卸搬运中,以托盘将商品成组井使用叉车式装卸车进行装卸搬运时,就存在着各种叉车装卸,哪一种叉车最适于 对象商品的装卸搬运作业问题;在'使用传送带或其它自动搬 运机械时,也存在着使用方法的问题。 关于物流信息,如何绘制作为信息传递媒介物的出库单和发运单,以及通过什么样的终端,将这些信息储存于电脑中,以及如何使用电脑处理的结果等,部是与物流信息体系的设计和改善有关的问题。 至于流通加工,主要是物流过程中的哪一部分进行流通加工,以及流通加工的方法是否有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的可能等问题。 对于这些存在于各个环节的各种问题,各参与物流活动的企业和机构,都应根据各自商流活动的实际情况,在合理化方面作出努力。 可此可见,物流合理化第一阶段的首要任务是使上述各系统的个别活动达到合理化要求。为了实现这一要求,除了引 进必要的设备和工具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之外,改善操作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各职能部门致力于所承担工作任务的合理化,是使成果提高的第一步。 (二)整个物流系统的合理化 物流的合理化,仅靠第一阶段的工作是不够的。也就是说,仅仅依靠各职能部门在合理化方面的单独努力,并不能实现整个物流的合理化。例如使用卡车运输商品,使运费降低的最好方法是使用租车和卡车满载,也就是说要便装载于卡车上的商品的一次装运量(即批量)尽量大批量化,而运输次数要尽量少些。与小批量而运输次数频繁的运输,即所谓小批量混装运输相比,大批量运输的费用是更为经济的。但是,如果以大批量运输,收货地仓库的商品库存量将多于小批量的运输,其库存商品的保管费用将有所增加。这就是说,虽然大批量的租车运输可以使运输合理化,并使运费降低,但是它却使收货地的保管费用增加,不利于保管的合理化。这可以说明,在物流问题上,一个部门的合理化的方法,与其它部门的合理化并没有必然联系,在它们之间,往往会出现利害的矛盾和冲突。所以在考虑合理化时,就不仅要着眼于一个部门,而且要同时考虑所采用的合理化的方法,对其它部门的影响及其利害关系,即必须整体地考虑合理化。 如果将仅从个别部门考虑的方法称为"局部思考",那么整体目标为主要的考虑方法,可称之为"整体思考".也就是说某求物流合理化的第二阶段就是通过"整体思考"来完成的。 (三)物流整体合理化需要注意几点: 1、不仅要注意物流系统内各环节的谐调发展,更要对外部环境进行分析。从物流系统内部而言,装卸、运输、储存等诸 环节发展不平衡,各物流功能间的影响也就处处存在。从物流外部系统看,它受到外部社会的、经济的、政策的以及科学技术等要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受社会资源状况、商品需要状况、社会购买力状况等的影响。 2、在进行物流整体合理化时,不仅要考虑当前利益也要考虑长远利益。如果物流合理化方案对当前和长远利益部属最优的,那么这个方案是理想方案。如对当前虽然不利,但对长远却非常有利,这样的方案从系统化的角度来说,也是可取的。 3、建立物流系统,如能保证整体利益最大,而且能保证各子系统也最大利益,这是人们所理想的,但是,事实上这又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各物流环节是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例如,包装部门为了降低包装费用,往往把着眼点故在如何减少工序,节约包装材料;提高包装效率,而装卸、运输部门则希望商品的包装则尽可能坚固,方便作业,对包装费用漠不关心,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系统化的准则是整体利益最大,在这一前提下尽管某一个分系统获得最大利益,此方案也是可取的。 二、物流过程的优化管理方法 所谓物流过程,是指商品实体从生产地至消费地的转移过程,或者由生产地经过物流据点中转,然后再至消费地的流转过程。为保证物流各环节的合理和物流过程的迅速、畅通,需要借助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并创造一定的基本条件,这就是对物流过程的优化管理。 对物流系统采用优化管理方法,可先在物流过程中的各个单项活动范围内进行,例如对运输环节作出最优运输计划;对库存管理确定其合理的库存定额;对配送作业作出最佳配送路线和配送比例,等等。最后可发展到对整个物流系统进行模拟,采用最有效的数量分析来组织物流系统,使之合理化。 (一)物流运输过程的优化 1、利用线性规划制运输计划 如一种商品的工厂生产数、用户数、商品生产成本、从某 厂到消费地的单位运输费用和运输距离,以及各工厂的生产能力和消费地的需要量都已确定,则在满足各消费地需要的条件下,应由各工厂生产多少,从哪几个工厂向哪一个消费地运输多少商品才能达到总运输费用最小的目标,这便是所要解决的运输模型问题。可用线性规划来解决。 2、利用非线性规划编制计划 当工厂数和生产量不确定时,生产货用的函数是非线性的,因此应使用非线性规划来解决。又由于生产费用函数随工厂而异,故在边际生产费用和边际物流费用的平衡中,应以总生产费用与总物流费用之和最少为条件,来确定其生产量与物流量,即解决在一个工厂集中生产,远距离向多个消费地配送的物流方式,还是采用由几个工厂分散生产,就地解决供应的物流方式,可以用非线性规划的方法来解决。 (二)商品储存的优化 一种商品从生产到用户之间需要经过几个阶段,几乎在每个阶段都发生储存,因此,有一个确定库存量的问题,即在每个阶段库存量保持多少才为合理?为了保证供给,需隔多长时间补充库存?一次进货多少才能达到费用最省的目的?在一些发展国家,各类库存管理数学模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国外的库存模型一般从以下四个方 面着手研究: 1、需求的信息是确定型的,还是不确定型的;2、库存模型是静态型的,还是动态型的; 3、库存商品的品种、数量有多少; 4、库存点的数量和配置情况如何。 (三)物流系统的最优化 对物流系统中各子系统,如运输、储存、配送、装卸、包装等各环节所组成的物流整体活动,因其影响因素多而复杂,因此,需要运用物流系统的模拟技术。它是利用上述各环节的活动与应完成的任务之间,或者与各项活动费用之间,以及应完 成的任务与费用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而进行的模拟方法。其中,最著名的方法是克莱领。希尔模拟模型。克莱顿。希尔模型是一次采用逐次逼近法的模拟模型。 这个方法提出物流系统的三项目标:一是最高的物流服务水平;二是最小的物流费用;三是最快的信息反馈。在模拟过程中采用逐次逼近的方法来解决下列的决策变量: I、物流中心的数目;. 2、对用户的服务水平; 3、物流中心收发货时间助长短; 4、库存分布; 5、系统整体的优化。 ( 2004-03-09 13:11 )
回复
太阳黑子刘智:
第四节 物流标准化 物流标准化,是指制定物流系统的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各个系统的技术标准,系统内各领域,如包装、装卸、堰码、运输等方面的工作标准,以及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的一项技术性工作。物流标准化,是实现物流现代化的基础。 一、物流标准化的种类 (一)物流中的通用技术标准 l、专业计量单位标准。除国家公布的统一计量标准外,物流系统本身还有许多专门的计量标准。 2、物流基础模数尺寸标准。物流模数,是指在物流系统设计、计算和布局中,普遍重复地应用的基准尺寸。基础模数尺寸标准指标准化的共同单位尺寸或系统各标准尺寸的最小公约尺寸。在基础模数尺寸确定之后,各个具体的尺寸标准都要以基础模数尺寸为依据/,选取其整数倍数为规定的尺寸标准。 3、物流建筑基础模数尺寸标准。这是指物流系统中各种建筑物的物流基础模数,它是以物流基础模数尺寸为依据确定的。该尺寸是设计建筑物长、宽、高尺寸,门宙尺寸,建筑物柱间距、跨度及进深等尺寸的依据。 4、集装基础模数尺寸标准。在物流基础模数尺寸的基础上,确定的各种集装设备的基础尺寸,以此尺寸作为设计集装设备三维尺寸的依据。在物流过程中,集装尺寸必须与各环节物流设施、设备、机具相配合。因此,整个物流系统的设计往往以集装尺寸为核心,然后在满足其它要求的前提下决定各设计尺寸。集装模数尺寸影响和决定着其它各有关环节的标准化。 (二)物流中的专用技术标准 1、运输车船标准。是指各种运输设备,如火车、船舶、卡车等运输工具,从各种设备的有效衔接出发,所制定的车厢、船舱尺寸标准和载荷能力标准等。 2、作业车辆标准。指物流过程中使用的各种作业车辆,如叉车、台车、手推车等,在规格尺寸、运行方式、作业范围、作业量、作业速度等方面的技术标准。 3、传输机具标准。指物流中完成传送的各种机械设备,如起重机械、传输机械、提升机械等,在尺寸、传输能力方面的技术标难。 4、仓库技术标准。指仓库尺寸,建筑面积,单位储存能力,吞吐能力等技术标准。 5、站台技术标准。指站台高度、作业能力等技术标准。 6、包装、托盘、集装箱标准。包括包装、托盘、集装箱系列尺寸标准、重量标准以及包装材料、材质标难等。 7、货架、储罐标准。指货架净空间、载重能力、储罐容积、尺寸标准等。 (三)工作标准及作业规范 是对物流各项工作制定的统一要求及规范化规定。工作标准及作业规范可明确划分各岗位的职责范围、权力和义务、工作方法、检查监督方法等。 二、国际物流标准 (一)国际物流标准化方法 1、确定物流的基础模数尺寸。基础模数尺寸是物流设备制造、设施建设以及物流各环节协调配合的依据。国际标准化组织认定的基础模数尺寸是600×400(MM)。 2、确定物流模数。物流模数即集装基础模数尺寸。物流标准化的基点应建立在集装的基础上,所以在基础模数尺寸之上,还要确定集装的基础模数尺寸(即最小的集装尺寸)。集 装基础模数尺寸可以从600×400(MM)按倍数系列推导出 来,也可以在满足600×400(MM)的基础上,从卡车和大型集装箱的分割系列推导出来。 3、有关的系列尺寸。物流模数是物流各环节标准化的核心,是形成系列化的基础。依据物流模数用分割和叠加的方法进一步确定有关系列的大小和尺寸,再从中进行优选,确定定型的生产制造尺寸,就完成了某一环节的标准系列。 (二)国际物流基础模数 l、物流基础模数尺寸:600×400(MM); 2、物流模数尺寸(集装基础模数尺寸):1200×l000 (MM);1200×800(MM);1100×ll00(MM)。 ( 2004-03-09 13:11 )
回复
太阳黑子刘智:
第五节 国外物流的现代化 一、物流管理社会化 商流与物流分离。国外的物流,一般是生产厂--商社(一级批发)--批发商、特约店(二级批发)--用户,有的要经过流通加工,再到用户,综合商社和专业商社一般只从事商流,不搞物流,自己也没有库存。承担物流的主要是在批发商、特约店与用户之间,批发商和特约店要负责免费向用户送货,承担库存费用、资金利息和因价格变化而造成的损失。批发商和特约商由于实际发生了物流费用得到的补偿多一些,商社只负责生产厂到批发商和特约店这一段的商流,得到的补偿少一些。 企业内部的商流和物流分离。大中型企业内部的生产与销售分离、商流与物流分离,在国外有发展的趋势。国外物流的高度社会化,使得各经济部门在市场竞争中以最低的比较成本取得最大的比较利益,从而在全社会范围内极大地节约了流通时间和流通费用,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二、物流管理自动化 国外经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快的优势所在。庭国外的物流企业当中普遍采用了现代化流通手段和流通技术,同时,不仅对分布在各个现场的物流业务进行科学管理,而且也对统一管理之间的业务进行科学协作。从货物的运输储存,到装卸、包装、分拣、信息处理等都采用了计算机。另外,大型物流基地与大型物设施紧密相连,就拿作为物流活动中心环节的仓库来说,其储存系统的现代化对其它物流作业有直接的影响。国外仓库的建设主要分两种:一种是比较集中的大型仓库群,或称物流团体;另一种是分散的小型仓库。无论哪一类,都实现了高度机械化和自动化,一般物流中心都使用大型自动化立体货架仓库,高度在20米以上,仓库容量和密度较大,装卸货都用巷道堆垛机,完全用计算机控制,出入速度很快。 三、物流管理合理化 物流管理合理化主要表现在计划化、共同化、直运化、大量化、系统化。其中,计划化是实现物流合理化的首要条件,也是提高物流质量的一个标志。