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卖场选址在中国的实践及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来源:
2004-09-27 15:56
大卖场是中国零售业的主力业态,最符合中国当前发展,最有聚客力、地域覆盖最宽、最具代表性。
第一阶段——摸着石头过河
“摸着石头过河”是第一阶段,也是最实用的办法,一味强调标准会贻误发展。
“摸着石头过河”也就意味着在选址上要根据当地的情况对标准作出调整,对选址具有影响的各种参数去不断的加大把握:
客观因素:人口、收入、消费习惯、便捷、交通、房屋结构
商务条件:租金、地价、付款条件、停车场
工程要求:如承重、层高、照明、消防等
法律要求:如土地性质
第二阶段——开始建立各种标准,重压下的困惑与挑战
疯狂扩张,规范的企业开始建立各种标准:发展组织架构、决策程序、市场调查、销售额预估、投资分析、投资水平、合作方式、场地标准、租金(土地价格)水平、付款条件、设备标准化、法律文本等。
各种标准在完善的过程当中,但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场地越来越难找,竞争日益激烈,迫使标准不断修改。
困惑与挑战
一、 速度与质量,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一个好的场地的获得一般周期在半年到一年,还要看运气如何。要完成惊人的开店数量,选址的质量必然有所下降
二、 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两难处境
低开高走 符合长期利益
高开低走 符合短期利益
高开高走 符合长短期利益
三、“十字路口”和“繁华闹市”的误区
选址“十字路口”和“繁华闹市”在中国是一个很大误区
四:决策过程“陷阱”
为了使选址决策更科学化,在不少企业让业务部门(采购、门店)参与决策,在有的企业甚至业务部门有权否决,称之为“选址决策陷阱”,在这种安排下,选址走入了“预算瓶颈”,开店工作受到极大影响。
五:高度重视与吝啬的投入
一般来说,企业的一把手对选址非常重视,但在资金投入上却极为吝啬,能省的投资尽量省。
六:销售额预估的困境
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套成熟的销售额评估方法,因为缺乏准确的统计数据(人口、收入、竞争对手情况、当地规划和经营方面的历史经验数据。
七:致命的环节与专业化的缺乏
一个坏店的损失大于一个好店的赢利,一个店的其他东西都可以改变,惟独地址是无法改变的。但是我们的发展或选址队伍是最缺乏专业培训的。
八:静态选址和动态选址
下围棋的原则:让每一个子都发挥最大的效力,它的效力不是指现在,而是在当周围布满其他棋子的时候效力最大,这就是动态选址的道理。在其中,竞争是最大的成本,在某个区域迅速抬高市场进入成本。
九:人海战术的误区
关键是要建立一支敬业、专业和朝气蓬勃的精干的队伍
十:发展与供应链的脱节
选址与后期的供应链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定要考虑后期的供应链。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