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减少生鲜食品损失
来源:
2004-06-23 09:29
超市生鲜食品经营中的损失,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实质损失,包括降价损失、废弃损失、遭窃损失、储运损耗等;二是机会损失,是指因缺货而丧失销售机会而带来的无形损失。由此可见,"损失"不同于"损耗"。损耗通常仅指实物的损失,相当于实质损失中的废弃损失、遭窃损失和储运损耗。损失的范围更大,还包括降价损失和机会损失。因此,我们不能笼统地将"损失管理"等同于"损耗管理"。值得一提的是,实质损失与机会损失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实质损失减少,机会损失就会增加;机会损失减少,实质损失就会增加。
譬如有的卖场担心关门前卖不完造成实质损失,就大幅减少陈列量,结果造成缺货,产生机会损失;相反,担心缺货的店长往往倾向于在高峰时段大幅增加陈列量,结果卖不完而造成实质损失。目前,超市经营者一般对降低实质损失比较重视,因为实质损失比较容易发现,也很容易量化考核。但对机会损失却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足够的重视,这大概与至今没有很好解决机会损失指标化问题有关。如此一来,正如我们在前面所指出的那样,实质损失降下来了,机会损失升上去了,总的损失并不一定能够减少。所以,要减少总损失,只抓一种损失是没用的,要两种损失一起抓。 另外,必须认识到生鲜食品的经营损失不可能达到零。因此,消灭损失是不现实的。
正确的观念应该是:损失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而不是静态管理,应致力于降低损失而不是消灭损失。从长远来看,应将损失率尽力维持在损失允许值之内。 要管理损失,首先要了解损失,必须事先对损失作详尽的全面调查。对实质损失的调查一般地说并不困难,因为目前超市的信息管理系统都比较完备,POS系统就能够提供实质损失的详尽数据。 对机会损失的调查,由于它是一种无形损失,POS系统尚不能提供确切的数据。但是,这个问题通过对POS系统软件的改进是可以解决的。方法是在POS系统管理软件中补充"机会损失 调查程序",将生鲜食品各单品的每日各时段别的投入数、销售数与陈列数加以记录,以备随时调用。
超市经营的生鲜食品种类繁多,不同类别的生鲜食品损失程度是不同的,因此,损失管理应有侧重点,损失率高的商品应重点管理,损失率低的商品可一般管理。但是,如果一种商品尽管损失率较高,但销量很小,销售额比重微不足道,那么,花大力气去降低这类商品的损失率是得不偿失的;反之,如果一类商品销量很大,销售额比重很高,即使损失率不是很高,还是应该将它作为重点商品进行重点管理。 确定重点商品的科学方法是交叉分析法:一种商品是否应确定为重点商品,既要看损失率,又要看销售额比重。
一般超市为了提高生鲜食品配送中心的加工作业的效率,往往采取一次加工,集中配送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一个致命弱点是较难确定一个准确的加工量,以保证各门店既无剩货,又无缺货。所以,在这一模式下,无论实质损失还是机会损失,损失率都会很高。要降低损失率,控制配送中心的加工作业的进度,变一次加工为二次加工以至多次加工,变集中配送为高频率配送,是一个有效的方法。但是,采用这一措施是有代价的,那就是不得不增加配送中心的人数时,使加工配送的成本提高。只要降低损失的收益大于加工配送的增量成本,采取这一措施仍然是合算的。尽管如此, 我们仍有必要尽量控制加工配送成本的增加,一个有效的办法是仅对重点商品(A类商品)实施多次加工、高频率配送的方法,其他商品仍然采用一次加工、集中配 送的模式。 (杨守平 北斗商厦超市)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