而物流系统化,是实现物流合理化的重要条件。物流系统化就是把物流作为一个整体的大系统,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去设计、组织各项物流业务流动。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以及流通加工等是物流大系统中各子系统。物流合理化,不光是追求物流某一环节的合理化,而是谋求物流系统整体的合理化,只有这样,才是最优的物流合理化方案,才能取得企业和社会的最大的经济效益。由于这种合理化的实现,物流成本获得了较大幅度的降低,提高了经济效益。 国外物流的发展是与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比如日本也是经历了一个重生产轻流通到重视流通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是与日本经济的发展阶段相联系的。战后,日本经济的主要矛盾是恢复和发展生产、增加供给,但流通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60年代进入高度增长后,生产成倍增加,交通运输拥挤阻塞,货流不畅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引起价格上涨,严重影响到生产的发展。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日本政府制定了许多政策和措施,发展流通产业,广泛采用先进的物流手段和物流技术,大力加强物流设施建设,重视物流企业的管理,以人为中心,注重物流质量的全面管理,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物流管理落后状况。 思考题: 1、物流现代化的发展阶段? 2、物流装备设施现代化的内容? 3、试述物流管理方法的现代化。 4、物流标准的种类? 5、国外物流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 2004-03-09 13:11 )
回复
太阳黑子刘智:
三节 商业物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一、商业物流系统的界定 商业物流,就是通过批发、零售和储存环节,把各生产企业的产品在一定物流据点集中起来,然后再经过储存、分拣、流通加工、配送等业务、将商品以适当的数量,在适当的时间送到零售商业企业或消费者手中的整个过程。商业物流系统根据商品实体的运行渠道,可以分为批发物流和零售物流两个阶段。 (一)商业批发企业物流 批发企业是为进一步转销或加工大批商品而从事的业务 经营机构。批发企业位于商品运动的的始端和中间部位,其社 会功能在于把分散在各地的生产企业的产品输入流通过程 中,并完成商品在流通过程阶段移动的任务。因此,商业批发企业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衔接纽带。商品在流通过程的运动,有可能经过多次批发环节,把商品送到更运的地点,如我国的一级站、二级站和三级批发企业。商业部门的储运设施90%在批发公司,但随着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商品流通渠道发生了很大变化。各批发企业大都出现了萎缩。根据各批发企业的不同情况,可采取商流与物流分离或合一的办法重振批发。所谓商流物流合一,就是利用批发企业的储运设施,场地,通过建立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来扩大眼务范围,提高服务 水平以吸引货源;而商流物流分离则是把批发业中的物流活 动--运输、保管、储存、加工、编配、物流情报等职能,将逐步由不同类型的物流个心和储运企业来承担。后者更适合于小型或实力较差的批发企业。 (二)零售企业物流 零售企业是以直接供应消费者用作生活消费或供应给社 会集团作为非生产性消费为基本任务的商业企业。零售企业是直接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服务的企业。零售企业的业务过程,就是商品从流通领域最终进入消费领域的过程。因而零售业是处于商品流通的最后阶段,是流通过程与消费领域的结合点,当商品经过零售送达消费者手中,商品运动也就最后终止。在商流与物流合一的条件下,我国的百货商店、专营店的物流活动--收货、检验、暂时保管、分类、发货等职能,均由零售企业承担。由于零售企业的物流设施极其分散并且条件简陋,这样使有限的物流设施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形不成集合力。加之,批发网点的不尽合理和零售闲点分布的分散性,势必造成城市内交通拥挤,加剧了城市交通的紧张程度,直接影响到为消费者提供方便的服务和所有权的顺利转手。而在商流与物流分离的情况下,百货商店、专营店的物流形态,有从 工厂、批发企业等购进商品的采购物流;有将一些商品转运到 分销店和门市部的供应物流,还有把商品发送到消费者手中的销售物流。为了提高百货商店和专营店的物流效率扩大其商品的市场占有率,并减缓城市交通的紧张程度,可在中心城市或交通枢纽地建立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零售店的进货、送货均由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来完成,这样使零售业进一步专业化、纫分化,销售部门将集中力量研究消费者的需求,搞好 市场预测与决策,提高销售服务水平。配送中心则采取共同进货、共同送货的方法以减少不必要的流转环节,降低物流费用,进而达到提高物流管理水平,顺利完成商品使用价值运动过程的目的。 不管是批发企业的物流,还是零售企业的物流,其物流活动都要在物流据点中进行。这种物流据点,有的属于批发企业,有的属于零售企业,也有的属于物流企业。一般来说,一个 物流据点的物流活动是由采购、储存、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 处理五个子系统构成的。这五个子系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对每一个子系统的改进需要考虑是否对其它子系统带来消极 影响。因此,对商业物流系统的优化应本着"整体最优"的原则进行。 二、商业物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一)采购子系统 一个系统的输入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系统的运行结果。系统对环境输入的物质、能量进行加工处理,再将处理后的物质、能量向环境输出。如果输入纳质量不高,那么尽管一个结构完善的系统可以进行检测、筛选,dr斥不良输入,但是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不良输入产生的原因。采购子系统系统就是物流系统的输入。 如果采购的商品不适销对路,那么商品在物流系统内流 转得再经济合理也是没有意义的;如果商品订货的批发量太 小,采购又不及时,那么就不能尽快满足零售店的要求。因此,采购的效率将影响着物流的管理水平。 1、集中采购的优势 零售店分布面广,所处地域不同,面对的消费不同,因此 要货的品种、数量、时间不可能完全相同。一个零售店一次要货的品种可能比较多,但每个品种的要货量不会太大。所以不能充分享受价格折扣。在这种情况下,由物流企业集中各零售店的订货,进行统一采购,采购批量大,就可以享受价格优惠。 集中采购的优势主要表现在: (1)集各零售店的零星要货为较大批量的要货,争取供应商在价格上给予尽可能多的优惠,从而降低进货成本,降低销售价格,提高竞争力。 (2)能相对稳定供应商,有利于更紧密合作和稳定供货渠道。 (3)有利于建立商品生产基地,减少流转环节,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4)有利于及时掌握供求信息,做好协调工作。 所以,原则上应避免零售店的单独采购行为。零售店要根据经营特点和商品特点掌握采购的程度。 2、采购成本的控制 采购成本包括:进货价格、货物的运输费、包装费、各种手 续费及采购人员的差旅费等。控制采购成本应从以下几方面 入手: (U加强对市场采购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市场采购信息是多方面的,主要有:货源信息,包括货源 的分布、结构、供应能力;流通渠道的变化和竞争信息;价格信 息;运输信息;管理信息等。 由于市场信息具有社会性、有效性、连续性和流动性,借助于计算机建立一套完整的信息分析和管理系统,可以对市场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提供各种决策方案供决策者参 考。 (2)根据市场状态,确定采购对象,建立稳定的供应伙伴关系。 社会化的大生产、大流通,要求建立相对稳定的供需关系。目前我国流通领域存在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的现象。批发商如果有稳定的供货渠道,与诚实可信、资信良好的供应商合作,就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假冒伪劣商品混入的可能性,从而有利于提高商业企业形象。 (3)为了降低采购成本,还需尽量降低采购风险 采购风险是在采购过程中由于存在不确定性因素而给批 发企业造成的可能损失。当采购的商品是独家生产或供琉。而采购者有多个时,采购风险大;反之,有许多供方而需方却很少时,风险就小。当采购商品为新产品时,采购风险大。当商品需求量预测的资料不全面、预测方法不尽科学时,采购风险大。此外,采购批发量的大小对采购风险也有较大影响。 为了降低采购风险,当商品供不应求时,应及时掌握市场信息,迅速做出决策。通过预付货款等方式,增加企业的可信度;并且可以根据市场预测,适当增加批量。 当商品供不应求而生产周期又长时,由于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应增大保险储备量。 当购买新产品时,由于不了解市场反映,应减少购买量。 为了减少采购批量的误差,一要加强市场信息的收集,提高预测的准确性,二要减少每次采购批量,增加采购次数。不过增加采购次数会使采购固定费用增加。所以要权衡利弊,综合考虑。 (4)确定适宜的采购时机与合理的采购批量。 采购过早,库存过多,增加库存费用。采购过晚,库存不足,引进缺货损失。采购批量过大,有可能产生积压。采购批量太小,又会增加采购次数,增加采购的固定费用。适宜的采 购时机和合理的采购批量与合理的库存是一个问题纳两个方面。如何确定适宜的采购时机和合理的采购批量,参见第四章第二节有关库存控制的内容。 (二)储存子系统 1、储存子系统的功能 储存是物流的主要职能之一。商业的储存属于流通领域的商品储备。从宏观上讲,这种储备一是起"蓄水池"作用,调节供需,其中主要调节供应与销售的关系,使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协调,保证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二是起保管养护作用。根据商品的自然属性及环境条件,采取一定方法维护商品质量,防止发生耗损,降低储存成本,提高储存效益。从商业物流企业来讲,储存子系统一是起集散商品作用,把商品从产地集中进来,形成规模,统一储存。然后根据需要,把商品分散送到零售店去。通过一集一散,衔接供应和销售,降低物流成本。二是起检验作用。在物流过程中,为了保障商品的数量和质量准确无误,分清事故责任,维护企业利益,必须对采购的商品在各方面进行严格的检验和核对,保证商品在品种、规格、品牌、质量、数量、包装等方面符合要求。商品检验在入库前进行。 2、集中库存形成的优势 零售店的主要任务是现场销售。在场地安排上,营业场所面积一般要占70%以上,用于商品储存的场地不大。零售商店储存的商品在数量上仅保持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不缺货。 这是和它们的销售功能相适应的。同时,为了加快零售店资金的周转,也不宜储存饺多的商品。 物流企业可以充分发挥各零售店储备的作用。物流企业对于各零售店常年销售、销售量较大的商品根据总销售量,结合供应周期,制定库存储备定额,集中采购,统一储备。