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遭同行“发难” 家电业连锁扩张之中存隐痛
来源:
2004-08-09 09:32
●包括国美、苏宁等在内的各大家电连锁都加快了扩张的步伐。2003年,苏宁电器平均每周开一家店,国美甚至把店开到了香港。但换个角度来看,如今家电连锁飞速发展的背面,依稀有暗潮汹涌
价格差距引发同行相争
苏宁电器在江苏盐城被同行“发难”,并不稀奇。在家电连锁崛起的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此种纷争便开始出现,只是当时苏宁遭遇的是南京8家商场的联合抵制,如今纷争的焦点,转移到一批新开辟的中小城市市场。
苏宁总裁孙为民表示:“这对苏宁没有什么影响,市场竞争很正常、很合理、很应该,我们举双手赞成。”孙为民甚至强调,盐城建军中路店遭“发难”一事,当地门店根本就没有上报给他。
与南京五星在滁州开业时的遭遇比较起来,苏宁在盐城面对的“发难”仍属温和。今年4月,南京五星电器公司滁州卖场开业之际便爆出了“五星滁州事件”,该卖场连续3天遭到几十人的砸抢,柜台被抢走,装潢被捣毁,员工被打伤,社会影响极为恶劣。
据分析,由于五星滁州店经营的手机直接从上游代理商手中或从五星总部调货,定价普遍低于当地零售商,有的比当地代理商的供货价还低,当地代理商认为“这分明是在打击我们”且“涉嫌倾销”,为此14家手机代理商联合成立所谓的“滁州通讯协会”,阻挠五星的经营,“维护自己的市场秩序”,最终导致恶性事件。
苏宁盐城遭“发难”,其原因也在于价格。家电连锁超市的“统购分销”模式,能凭借数量巨大的定货合同,拿到相当高的利润返还。这使得电器连锁在市场价格竞争中,占据明显优势,中小经销商难以抗衡,以致采取极端手段阻击。
据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黄国雄教授分析,家电连锁在扩张中遇到的矛盾纷争,在于观念滞后、体制阻碍和具体贯彻中的分歧等,属于先进业态与传统经营模式的矛盾。
确实,家电连锁独具价格优势,以往的电器、手机经销网络受制于体制,难以与之抗衡。随着矛盾发展,容易爆发恶性竞争事件,扰乱市场秩序行为时有发生。面对这种情况,家电连锁企业缺乏有效解决办法,这无疑成为家电连锁扩张中的“绊脚石”。
价格优势掩盖厂商矛盾
家电连锁的价格优势,依赖于它的经营业态优势明显——销售规模大,采购成本低,运营成本低,进而带来零售价格低。而传统经营模式单店经营规模较大,精力、资金分散,不但成本高,售后服务、人员管理也不像连锁经营那样针对性比较强。
伴随家电行业微利时代的到来,以国美、苏宁等为代表的专业连锁经营快速建立起零售终端网络,占有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据统计,中国现有家电零售网络中,家电连锁企业在数量上已经成为绝对主体,比例高达65%。作为传统家电经销主力的百货商场销售比例不断缩减,有的已经放弃家电经营。
江苏省物价局倪健科长感叹:“家电价格竞争一直比较激烈。我们检查市场价格,发现电器价格最说不清楚。它的经销价格差价非常少,绝大部分靠返利。经营者规模大,销售额大,就可以要求更多返利。那些小的经营者根本不是对手。连锁是最终发展方向。”
价格下降,受惠的始终是老百姓。先进业态取代传统经营模式,无疑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国内75%的消费者对家电价格感到很满意。苏宁在盐城的门店,从开业到现在,总销售额已经达到了6000万元,至今人气不减,无论价格还是服务,都给盐城商界极大冲击。
令人担心的是,价格优势背后掩盖的厂商矛盾。
苏宁电器在2003年年度销售规模达到60多亿元,其净利润却不足1亿元,且主要依赖于返利、进店费等挤压生产企业利润空间的手段。将自身扩张的基础建立在牺牲其他企业利益上,其扩张难逃“畸形”之嫌,这也是厂、商矛盾的根本所在。
专家认为,真正合理有效的,以优化供应链、提升品牌所带来的“溢价”为主的赢利模式,还未在市场竞争中形成。单方面强压供货商的盈利模式最终将导致“双输”,不可能形成真正的流通竞争力。现如今,家电连锁企业的盈利模式可以用“走钢索”来形容,一旦出现资金链断裂将导致企业全盘皆输。
市场整合任重而道远
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
继家电连锁巨头国美6月内部重组在香港上市后,7月21日,苏宁电器股登陆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家电连锁巨头将竞争引入了资本市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陆刃波副主任曾表示:“目前国内家电零售连锁巨头为抢占地盘在各地疯狂‘圈地’开店,需要大笔资金,这正是他们上市的初始冲动。”
到2004年末,零售行业将取消对外商投资地域和数量的限制,实现全面开放,像沃尔玛这样的国外连锁巨头将全面进入中国,届时,相对弱小的中国流通企业将遭受国外流通资本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流通企业要想与之抗衡,必须不断扩大规模,这也是各流通企业加紧上市的一个原因。
现如今,电器流通企业扩张中的种种隐痛,无疑属于快速扩张中市场调节的一部分。整合虽未完成,前景毕竟明朗。上海交通大学工商管理系主任黄沛指出:“市场整合过程中,难免会有些无序现象,这也是很正常、很自然的。现在我们流通渠道已经开始规模化和品牌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与规模,我们的调控管理将会更有效。”
而将来的发展道路,有机遇也有挑战。黄沛强调:“将来面对国际连锁巨头的竞争,我们所拥有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本土化的销售渠道和销售能力,现在的快速扩张,也是一种新的发展机遇与契机。”(人民日报华东新闻 记者曹玲娟)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