各零售店只需保持较少库存,需要时通过物流企业送货。对于季节性销售的商品,包括数量零星、各零售店需要不一致的商品,由物流企业及时组织进货,或者将订单定期汇总后再统一进货,由物流企业将货送至各零售店。各零售店无需保持库存就可以及时得到所需的商品。 集中库存所具有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提高库存周转率,AD快销售速度。 集中库存以后,物流企业和零售店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物流企业可以相对准确地确定采购时机和采购批发量,减少商品的积压。同时,各零售店可以集中精力搞销售,提高服务质量加快商品的销售速度。 (2)减少保险储备总量。 如果各零售店单独存货,那么每一个零售店都有一定保险储备量,把所有零售店的全部保险储备加起来总量就非常可观。采用集中库存,只保持一个较小的保险储存量,就可以供所有分店不时之需。保险储备总量降低,就是说用于保险储备的费用也随之降低。 (3)减少库存面积 为了便于搬运相通风,库房要有门宙、过道。库房面积越小,门宙、过道所占用的比例越大,仓容利用串越低。进行集中库存,库房面积大,仓容利用率高,储存同样多的商品占用的 面积小。同时,集中库存比分散库存库房单位面积的造价低。 (4)有利于使用现代化的机械设备 集中库存,库房规模大,场地大,具备了使用现代化机械设备的客观条件。同时,用于这些设备的投资分摊在单位商品上的费用也低。 (5)保管人员减少 各零售店设立仓库,每个店至少要有一名保管员。集中库存,可以用各零售店少得多的人员负责所有商品的检验、保管、出入库管理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总之,集中库存发挥了规模效益,降低了物流费用。 (三)流通加工子系统 1、流通加工的特点 流通加工是商品进入流通领域后进行的再加工。流通加 工和一般生产型加工在加工方法、加工组织、生产管理等方面 并无显著区别,但在加工对象、力口工程度方面差别较大:(1)流通加工的对象是进入流通领域的商品,生产加工的对象不是最终产品,而是零部件、半成品。 (2)流通加工大多是简单加工,而不是复杂加工。流通加工对生产加工是一种辅助及补充,绝不是对生产加工的取代或代替。 (3)从价值观点来看,生产加工的目的在于创造价值和使用价值,而流通加工在于完善其使用价值,并在结构、功能不做大改变的情况下提高价值。 流通企业所获得的利润,一般只能从生产企业的利润中转移过来。进行流通加工,流通企业不仅能获从生产领域转移过来的一部分价值,而且能够创造新的价值,从而获得更大的 利润。物流企业有能力从事流通加工活动。进行流通加工为商业企业带来的利益是:一是由于物流企业开展流通加工,可以购进加工程度低的便宜商品,降低进货成本;二是在要物流企业对商品进行加工,可以使商品更适合销售特点。 2、流通加工的功能 物流企业所进行的流通加工作业有: (1)分装加工。许多商品零售起点小,而生产企业为了保证高效运输,出厂包装大。为便于销售,商品购进后要按所要求的零售起点进行重新包装。大包装改小包装,散包装改小包装,运输包装改销售包装。 (2)分选加工。如果购进的农副产品质量规格参差不齐,把这样的商品卖出去一是不受顾客欢迎,二是销售价格低,如果按质量、规格用人工或机械方式进行分选,并分别包装,质优价优,质次价低,适合不同层次人们的需要,就可以提高商品的附加价值。 (四)配送子系统 配送子系统是批发物流商业物流系统或零售物流系统对 环境的输出,是商业物流系统服务水平优劣的显示器。配送工作做的好,说明商业物流各子系统运行状态的良好,子系统之间协调得好。配送工作做的不好,说明各子系统内部存在问题。如对各零售店的订货没有及时送到,那么商品既可停滞在配送阶段,也可停滞在加工阶段,加工中心加工不及时或没有及时向配送组送货;还可能停滞在仓库,保管人员没有及时将商品调出;也可能由于采购不及时,造成库存不足;最后还可能由于信息不畅,造成物流各环节工作滞后。 开展配送活动是商业物流系统降低总成本费用的主要途径之一。物流企业根据零售店要求统一送货,增强了送货的计划性,避免了零售店各自提货所造成的迂回运输、空载行驶等不合理现象,提高了动力的使用效率。 关于控制配送成本的有关内容,请参阅第五章第二节配送中心的有关内容。 (五)信息处理子系统 商品进入物流系统以后,无时无刻不是在信息的作用下 在系统内部流转:采购要按照营销决策部门的计划、仓库的订 货指令和零售店的订货单进行;入库准备要按照采购部门关 于商品性能和数量的报告进行;流通加工要按照营销计划进 行;配送要按照零售店的订货单进行,如果没有信息的流动,物流系统就如死水一潭,"流"不起来。 信息处理子系统所具备的功能有: 1、即时或定时掌握物流状态,通过计算机网络或其它信 息传递方式即时或定时掌握物流系统内各子系统及分店的库 存量、库存能力、配送能力等。 2、接受订货。接受各零售店的订货要求,进行综合处理后,制订供货计划。 3、指示发货。接受订货后,根据零售店的分布状况确定发货网点。通过计算机网络或其它方式向发货网点下达发货指令。 4、制定配送计划。发货网点根据发货指令,选定配送路线和配送车辆,制定最优配送计划并发出配送命令。 5、日常管理。计算订货、发货余额、库存水平等,以进行库存管理,订货、发货管理。 6、补充订货。根据营销决定部门的采购计划和零售店的 前期订货情况,发出补充库存的指令。 7、与零售系统外衔接。掌握系统供应商的情况,向供应商发出通知,对系统外发出运输、储存要求并与系统外进行信息交换。 所以信息是商业企业组织物流活动的基础。商业物流系统中各子系统通过商品运动紧密联系在一起。一个子系统的输出就是另一个子系统的输入。要合理组织商业企业物流活动,使各个环节相互协调,适时适量地将商品送往零售店,并使物流成本尽量降低,就要靠信息在各个环节之间进行沟通。 为了使商业企业的物流活动正常而又有秩序地进行,必须保证物流信息畅通。物流信息的任何阻塞都将导致物流混乱,严重影响商业企业物流系统的效率。 同时,信息也是物流控制的手段。在商业物流系统中,应该使商品保持适当的规模。规模过大,占压的流动资金过多,不利于资金周转;规模过小,既不能充分享受价格折扣,又不利于满足零售店的需要。为了使商品保持适当的水平,要利用 市场信息、销售信息、库存信息、供应信息等信息控制物流规 模,使物流系统对企业的供应保障及时,费用又低。 思考题: 1、商品流通渠道? 2、商品流通环节? 3、商业物流组织机构的形式与特点? 4、商业物流系统的功能? ( 2004-03-09 13:10 )
回复
太阳黑子刘智:
第十章 商业物流现代化 物流现代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它是以流通体制的 优化和多元化、规模化、管理制度化、组织社会化和专业化、劳 动手段先进、劳动者高素质为标志,以系统性、动态性、经济性、综合性为特征,包含了物流装备设施技术的现代化、物流组织管理方法的现代化等方面的内容。 第一节 物流现代化的概念 一、物流技术的具体内容 物流技术是实现物流的手段、采用的技术装备及现代化 管理方式的总称。 商业物流技术的具体内容应包括用于物流全过程中各个 方面的通用技术和适用于物流不同方面的专用技术两个层 次; (一)物流中的通用技术 l、标准化技术,主要解决流通中各类活动的接口问题。包 括商品分类编码、信息编码、信息交换技术、包装标准化技术、 装备设施的通用性等; 2、质量保证技术,主要解决商品和服务质量保证和责任问题。包括快速技术和设备、TQM技术、赐09000系列标准应 用技术等; 3、信息技术,主要解决流通管理中信息收集、传递、分析、整理、决策、反馈等。 (二)物流中的专用技术 1、物流装备设施技术 物流装备设施技术是与物流诸要素活动有关的专业技术 的总称。物流装备设施技术,既包括相应的物流设施,如各种机械设备、运输工具,仓库建筑等,还包括物流装备设施中的共性技术和个性技术。 (1-)物流装备设施中带共性的技术,有自动化技术、人机 工程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计算机及其应用技术、微电 子和软件技术、环保技术等。 (2)物流装备设施中带个性技术,包括运输技术、储存保 管技术、包装技术、装卸技术、搬运技术、堆码技术、养护技术、 安全防卫技术、监控技术、保鲜技术、计量技术、检测技术、仓 库设计技术、物流信息网络技术、配送技术、储运设施的环境 保护技术、农副产品收购技术等。 2、物流中的管理技术 现代化的管理必须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才能实现。物 流中的管理技术是指为组成高效率的物流系统而使用的应用 技术,以便各物流设备得到最合理的调配和使用。物流管理技 术目前集中体现在运用电子计算机、系统工程等先进的科学 技术来设计最理想的物流方案上。物流管理技术能够在不改变物流装备设施技术的条件下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能力,获取理想的物流目标和经济效益。物流中的管理技术,包括宏观管理技术和微观管理技术。 (1-)物流宏观管理技术,有优化技术、系统工程技术、质量 管理、物流状况动态监控管理技术、技术规范和技术政策等。 (2)物流微观管理技术,主要有管理信息系统、办公室自动化技术、质量保证、系统管理技术、资金管理、人事管理等。 二、物流现代化的发展阶段 (一)配置和开发物流硬件阶段 物流硬件的开发和配置,主要是由于流通进步的迟缓。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自实现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持续不断的生产设备现代化和生产方法的更新,形成了大规模的生产体制。大规模生产的结果是,商品生产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商品价格低廉到能为多数消费者所接受,因而引起大量购买力的形成。这样,商品购销业务量大大增加。在商流方面,出现了百货商店和联合商店,都是商流的技术革新的一种表现。购销业务增加的结果,带来了物流活动量的增加,因此,人们开始认识到物流活动是一种技术体系,并且开始把其它领域已开发出来的技术应用到物流上。在运输方面,以运输大量原油的超级油船为象征的专用运输船,和以铁路、公路、水路为代表的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以及最近迅速发展的航空 运输;在保管方面的高层自动化仓库;货物装卸搬运方面的自 动分类装置;或利用电脑和电传的物流信息系统等先进的物 流技术设施的相继出现,正是为了适应大规模生产的要求而采用各种技术革新的结果。 (二)物流系统化管理阶段 物流现代化发展的第一阶段,主要是通过增加投资、配置各种机械、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狭隘概念。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提出了从更广的范围、更深的意义上来评价物流效率的要求。具体地说,不仅要用硬件技术改善物流,而且要用软件 技术改善物流。因为单纯依靠增加现代化的物流设施的投资,以硬设备为主来提高物流效率和能力,虽然能起到较为明显的效果。但要实现真正效率化的要求,还必须以软件技术来改善物流体系,通过改变物流制度,提高整体效率,对物流实行系统化管理,对物流进行系统化管理的主要内容是: 1、对体制的合理性、效果程度的评价和管理; 2、对物流系统的综合效果的评价和管理; 3、对物流活动的效率、生产率,以及对整体的贡献程度的 评价和管理; 4、对国家有关政策执行情况的评价和管理。 在这一阶段,建立物流中心,改变运输机构,实行共同配送等,已成为改善物流体系的主要内容。 ( 2004-03-09 13:10 )
回复
太阳黑子刘智:
第二节 物流装备设施技术现代化 前面已经提到,物流装备设施技术是与物流诸要素活动有关的专业技术的总称。物流装备设施技术,主要包括运输技 术、储存保管技术、包装技术、装卸技术;搬运技术、堆码技术、 养护技术、保鲜技术、计量技术、检测技术、仓库设计技术、物 流信息网络技术、配送技术等。 物流装备设施技术现代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运输系统的现代化 现代化的运输可分为铁路、水运、公路、航空、管道五种主 要方式。尽管这五种运输方式使用不同的运载工具、不同的运输线路、设备,但是都具有运输面广、点多、线长、流动性大、连 续性强等共同特点。交通运输是实现物流合理化、现代化的关键,因此,必须重视运输技术的发展。 1、加快运输线路的发展。建国以来,我国运输体系有了很大发展,旧中国遗流下来的种类不全、布局不合理、线路少、技术水平低的状况有了f良大的变化,现在已经形成了有铁路、水路、公路、航空、管道几种运输方式组合的综合运输体系。我国运输体系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运输结构仍然不合理,各种运输方式间缺乏合理组织,主要是水运、公路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而铁路负担过重。我国铁路路网密度小、复线率低、技术条件差、负荷重,不少路线已达到饱和状态,因此,就需要从我国的实际状况出发,建立一个由各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结构合理、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综合运输体系。铁路运输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在加快铁路建设中,除铺设必要的新线外,近期主要以提高通过能力为中心,对主要干线进行技术改造。为适应重载、高速、大密度行车的要求,铁路线路应采用重轨、长轨、高质量岔道、整体道床,合理配置区段站、编组站和机车车辆段,在站场和站内采用先进设备,实现铁路运输作业的自动化,要提高公路路面的质量和等级,适当地建设高速公路以适 应短途运输的发展需要;港口、码头要根据需要建设不同泊位 的专用码头,设置先进的装卸机具;同时要注意内河运输、管道运输等输送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2、注重运载工具的发展。在铁路方面,加快牵引动力的改革,尽快实现内燃和电力牵引,并积极研究新型的牵引力大、节省能源、使用寿命长的机车,车辆结构采用轻型、耐腐蚀、高强度材料,向大型化和专用化方向发展;在水运方面,要提高专用远洋船的比重,积极研究吃水浅的大型沿海运输船舶,内 河船型要向标准化、内燃化方向发展;在民航方面,要积极发 展适用于国内运输的各种专用机、宜升机和短途飞机以及适 用于国际运输的大型飞机。 3、运输生产管理的自动化。在运输行业管理方面积极采用电子计算机,光导纤维、无线电通讯等先进技术,使运输生产朝着高度自动化管理系统发展。 4、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集装箱运输的发展程度,被认为是一个国家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集装箱运输具有安全、迅速、简便、节约的特点。开发集装箱运输,对促进装卸机械化,提高运输设备装卸效率和工作效率,减少运输损耗,保证货物安全,简化理货手续等起着重要作用。而实现集装运输的必要条件是:货流稳定,商品运输量大集中,运输工具比较先进,在运输过程中各个环节要更新相关运输、装卸设备,创造水路、铁路、公路的联运条件,以实现从发货人到收货人的"门对门"的运输。我国现在有不少车站、港口不能办理集装箱运输,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起吊装卸集装箱的机械设备,由于行车、吊车、铲车等起重设备不配套,以至无法办理集装箱运输业务。随着集装箱运输的开发,集装箱正在向大型化发展,目前即使已经配备了起重设备的车站、港口,也面临起重设备配套的新问题。此外,为实现集装箱的水路和公路联运,这些都是在开发集装箱运输时所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二、仓库的现代化 近年来,一些国家在仓库的设计、仓库的设施等方面实现了现代化,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现代化的仓库,不仅要充分发挥仓库的使用效能,满足商品储存的要求,同时要针对商品的特性,采用先进设备,确保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且还必须做 到吞吐快捷,以利加速运输工具的周转。实现仓库的现代化,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动化冷库。肉类、禽蛋以及果品等新鲜货物的储存,必须具备相应数量的冷库或恒温仓库,为提高对冷库的自动管理程度,建立自动化冷库很有必要。由于在冷库中的自动设备,无论是钢材的低温性能、润滑油的性能、电气零件的低温性能等与在常温下是不同的。通过来用低温性能好的钢材和润滑油,以及在电气箱内设加热器等措施,在技术已经取得成果。 2、自动化立体仓库。美国、日本等国家已经建立了这种仓库。这种仓库是指用货架储存货物,用堆垛机配以其它机械进行作业的入库、出库、保管自动化的仓库。主要特点是:单位面积储存量高,节约土地,节省人力,容易做到货物的先进先出,避免货物在转运场损伤。 3、粮食筒仓,为满足粮食的储备、中转以及散装运输的需要,各国都建有大型机械化立筒式粮仓。其主要特点是:储存量大,吞吐周转快,特别有利于运输工具的周转,我国在一些大城市和港口也建有一些粮食简仓。 三、配送系统的现代化 配送体制是现代化物流的组织形式,配送中心是现代化的物流设施,它的高效率和商速度是以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手段为基础,其中先进的通讯设备,包括计算机的联网及广泛使用,技术设施(包括托盘、集装箱、自动分拣系统、各种装卸搬运机械)及仓库的立体化和自动化,更重要的是还要全国物流系统的系统化、标准化等。这就要求有较高的工业生产水平。 它要求生产企业从产品的设计、制造上就要考虑到物流设施 的合理配载要求,并且要求商品有条形码,以利于计算机及分拣设备的操作使用。要求产品质量稳定,使用户对配送产生信赖感,以巩固长期稳定的供求关系。运输条件要求便利、畅通。 此外,还要求具备配送的管理人才、资金以及现代化经营管理意识等条件,才能实现社会化的、高效、畅通的配送体制。 配送系统的现代化,主要面临的是配送信息处理的现代化。建立配送管理信息系统能提高物流的服务质量。配送信息系统是一个收集和处理配送管理信息,为配送作业、配送管理和配送决策提供必要信息的综合管理系统。配送管理信息不仅包含一般的仓库管理信息,更应突出按用户要求进货、配货、送货等方面的信息。因此,有无配货、送货等信息处理功能,是区别于一般仓库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标志。同时,配送信息系统也是配送中心的指挥部门,没有这个信息中枢,配送中心就运行不起来。 配送情息系统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1、订货管理系统:接受用户订货,提供配送查询信息,定时汇总用户的需求,安排备货业务计划;2、进货管理系统:根据预测和订货组织货源,签订供货合同,按用户要求及经济合理的原则安排进货时间间隔和进货 批量; 3、库存管理系统:及时提供存货信息,包括品种、规格、质 量、数量、存入地点、产地、价格等详细信息;设置库存监控;指 导进货间隔;合理安排存货地点。 4、仓库管理系统:出入库管理,入库验收管理、保管、仓库 货位的分配管理等; 5、配货管理系统:分货、拣选货管理、配货作业管理。 6、运输管理系统:编制运输计划和配车计划,把影响配车计划的订货量、件数、可派车辆,送货道路交通情况,配送地点、运费等因素输入计算机,取得最佳配车方案。 四、装卸搬运系统的机械化 从总体上看,我国商业物流部门装卸作业机械化水平很低,仍然是比较落后的。除部分大中城市的商业物流部门外,还有许多部门、地区的装卸作业机械化程度是相当低的,甚至主要还是依靠手搬肩扛,这种落后的作业方式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而且商品的损失也大。同时,由于物流作业是一环扣一环地连续进行,如果机械设备不配套,就会造成许多困难。因此,某些工序已经高度机械化,而在另一些工序,工人体力劳动还相当繁重的状况,必须逐步改变。提高综合机械化程度,已成为我实现装卸机械化的重要任务。 五、包装的标准化和现代化 包装的标准化,就是为了取得商品包装的最佳效果,依据包装科学技术和商品的理化生物性能、形状、体积、重量等,在有利于商品的生产、流通和节约的原则下,使同种和同类商品 各种不同包装趋于一致;包括统一材料、统一规格、统一数据、 统一封装、统一标准和统一编号。 包装的现代化,就是要大力发展集合包装。集合包装是开发集装单元运输的前提条件,是运输业高度发展的必然结果。 由于集装单元运输的基础是载货托盘,因此,必须实现托盘的标准化,而托盘标难化的关键又在于实现包装尺寸的标准化。 我国托盘数量较少,但规格却比较繁杂,托盘标准和包装尺寸系列的制订,为我国物流托盘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六、信息处理的现代化 物流信息系统是物流活动的"神经",物流管理工作的成效,取决于对物流信息掌握与利用的程度。 物流信息技术主要是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微电子技 术,作为收集、处理信息,建立数据库,进行科学管理的主要手段。把电子计算机网络与物流系统中的运输、储存、配送等业务相结合,就形成高效、通畅、可调控的物流管理系统。 ( 2004-03-09 13:10 )
回复
太阳黑子刘智:
第五节 商品包装的合理化 商品包装的合理化是商品包装追求的最终目标。商品包装合理化所涉及的问题,既包括商品生产、流通范围内的有关问题,还包括更大范围内的诸如社会法规、废弃物治理、资源利用等有关方面的问题。 一、合理包装的含义与具体内容 合理包装是指能适应和克服流通过程中的各种障碍,是在极限范围内的最好的包装。从多个角度来考察,合理包装应满足八个方面的要求: (一)包装应妥善保护内装的商品,使其质量不受损伤。这就是要制定相应的适宜的标准;使包装物的强度恰到好处地保护商品质量免受损伤。除了要在运输装卸时经受住冲击、震动外,还要具有防潮、防水、防霹、防锈等功能。 (二)包装材料和包装容器应当安全无害。包装材料要避免有聚氯联苯之类的有害物质。包装容器的造型要避免对人引起伤害。 (三)包装的容量要适当,要便于装卸和搬运。 (四)包装的标志要清楚、明了。 (五)包装内商品外围空闲容积不应过大。 (六)包装费用要与内装商品相适应。 (七)提倡节省资源的包装。 (八)包装要便于废弃物的治理。 二、合理包装是克服物流故障的主要办法 (一)物流故障分类 根据系统的调查,物流常见的故障有四大类。 1、运输中的故障:' (1)运输车辆的振动; (2)运输的货物坍塌; (3)因堆叠不当而压坏; (4)运输时雨雪渗漏; (5)急刹车时向前方冲击。 2、搬运时的故障: (1)手工搬运时不慎跌落; (2)包装缺限引起意外跌落; (3)装卸机械操作失误; (4)堆放货物不稳造成坍塌; (5)因踩踏而压坏。 3、储存中的故障: (1)堆叠超过了包装物的极限强度而引起压坏 (2)堆放不当引起坍塌; (3)受潮生锈; (4)露天堆放被雨淋而损坏; (5)储存中发生虫害而损坏; (6)货物被偷盗。 4、气候环境故障 (1)温度影响; (2)湿度影响; (3)降雨的影响; (4)降雪的影响。 (二)物流故障分析 根据有关资料统计,有70%的故障是由于包装不当引起的,因此,克服上述物流故障的对策,基本上要落实到包装上来。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包装的合理化是克服物流故障的主要措施。 三、合理包装的设计要点 (一)深入了解产品因素和物流因素 深入了解产品因素和物流因素是搞好合理包装的重要前提,否则就无法进一步确定保护等级要求和进一步选择包装材料、容器、技法、标志等。 一般来说,在合理包装设计中,应考虑下列因素: 1、了解产品的性质、尺寸、结构、重量、组合数等来决定采 用什么类型的包装或者决定是否需要包装。 2、了解产品的形状、脆性、表面光洁度、耐蚀性、电镀油漆类别等性质来决定采用什么样的内衬件或缓冲件。 3、了解产品的价值或贵重程度,来决定如何选择保护措施。 4、了解内装物与包装材料之阎有什么互相作用,是否可能产生什么有害物质,以合理选择包装材料和容器。 5、了解不同内装物放在一起,有无造成污染的可能性,来决定包装的方法。 6、了解是否有必要提供空间或空隙。 7、了解是否有必要提供防盗措施。 (二)了解流通环境和运输目的地,1、了解产品从生产厂到目的地之间整个路途,是国内运输还是国际运输,是热带地区还是寒带地区,是车站还是港口,是城市还是村庄等。 2、了解运输方式,是公路、铁路、海运,江河、空运,还是人工或奋力运输,弄清楚运输工具的类型、振动、冲击等量值,道路路面情况,是否使用集装箱运输,是按体积计算货物运价还是按重量计算。 3、了解搬运、装卸及库存情况,弄清楚装货和卸货的预计次数和特点,流通达中中转及目的地装卸条件的机械化,搬运操作的文明程度,运输前后及中途存放日期和条件等。'4、了解运输途中或目的地的气候条件,弄清楚温度、相对湿度的可能范围,有无凝结水珠的可能性,是否会暴雨袭击,是否会受海水侵害,所经受大气压的范围,尘土、空气污染等情况。 (三)注意包装各功能间的平衡 包装的合理化,就是要做到在合理地保护产品安全的基础上,尽量降低包装成本和减少物流费用。这一问题实质上是搞好包装各种功能之间的综合平衡。 我们知道,运输包装的保护功能的提高,将导致运输、储存为包装的不可靠而支付费用的降低;而运输包装方便,传达功能的提高,也将导致物流管理费用的降低。另一方面,包装保护功能的提高,将导致材料费、设备费、人工费、技术引进等费用的增加,结果是包装费用的增加。 因此,为了求得上述功能间的合理平衡,就需要设计出在技术经济上最优的运输包装,也就是使产品可靠地从生产厂到达用户手中,在包装费用与物流费用之间保持平衡。合理包装并不是可靠度最高的包装,而是运输包装各功能之间平衡的一种包装。 四、商品运输包装的发展趋势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运输包装也要随之发展,商品 运输包装的首要目的是把单体商品或单体销售包装组合起 来,保证商品安全无损地从生产领域运送到消费者手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将导致商品流量增加,流通范围扩大,商品的运输距离变长,流通费用加大,所采用的交通工具变的更复杂。因此,商品运输包装,必须适应这些变化作适当的改进,以保证商品在整个运输过程中不发生物理性的破损和化学上、生物上的变质。 因此,一种好的包装,必须适应这些变化,以提高物流效率。事实上,合理的商品运输包装是降低物流费用的有效手段。 就世界范围而言,商品运输包装的发展趋势是:各种性能不同的纸箱、纸捅逐渐地取代原来的木箱和铁桶;集合包装得到越来越普遍的、采用;运输包装的标准化得到高度重视;结合货物发运所在地的气候、港口设施等因素条件,同时结合不同商品特点进行合理包装优化设计。 就我国而言,1972年以前我国商品运输包装多数采用木箱、木桶、麻袋、篓筐、缸坛等传统包装,在商品流通中商品损失严重。1984年全国包装大检查的总结报告中曾经指出:"通过包装大检查,暴露出我国各类商品在商品流通中破损、霉变、渗漏、散失等现象十分严重。据各地不完全统计,1983年内销商品由于包装不善和运输、装卸、仓储等问题,造成商品损失约40亿元。"全国包装大检查有力地推动了运输包装的改进工作,经过1684年至1.987年的包装改进和综合治理,取得减损、增收、节约40多亿元的经济效益。尽管我国运输包装的改进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与世界包装的发展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我国的运输包装在包装标准化、集合包装、合理包装优化设计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发展。 思考题: 1、商品运输包装的含义与功能? 2、包装容器的种类? 3、商品运输包装的一般技法与特殊技法? 4、集合包装的特点? 5、合理包装的设计要点? ( 2004-03-09 13:09 )
回复
太阳黑子刘智:
第八章 物流信息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分解为商流、物流和信息流。从起源上看,商流产生了物流和信息流;从相互作用上看信息流决定着商流和物流。物流信息,是物流活动所必须的信息,它既包括伴随物流活动而发生的信息,也包括在物流活动以外发生的但对物流活动有影响的信息。为了谋求商业物流各项职能的相互衔接和高效率,需要建立一个迅速传递和处理物流信息的信息网络。 第一节 物流信息 一、物流信息的概念 物流信息是物流活动所必须的信息,是由物流活动引起并能反映物流活动实际状况、特征及发展变化,并被人们处理了的对物流有用的数据、情报、指令、消息等的统称。但数据、情报、指令、消息等不能简单地等于物流的信息。 数据是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是以数字、符号、图表、文字等对物流运动中的数量关系的客观描述。信息是对数据的解释,数据被处理后仍是数据。物流数据只有经过处理和解释,能够被人们接受和理解,才能成为物流信息。所以可以说,数据是构成信息的"原材料",物流信息是经过处理后得到的"产品". 物流情报是物流信息的一部分。物流情报是那些有一定目的性,具有很强的时效性,经过特殊方式和渠道加以传送的最新的情况报导。 物流消息是物流信息的外壳和形式,物流信息是物流消息的核心内容,物流消息中所包含的信息量大小是各不相同的。 二、物流信息的作用 对物流活动来说,物流信息承担着类似神经细胞的作用。 在制订物流战略计划,进行物流管理,开展物流业务,制定物流方针等方面都不能缺少物流信息。 (一)物流信息在物流计划阶段中的作用,长期的物流战略计划和短期的物流战略计划的制定,关键在于是否有正确的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如果缺乏必要的信息,或信息的准确性不高,计划就无法作出,甚至会作出脱离实际的计划决策。可以说由于信息不畅,会造成物流活动的混乱,对于整个物流计划的决策来说,缺乏信息或信息不可靠,将会造成全局性的失误。 物流信息在建立长期战略计划的模型和掌握本期实绩的计算中,以及计划和实绩的对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物流预算方面,物流信息在预算的制定,以及通过预算和实绩的对比来控制预算等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物流信息在订货、库存管理、进货、仓库管理、装卸、包装、运输、配送等具体物流环节的计划阶段,如安排物流据点,决定库存水平,确定运输手段,找出运输计划、发运计划的最佳搭配等方面部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物流信息在物流实施阶段中的作用 1、物流信息是物流活动的基础 信息是商业企业组织物流活动的基础。商业物流系统中各子系统通过商品运输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子系统的输出就是另一个子系统的输入。要合理组织商业企业物流活动,使运输、储存、装卸、包装、配送等各个环节做到紧密衔接和协作配合,需要通过信息予以沟通,商业物流才能通达顺畅。在发运商品时,必须首先掌握货源的多少,了解运量、运能的大小,才能加强车船的衔接工作。离开了车船和运能的正确信息,就无法准确、及时地把商品发运出去。在安排商品储存时,也必须掌握进仓商品的数量、品种以及商品的重量、体积等信息,同时要了解各仓问的空余仓位的情况,才能做到合理使用仓容,发挥仓库的使用效能。在组织装卸活动时,只有了解到商品的品种、数量、到货方式以及商品的包装状况,才能做到及时装卸。如果缺乏这些方面的信息,不但不能做到及时装卸,还会因商品体积过大,装卸机构不能适应造成无法进仓、影响发运的被动局面。为了使商业企业的物流活动正常而又有秩序地进行,必须保证物流信息畅通。物流信息的任何阻塞都将导致物流混乱,严重影响商业企业物流系统的效率。同时,信息也是物流控制的手段。在商业物流系统中,应该使商品库存保持适当的规模。规模过大,占压的流动资金过多,不利于资金周转;规模过小,既不能充分享受价格折扣,又不利于满足零售店的需要。为了使商品保持适当的水平,要利用市场信息、销售信息、库存信息、供应信息等信息控制物流规模,使物流系统对企业的供应保障及时,费用又低。因此,组织商业物流活动必须以物流信息为基础,一刻也离不开物流信息。为使商业物流活动正常而有规律地进行,必须时刻了解物流信息,物流信息的任何延误或阻塞,都将造成商业物流的混乱局面,严重影响商业物流系统的社会效益。 2、物流信息是进行物流调度指挥的手段 对物流的管理是动态的管理,联系面广,情况多变,因此在物流活动中,必须加强正确的而又灵活机动的调度和指挥,而正确的调度和指挥,又在于正确有效地运用信息,使物流活动进行得更为顺利。同时还必须利用信息的反馈作用,通过利用执行过程中产生的信息反馈,及时进行调度或作出新的决策。 (三)物流信息在物流评价阶段的作用 物流信息在物流评价阶段的作用是很大的。物流评价就是对物流"实际效果"的把握。物流活动地域性广泛,活动内容也十分丰富多彩。为了把各种物流活动维持在合理的状态,就应该制定一个"范围",即要形成系统和规定处理的标准。然而,只制定范围并不能保证维持其合理性,还需要经常检查计划和效果,对差距大的地方加以修正。。正是这样反复循环,使物流进入更合理的状态。 然而,物流活动的地域范围广泛,活动内容繁多,对物流的效果也很难于控制,因此,只有掌握物流活动的全部结构,才能作出正确的评价。这种结构,不用说就是信息系统。比如订货处理系统,由于是以日或月,甚至隔一时期输出必要的数据,日常控制使最终的评价活动得到提高。因此,必须以物流管理在所有方面发挥的作用为目标。可以说,充分认识到"信息支持物流"是非常重要的。 三、物流信息的主要内容 物流信息包括伴随物流活动而发生的信息和在物流活动以外发生的但对物流有影响的信息。开展物流活动涉及面很广。首先,是与商流的联系,由于货源来之于商业购销业务部门,只有时刻掌握有关货源方面的信息,才能作出开展物流活动的安排;其次,是与交通运输部门的联系,因为除部分的汽车短途运输外,运输工具是由铁路、航运和港务等部门所掌握,只有随时了解车、船等运输信息,才能使商品流通顺利进行;再则,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出现运输市场和仓储市场,还得做到知己知被,还要学习国内外在物流管理方面的有益经验。由此可见,物流信息不仅量大,而且来源分散,更多更广地掌握物流信息,是开展物流活动的必要条件。 (一)货源信息 贷源的多少是决定物流活动规模大小的基本因素,它既是商流信息的主要内容,也是物流信息的主要内容。 货源信息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商业购销部门的商品流转计划和供销合同,以及提出的委托运输和储存的计划和合同。 2、工农业生产部门自己销售量的统计和分析,以及提出的委托运输和储存计划和合同。 3、社会性物资的运输量和储存量分析,以及提出的委托运输积储存计划和合同。 根据以上三方面的货源信息的分析,如果掌握的货源大于物流设施的能力,一方面要从充分发挥物流设施的使用效能,挖掘潜力,尽最大可能满足货主需要;同时在制定物流计划和签订储运合同时,也可在充足的货源中作出有利的选择。 反之,如果掌握的货源信息小于物流设施的运能时,则要采取有利的措施,积极组织货源,以取得物流企业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市场信息 直接的货源信息,是制定物流计划,确定月度、季度以至年度的运输量、储存量指标,能起现实的微观效果。但是为了从宏观上进行决策的需要,还必须对市场动态进行分析,注意掌握有关的市场信息。因为市场是经常变化的,这些变化不仅会直接影M向到委托单位所提运输计划和储存计划的族确性,更为重要的是,市场的变化趋势必须引起物流企业宏观上的思考,以利在制定远期计划时作出正确的决策。 市场信息是多方面的,就其反映的性质来看主要有:11货源信息,包括货源的分布、结构、供应能力; 2、流通渠道的变化和竞争信息; 3、价格信息; 4、运输信息; 5、管理信息。 从广义上看,市场信息还包括社会上各物流行业的信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行业信息,随着改革的深化,运输市场和仓储市场的形成,物流行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如城郊农村仓库发展迅速,社会托运行业的兴起,加上铁路、港务部门直接受理面的扩大等,这些行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要吸引一部分货源。因此,了解同行的信息,对争取货源,决定竞争对策,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一些国外的同行信息,对正确进行货源分析也是有益的。行业的经营无论国内外,它有一定共同规律。如过去商业物流部门一般是参照商业购销业务量的增长比例,来确定 商品运输量的增长幅度的。前几年出现了购销量上升,而运输量下降的现象,是否属于正常现象,意见不一。经参考国外有关统计,也有类似的情况。通过研究分析,原因在于商品在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商品的价值成倍增长,商品的重量和体积却由于技术的进步而日益轻巧。因此;在物流技术不断进步的情况下,无论在货源组织、运量分析等方面,还是在实现物流设施现代化方面,经常掌握国外等方面的有关信息,都将成为物流信息管理的重要内容。 (三)运能信息 运输能力的大小,对物流活动能否顺利开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运输条件的变化,如铁路、公路、航空运力适量的变化,会使物流系统对运输工悴和运输路线的选择发生变化。这些会影响到交货的及时性及费用是否增加。:在我国运输长期处于短线的情况下,尤其是如此。运能信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 面: 1、交通运输部门批准的运输月计划,包括追加、补充计划的可能性。 2、具体的装车、装船日期;对接运商品,着重掌握到达车、6D日期的预报和确报。 3、运输业的运输能力,包括各地区地方船舶和车队的运输能力等。 运能信息对商品储存也有着直接的关系。有些待储商品是从外地运来的,要及时掌握到货的数量和日期,以利安排仓位;有些库存是待运商品,更要密切注意运能动态。为了改变我国交通运输的紧张状态,国家正在采取潜施改变这一局面。了解今后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和具体进度,对 制定物流企业的运景规划和作出宏观决策,也是十分必要的。 (四)企业物流信息 l、单就商业企业物流系统来看,由于商品在系统内各环节流转,每个环节都会产生在本环节内有哪些商品、每种商品的性能、状态如何、每种商品有多少、在本环节内在某个时期可以向下一环节输出多少商品以及在本环节内某个时期需要上一个环节供应多少商品等信息。所以企业物流系统的各子系统都会产生商品的动态信息。 2、批发企业产生的物流信息批发企业(或供应商)向零售企业物流系统发出发货通知。发货通知表明有哪些商品、有多少商品将要进入物流系统,所以供应商也是物流信息产生的来源。 3、零售企业产生的物流信息。 (1)零售企业营销决策部门下达采购计划向物流系统传递物流信息。这部分信息包括需要采购哪些原来没有采购的商品,采购多少;哪些商品不必再采购。这是零售商业企业在商品经营策略上发生变化时产生的物流信息。 (2)零售企业物流系统产生的物流信息。零售企业每种商品的库存量及需要由配送中心供应哪些商品、供应多少、什么时候供应。 (五)物流管理信息 加强物流管理,实现物流系统化,是一项繁重的任务,即要认真总结多年来物流活动的经验,又要虚心学习国内外同行对物流管理的研究成果。因此,要尽可能地多收集一些国内外有关物流管理方面的信息。包括物流企业、物流中心的配置、物流网络的组织,以及自动分拣系统、自动化仓库的使用情况等等,以及借鉴国内外有益的经验,不断提高物流管理水平。 四、物流信息处理的主要内容 (一)订货信息处理 1、计划阶段:选定订货方法;选定订货信息的传递手段。 2、实施阶段:订货处理;核对库存;核对装卸能力;核对配送能力;制作出货单;制作进货单;迟进货物的管理。 3、评价阶段:订货统计分析;退货处理;进货管理。 (二)库存管理中的信息处理 1、计划阶段:决定库存地点的数量;商品库存的合理配置;设定库存预算;拟定标准的库存周转率。 2、实施阶段:回答库存;进出库处理;移送处理;卸现货货架。 3、评价阶段:库存预算与库存实绩的对比;标准库存周转率与实际周转率的对比;分析过剩库存;分析缺货库存;分析商品的恶化和破损;计算保管费;计算保险费。 (三)进货信息处理 1、计划阶段:选定进货方法;选定订货信息传递手段。 2、实施阶段:进货;掌握和督促未进仓库的商品。 3、评价阶段:分析进货统计。 (四)仓库管理中的信息 1、计划阶段:租用储运公司的仓库或使用自有仓库的决定;决定仓库容积和设备的设计;保管形式的设计;仓库设备投资的经济核算。 2、实施阶段;自动仓库的经营;容纳场所的指示;故障对策,完善仓库的安全设备;安置管理。 3、评价阶段:分析仓库设备的调动;空架表;故障分析;计算修理费用,计算保安设施费用。 (五)装卸信息处理 1、计划阶段:装卸方法的设定;装卸机械投资的经济核算。 2、实施阶段;装卸作业指示:商品检查。 3、评价阶段;装卸费用分析;装卸机械调动分析。 (六)包装信息处理 1、计划阶段:决定包装形式;决定运输货物的形态;拟定包装标准,设计自动包装。 2、实施阶段:包装材料的管理;包装工程的管理;不同包装种类的指示贷盘管理;空集装箱的管理。 3、评价阶段:包装费用的分析,事故统计。 (七)运输信息处理 1、计划阶段:运输工具的选定;运输路线的选定,运送大宗货物的决定。 2、实施阶段:调配车辆;货物装载指示;货物跟踪管理。 3、评价阶段:运费计算f装载效率分析;车辆调动分析;迂 回运输分析;事故分析。 (八)配送信息处理 1、计划阶段:配送中心的数量、位置的确定;配送区域的决定。 2、实施阶段:配送指示;与配送的货物抵达点联络;货物跟踪管理。 3、评价阶段:运费计算;装载效率分析;车辆调动分析;退货的运费分析;误差分析。 (九)综合系统信息处理 l、计划阶段:物流综合系统的设计;需求的预测。 2、实施阶段:订货处理的流向跟踪。 3、评价阶段:综合实绩的掌握和分析;综合流通费用的分析;服务时间和服务效率的分析。 ( 2004-03-09 13:09 )
回复
太阳黑子刘智:
第二节 商业物流信息系统 一、商业物流信息系统的特性与设计原则在提倡物流活动系统化的同时,物流信息活动也朝着物流信息系统化的方向发展。商业物流信息系统,就是为有关部门提供商业物流信息,谋求商业物流各项职能的相互衔接和高效率,并正确而迅速地传递和处理这些信息的系统。以前的物流信息是由人工作业完成传递的,现在这项工作则由让计算机网络来完成。 (一)商业物流信息系统的特性 具体来说,商业物流信息系统具有以下特性:1、商业物流信息系统是以商业流通为自己的环境。这就决定了物流信息的输入来自商业流通部门,输出也是为商业流通部门服务的。 2、商业物流信息系统是由商业物流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提供、存贮等一系列相互的不同阶段组成的。商业物流信息系统总是处在物流信息不断传递的动态之中。 (二)商业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 物流活动对物流信息系统提出了及时、准确、适用、经济的要求,在进行物流信息系统设计时,必须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系统的原则。建立商业物流信息系统要从系统的原则出发,使商业物流信息系统与物流的职能和物流组织机构相互联系。物流组织及手段的变化,物流方法的变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信息需要的变化,而物流机构的变化,也会改变物流信息流的方向和密度。 2、经济的原则。建立商业物流信息系统需要花费一定的财力、物力、人力。应努力做到耗费少,而又能提供数量多、价值高的信息,这就是经济的原则。 3、逐步发展的原则。商业物流信息系统不可能一开始就十分完善。总要有一个逐步的发展过程。根据物流业的发展要求,物流对信息变化处理手段,在现有的基础上,去积极完善和改进。 4、统一的原则。在流通信息系统中,商业物流信息系统只是一个分系统。同时,物流信息系统又可分解为若干子系统。 因此,物流信息系统要遵循统一的原则,便于进行物流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也便于该系统与流通信息系统相联系,以便于物流信息系统中的其它各子系统相互协调地工作,提高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 二、商业物流信息系统网 为了使信息系统充分发挥其作用,使社会物流水平得到广泛提高,因此,必须建立整个社会的商业物流信息网。 (一)中央商业物流信息系统 这是由国内贸易部等部门建立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是物流的决策、计划、组织、控制和提供各种物流信息的场所。 1、收集和加工国民经济有关的物流信息,建立信息库,预测物流的未来。 2、向国民经济信息中心提供物流信息资料,以便国家进行宏观经济的调控。同时,传递国民经济信息中心的信息,以便物流部门制定科学的决策。 3、为下级信息机构和行业预测、咨询中心提供物流资料,并指导物流信息工作。 (二)中心城市商业物流信息系统 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建立的若干个商业物流信息系统是中央与基层物流信息系统的桥梁。其主要任务是:1、收集和加工中心城市的有关物流信息,并建立信息库存进行存贮。 2、接受中央物流信息系统提供的物流信息,并定期或不定期向中央提供物流信息,形成信息的纵向传送。 3、与其它中心城市物流信息系统进行各种形式的信息交换,组成横向的信息传递。 (三)商业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 商业物流企业信息系统是整个国家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单位。它一方面收集企业内部有关物流的各种信息,为企业物流活动提供服务。另一方面要向有关方面如中心城市物流信息系统提供信息,并接受中心城市传来的信息。 三、商业物流企业信息系统 (一)商业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构成 一般来说,商业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由两部分构成: 1、外部信息系统 (1)经理决策需要信息 经理需要同仓库、运输公司、客户直接发生联系,以了解服务全过程的信息。 (2)客户需要了解信息 为了解决信息处理问题,还需要建立数字处理中心(DEl)。因为客户的信息处理系统要和数字处理中心联机联网,实现数据转换。物流中心需要得到客户的信息,了解客户的要求,知道为他们做什么,再通过信息系统的网络及时告诉客户他们所需要的信息,例如任务已经完成,或需转运的货物已经运出,等等。作为物流企业有责任让客户及时收到他们所需要的商品,所以,物流中心t或配送中心)还需要与汽车运输公司、铁路运输公司、船舶运输公司,甚至司机交换信息,有什么货,什么时间要运到什么地点。运输公司也要物流中心交换信息,何时能派车提供服务,到达目的地后,也要反馈给物流中心信息,告之何时送到,面交何人收货。数字处理中心,可以便经理、仓储、运输、客户同时知道物流信息。有了一个DEl系统,把信息储存在一起,仓储、运输和客户都可以在其中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例如"货物现在何处".于是所有人员都可得到信息,使整个物流系统少出差错。如果没有这个系统,就必须由许多人来处理信息;有了这样的系统,95%的订单可利用该系统来处理。信息处理系统的建立,需要花很多资金,但其作用非常之大,且投资回收很快。 2、内部信息处理系统 这里最主要的是库存信息处理系统,但它和客户、运输公司都有联系。它的主要处理内容有: (1)库内有什么货物; (2)哪些货物已损坏、哪些货物已被订购,尚有哪些货物 可以发运; (3)根据订单,尚缺哪些货物,哪些货物又即将送到仓库;(4)库存货物存放的具体位置,具有认址功能,以便能迅 速找到货物并能将货卸下来; (5)货物运输的距离(一般在库内搬运距离不超过75米) (二)商业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功能 1、即时或定时掌握物流状态 通过计算机网络或其它信息传递方式即时或定时掌握物 流系统内各子系统及分店的库存量、库存能力、配送能力等。 2、接受订货、发货业务 把物流中心和仓库等的库存量、订货点、配送能力和往来 客户的住址、结算帐号等,记在电子计算机里。 通过来自顾客的电话和传真等接受订贷后,将订货信息从批发中心或零售店的末端机输入,传送给信息中心。信息中心的电子计算机处理各种订货信息,查询库存量是否充足,制订供货计划;如果能满足供货要求,那么就选择附近发货网点,向设置在网点的末端机传送发货指示书;如果库存不足,那么向网点下达采购命令。发货网点根据发货指令,先计算装载效率,选定配送路线和配送车辆,制定最优配送计划并发出配送命令。发货时输入发货信息(变更部分等),配送一旦完成,就输入送达信息,以加强配送管理。'依据订货信息和发货信息计算订货余额,进行订货管理和销售管理。根据订货信息,进行预测库存管理,根据发货信息,进行实际库存管理。根据物流企业的采购计划和零售店的前期订货情况,发出补充库存的指令。回答对订货信息和库存信息等的查询,支持营业活动。 3、日常管理 计算订货、发货余额、库存水平等,以进行库存管理,订货、发货管理。 (三)商业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化的效果 1、可以随时回答顾客对库存的询问。 2、由于不用手工记录库存台帐,误差减少,精度提高(特别是订货、发货业务)。 3、提高作业的准确性,具备控制错发货、错配货、漏配送的系统。 4、因为提高了情报处理速度,也就提高了物流服务质量。 5、能够进行库存管理,可以大幅度降低库存和节约流转资金。 6、调节需求和供给,把订货信息和库存信息反馈给生产和营销部门,使生产、物流、销售形成一系列的连贯活动,从而提高效率。 7、缩短从订货到发货的时间。 8、提高运输效率。 9、提高装卸作业效率。 10、省力化(特别是订贷、发货业务) 、ll、降低物流总成本。 四、商业物流企业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建立 〔一)商业物流活动的调查与分桥 回--出--回这个阶段的任务是通过分析、研究,了解商业物流活动的现状,按照物流活动的进程,设定计算机所要完成信息加工与处理的任务和方法。调查分析阶段要求:1、明确系统的目的。目的不明确,不仅成本高,系统失去了实效性,对其评价也困难,不易找出改进方向。 2、掌握商业物流信息的内容、格式、传递方式、途径、方向、路线等。这个阶段通常包括:各种物流台帐的内容、用途、流通路线以及各台帐之间的关系。 3、对企业的物流功能进行分析,作出物流功能和物流信息之间的关系图。不同的物流功能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关系,在作关系图时应充分调查、分析物流的功能。如库存控制功能与物流信息的关系,可建立如下的信息图。该图说明库存台帐是表示流通信息的;提供货源、实际供货是由供货单位来完成的;供货单位与需货单位问的关系,要由物流管理部门进行控制。 4、充分调查商业物流信息系统与企业内其它部门信息系统的关系,如销售、财务等系统的联系,必须对输出入方法、信息内容中的重要因素进行修改、筛选,组成一个效率好的系统。 5、对相关企业之间的信息系统进行调查研究。不仅在本企业信息系统之间要建立相互联系,还要从相关企业之间的整体物流合理化的观点出发,取得企业的协作,从而研究建立由有关企业组成的物流系统。 6、选定由计算机处理的信息。根据物流部门的实际需要和计算机的功能,判断哪些信息将由计算机处理。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效果可分为直接效果和间接效果。直接效果表现为计算机处理的信息,推动物流活动开展的情况;间接效果也称之为计量效果,指由于使用计算机后减少了人员、设备、节约了资金、提高工作效率等效果。 7、对输入方法、时间和输入内容要进行充分的研究。 8、选定计算机处理的方式。计算机用于信息处理的方式有两种: (1)成批处理方式i这种信息处理方式是将通信线路传来不需要立即处理的信息积存在磁盘上,选定一定的时间后再进行处理。成批处理的优点在于处理费用较低,但不适用数据产生之后需要立即处理的场合。 (2)实时处理方式。这种处理方式就是每当物流信息出现以后,马上将数据输入计算机,立即进行处理。这种方式显然适用于有实时性要求的场合;由于物流管理方式存在着多方向性和多功能性,上述两种信息处理方式通常在不同的场合选用。一般地说,对于物流现场的管理多采用实时处理,在物流决策部门多采用成批处理方式。 9、要重视软件的灵活性,因为商业物流周围环境经常发生变化,要组织一个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并在与其它系统连接时,能保持一定主动性的系统。为此,要研究按功能建立独立软件,并使其互相连接的系统。 (二)建立信息处理模型 物流信息处理模型的建立,要根据物流管理的对象和物流信息处理的方法来确定。物流信息处理模型可以不断进行修改,它不一定是最终方案。建立物流信息处理模型可分为五个阶段: l、设定输出条件 首先按物流活动调查与分析所得到的物流功能和信息之间的关系图再进一步进行分析比较,以判断某种物流功能的模型是否有需要改进之处,然后再进一步讨论物流信息的形式和内容,最后设定输出的条件。 2、设定输入条件 输出条件设定后,为得到这些输出信息,就要考虑应采用哪种输入方式的路径,以及输入信息的数量、形式和内容。 3、设定文件 将物流数据汇总之后所得到的数据集合,通常称之为物流文件。所谓设定文件,是指选择好文件的种类、形式和内容。 4、设定代码 计算机处理的信息必须代码化。设定代码要求系统化,以便于使用、添加、订正、删除。 5、设定处理模型 待输出、输入、代码等均已设定后,再进一步研究、确定实际的计算机处理系统。内容包括确定电子计算机机种、外部设备及时间的调度方式等,作出流程图以及进而设定处理模型。 (三)详细设计 物流信息处理系统的详细设计直接与程序设计相关,其 主要内容如下: 1、输入、输出代码的设计 按照所设计的信息处理模型,确定计算机输入数据的形式;确定所用的设备;物流台帐设计;制定检验数据错误的方法等。进行输出信息的设计'选定输出设备;制定报表文件格式。文件设计的内容包括确定:是选择采用顺序查找文件还是选择随机查找文件。设定处理过程时,要画出处理过程的流程图,以作为程序设计的依据。 2、写出程序说明书并进行程序设计 根据系统软件的条件,对程序编制进行说明和进行程序框图的设计,进而采用高级计算机语言进行程序设计,编制出具有各种功能的程序,并进行调试。 (四)信息处理的实施 信息处理的实施,是运用计算机对信息处理的程序进行运行,以便得到人们所要得到的各种物流信息,达到物流信息处理的目的。 1、程序设计处理 就是对物流信息处理程序进行标准化,以使程序可以通用。同时,对已经完成的各种信息处理程序进行登记和保管,以便随时调取使用。 2、计算机的操作管理 操作管理,要求写出计算机运行说明书,制定运行的操作,输入、输出设备操作,各种信息的选择处理、显示等。 3、计算机的运行管理 在计算机用于信息处理的具体运行时,对输入数据、输出信息、以及整个运行情况进行的管理,称之为运行管理。 五、商业物流信息系统的评价标准 商业物流信息是否科学,评价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物流信息收集的制度化 在商品的流通过程中,要求对各种物流活动信息收集的时间、空间、收集的频率以及对收集人员等要统一规定,明确要求,使之制度化。 (二)物流信息表达形式的标准化 物流活动信息的表达形式,特别是大量表格形式,要有统一的标准,如需变更,也要按统一的标准变更。 (三)物流信息传递的规范化 物流中的信息数以万计,而且瞬息万变。这些信息的形式不同,内容不同,而且不同的信息有不同的使用部门,如果不对信息的传递方式、途径、方向、路线等作出明确的规定,井加以制度化、那就容易造成信息在传递中出现拥挤、排队、混乱,失真,甚至出错,进而造成通道阻隔、反馈不灵等。 (四)物流信息内容的系统化 商业物流信息系统不仅能在时间上连续地提供信息,而且提供的信息在空间上也具有系统性,即信息内容能够全面地反映物流的各个方面、各个时期的变化。 (五)物流信息存储的档案化 在物流信息的使用过程中,有的信息使用后仍然有价值,为再次使用需要存储,要求不断增加物流信息的储存量。为了把它储存好,又便于检索,这就要求物流信息系统做到信息储存档案化。 思考题: 1、商业物流信息的作用? 2、商业物流信息的内容? 3、商业物流信息处理的主要内容? 4、商业物流信息系统的特征与设计原则 5、如何建立企业物流信息系统? ( 2004-03-09 13:09 )
回复
太阳黑子刘智:
第九章 商业物流系统 在商流与物流合一的情况下,两者的流通路线和经过的流转环节是一致的。因此,商流的渠道与环节,决定了物流的渠道与环节。批发物流与零售物流是商业物流系统的两大环节。商业物流系统由采购子系统、储存子系统、流通加工子系统、配送子系统、信息子系统五大部分组成。 第一节 我国的商品流 通渠道与环节 一、商品流通渠道 商品流通渠道是指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过程中所经过的流转路线和所经过的经济组织。 商品流通渠道在商业运行和整个国民经济生活中,相似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流通渠道的畅通无阻,显示市场和整个经济生活的活力,保证商品源源不断地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 现阶段我国商品流通渠道可以分为三大类。 (一)产销合一的渠道。又称产销直接联系的渠道。是由生产者把商品直接卖给消费者,不需要商人或企业部门在买卖中间作媒介。 (二)产销分离渠道。又称商业渠道。它是由商业部门来组织商品流通的全过程。商品生产出来以后,首先由批发部门和零售部门进行收购。经过运输、储存、加工、编配等活动,通过批发商业和零售商业的形式或环节,先后转卖到消费者手中。这种渠道是商业运行的主要渠道。 (三)产销结合的渠道。它是由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先后有序地共同组织完成商品流通的全过程。商品生产出来以后,先由生产部门的推销机构完成一般商品流通过程,再由商业部门继续完成商品流转的其它过程,直到最后卖给消费者。 上述商品流通渠道,按照具体的商品流转路线不同,又有多种具体的组织形式。在我国,产销直接联系的渠道包括农村集市贸易、城乡农贸市场、生产单位的自销门市部或其销售机构和某些大型专用设备的定点供应等。商业渠道则包括:(1)经过零售商业为媒介的,如厂店挂钩:(2)经过单个批发和零售环节为媒介的,主要是地产地销商品;(3)经过多个批发环节和单位个零售环节为媒介的,如某些集中生产分散消费的工业品或分散生产集中消费的农产品,往往要经过产地批发环节到中转地、集散地和销售地批发环节,最后再经过零售企业出售给消费者。产销结合的渠道则包括有:生产部门的销售机构只经营产地批发,或经营中转批发,或进一步经营销地批发。经过上述批发,再由商业企业经营。 二、商品流通环节 商品流通环节是商品流通过程中的传运点,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运动,是通过流通渠道中各职能环节依次传递而形成的。主要有三个环节: (一)批发环节 是商品大批量在流通中转移的流通环节,这一环节主要由生产推销部门、商业批发企业、代理商、经纪人、贸易货栈、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所构成。批发环节俭于流通渠道的始端和中间部位,其社会功能在于把分散在各地的生产企业的产品输入流通过程中,并完成商品在流通过程中间阶段移动的任务。因此,商业批发企业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衔接纽带,是社会产品进入流通的第一阀门。同时,由批发关口进入的商品,决定商品流通输出的程度与速度,进而决定整个商品流通的效率。商品在流通过程的运动,有可能经过多次批发环节,把商品送到更运的地点,如我国的一级站、二级站和三级批发企业。 (二)零售环节 是直接向消费者提供商品及服务的环节,包括生产企业所设的门市部、商业零售企业、个体商贩、各部门所设的小卖部、服务社等。零售环节位于商品流通终端,是流通过程与消费领域的结合点,也是商品流通的最后关口。当商品经过零售送达消费者手中,商品运动也就最后终止。 (三)仓储环节 商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停留,形成商品储存。合理地组织商品储存,保证商品储存量和商品储存结构合理化,对于保证商品流通顺利地进行,缩短流通时间,加速资金周转,降低流通费用,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商品流通过程中所经过的环节,可以将商品的流通路线划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1生产者i消费者; 2、生产者一零售商i消费者; 3、生产者i销地批发商*零售商一消费者 4、生产者一中转批发供应站、销地批发商一零售商一消费者; 5、生产考一采购供应站一中转批发供应站一销地批发商零售商一消费者;以上的商品流通路线,也是商品物流的流转方向。 三、当前我国商业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出路 (一)批发企业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国营批发企业一直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问题的关键在于国营批发企业内部机制僵化,经营方式几十年一贯制,与变化了的市场环境极不适应。目前批发领域由于行政和行业的分割与封锁,存在秩序混乱、效率低、服务差等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调整和健康发展。因为要维持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首先要求批发商业以最短的时间特产品由生产环节转到零售环节。同时,要实现商品流转的高效率,就必须冲破其中各种行政、行业的分割与封锁,形成全国畅通无阻的大市场、大流通,各种批发渠道各司其职,有序进行,这样才能保证流通的高效与畅通。批发企业要达到高效、畅通、有序地组织商品流通,其中要有适应现代化经济运行方式及速度的商流、物流组织体系这一必备的条件。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商品流量巨大,流域广阔,单靠工厂自销,个体自营小批发,难以做到高效、畅通和有序,只有以大规模、现代化水平的专业批发为骨干,以众多小批发为补充,各展其长,形成合力,才能维持社会再生产的良性循环。实践表明,专业批发的存在,是商品经济和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这是由生产者与零售商在商品交换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位差与时差决定的。如各种日用商品,一个品种齐全的大零售店或专卖店要经营全国乃至世界上几十种、上百种品种、规格,自然需要由批发商为其组合编配;对一地生产,全国销售的商品,除大零售商以外,不可能所有零售店都去生产厂进货,需要通过批发商中转集散;还有许多商品是常年生产,季节消费,也需要通过批发进行组合调剂。所以专业批发商的存在与发展,是生产消费的差异决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况且,我国地域辽阔、区域间的经济发展与消费的结构差异大,日用消费品生产相对集中,消费地域相对分散,这都决定了专业批发仍然是社会商品流通的骨干力量,其职能和作用不能完全由工业自销或产供销一体化所代替。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以专业批发为骨干,组织高效、畅通、有序的商品流通,但现有的国营批发商业仍未完全改变旧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方式,存在环节多、手续繁、服务差、库存大,周转侵等弊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日用工业品生产不但门类增多,且向系列化发展。如家用电器、化妆品、洗涤用品、服装等。这些迅速发展的商品"大家族",要在全国及国际市场上流通,需要快速的物流与资金流和配套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需要有运储设施先进、技术高超,服务手段健全的专业批发商作为生产厂可靠的经销、代销批发商。而目前我们的大批发仍然是"企业大而全,专业小而弱",使生产厂及零售商都感到"靠不住".这种经营组织结构,必须全面拆除,重新构造。创新经营方式,重建流通网络,加强批发、零售之间的关系,目前的可行办法就是发展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开展配送业务。商业配送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商业企业具有点多、面广、小型、分散的特点,国营批发商业发展配送业务,对提高整个社会商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和加速商品流转,具有重要作用。 l、有利于理顺批零关系,加速商品流转。在传统体制下,批发和零售企业间有明确的分工。经济体制改革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批零企业问在经营范围上相互渗透,购销关系也作了较大调整。零售企业扩大自主权后,往往越过批发直接从工厂进货。应该说大城市中的大中型零售企业和中小城市的名店、特店,有条件的直接从工厂进一部分货,有利于减少流通环节,但现在不少中小零售商店也不顾自身条件,纷纷甩开传统进货渠道,盲目自采。结果是国营批发企业供货单位减少,市场占有率下降;零售企业进货成本增加,货不对路,商品积压,总体流通效益下降。因此发展商业配送有利于理顺批零关系。配送企业通过努力扩大供应范围、供应对象、供货额,通过提供一系列服务方便客户,形成较大吸引力,从而扩大购销,提高企业效益;客户从配送中心进货,随要随送,特别是对零售企业来说,其库存可以压缩到最低限度,甚至不需要库存,也能保证商品供应不断。这有利于减少资金占用,加速资金周转,降低流通费用,从而提高零售企业的经济效益。 2、有利于批发业与仓储业的联合 我国传统商业多采用商流、物流分离的形式。即商业企业负责商流,储运企业负责物流。不管是商流管理还是物流管理,从横向来说分属于商业、粮食、供销、物资、外贸等部门,从纵向来说又分属于中央、省(市)、地、县等层次。在一个地区和部门,又分为若干分支单位,各单位都有自身特定利益。结果是储运设施重复建设,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这在客观上要求 批发企业与储运企业走联合之路。其中发展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则是进行联合的一种重要形式。批发企业通过改革转变为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面向小型批发和零售企业,为其提供所需要的商品和优质服务,必将有利于批发企业扩大销售,夺回失去的市场,从而提高自身效益。储运企业通过与批发企业联合,共同发展配送业务,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加速商品流转。 3、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 目前,由于流通无序,各零售企业为了组织货源,采购人员四处出击,加上各种商品松紧程度不一,为加大保险系数,各企业普遍加大商品库存,这既增加了费用,又使企业难以把主要精力放在市场调研和商品销售上,国营批发企业通过发展配送业务,可以把众多零售企业的商品采购、商品储存和商品运输活动集中起来,由批发企业来承担。这有利于降低进货成本,减少商品库存,加速资金周转,从而减少资金占用和利息支出。 (二)当前我国零售商业存在的问题及出路 目前,我国的零售商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零售商业网点 布局缺乏总体规划;管理体制不完善;政企不分;组织结构不 合理;零售企业的规模基本上处于散、小、偏、弱的状态,经营能力偏小,规范化联合组织偏少等。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我国零售商业将有以下发展趋势: 1、大型零售企业向集团化、股份化发展 商业体制的改革,提高了商业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灵活性, 而同时依靠集中计划和行政手段联合企业的纽带已经弱化甚 至割断,国营商业的组织化程度降低,整体优势削弱。因此,在 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生产与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与商业企业组织化程度降低之间的矛盾,而正确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就是实现商业集团化。以零售企业为主的企业集团的发展,有利于生产与经营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而商业企业集团要使其规模效益得以充分发挥,就必须建立自己的物流中心或配送中心,开展配送业务。企业集团与储 运部门联合或利用自己的仓库、储运设施建立起来的配送中 心,对企业集团中的各零售企业进行统一的进货、分拣、配送,可以大大降低企业集团总的流通成本,取得良好的整体效益。 2、大量的中小型零售企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在我国零售商业中,中、小型企业占绝大多数,它们的专业化程度本来就很低,而且日趋严重。近年来,由于价格和利益机制调整中的问题。一些原来的专业商店,也都改为"综合经营",于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许多城市商业中心基本上是大 型百货商店的大规模综合经营和一系列中小商店的小规模 "综合经营",致使许多中小型零售企业陷入困境。因此,推行部分中小型零售企业实行专业化、连锁化,是中小型零售企业从目前面临的困境中走出来的一条有效之路,它可以提高这些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它们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同时对改善流通整体结构的长远战略也有很大意义。这些专业商店经营的商品品种不多,但经营的商品大类中的商品、花色、款式一应俱全,这就决定了其订货的多批次、少批量,勤进快销。 因此,专业店不可能自己一一从商品的产地进货。专业店、连锁店建立自己配送中心也是一条必由之路。 3、非店铺零售将得到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收入的增加,可支配时间的减 少,人们愿意以更多的时间进行学习、旅游等活动,不愿去交 通拥挤、空气混浊的闹市游逛;商品广告、品脾咨询、质量保证 等已相当可靠,消费者对媒体介绍的商品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时,非店铺零售将出现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美国目前非店铺零售已占全部销售的12%,预计到本世纪末将有三分之一的商品零售通过非店铺渠道出售。目前,非店铺零售的形式主要 有:邮寄目录销售、直接邮购、电话购货、电视购物、人员上门 销售等形式。而非店铺零售的发展要通过商品的配送来保证。 ( 2004-03-09 13:09 )
回复
每被下载
10次
奖励
1个联商币
相关资料
下载量/好评
揭秘:全球最大连锁便利店..
13935/0
日本便利店如何用“丧心病..
7220/0
苏果鄂赣市场供应链建设的..
5871/0
2010中国供应链变革四大趋..
5611/0
超市物流配送与便利商店物..
5875/0
沃尔玛中国物流配送的难点
7276/0
共享者
太阳黑子刘智
的其他资料
英国际特许经营协会评估特..
5721/6
黑子专卖店资料-选择优良..
5026/0
黑子专卖店资料-选择一个..
5179/1
黑子专卖店资料-特许经营..
4875/1
黑子专卖店资料-特许经营..
5661/4
黑子专卖店资料-受许人自..
4890/0
黑子专卖店资料-市场产品..
5288/0
管理员:
X.W.
QQ:2774698110 电话:0571-87015503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ICP证:
浙B2-2007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