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联华生鲜超市“难产”原因何在?

来源: 联商网 2004-08-23 09:34
  2002年7月联华超市上海首家生鲜加强型超市福州店开业时,总经理王宗南曾信誓旦旦地表示,到2003年年底,联华超市将在沪上开出300家生鲜加强型超市。然而,记者昨天获悉,到目前为止,联华的生鲜加强型超市只开了3家,除了福州店之外,其它2家分别是大华店和富民店,这3家店的生意都不错。那么,为什么生鲜加强型超市在上海推广不起来呢?

  现状:难以扩容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联华人士认为,经营生鲜食品的各种外部环境不配套、不到位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首先是上海人至今没有形成到超市买菜的生活习惯,他们更乐于去农贸市场买菜。一项调查表明,上海目前有2000多家农贸市场,这一数字在全国大中城市中遥遥领先;同时,上海农贸市场改造成超级市场的进程也落后于其它城市。

  不过,一位连锁业内专家分析说,不能把上海消费者不肯光顾生鲜超市的原因主要归结于生活习惯,其实生鲜超市做得不够好也是不能忽视的因素。

  首先,上海早期发展起来的众多300至500平方米的标准超市,受营业面积限制,不可能品类齐全地销售各种生鲜食品。一般生鲜超市的营业面积都要在1000至2000平方米,其中经营生鲜的面积要达到80%,而目前上海的生鲜超市大多做不到这一点。

  其次,上海的连锁超市一直以来没有下决心建立以自己为主体的生鲜食品供应链,而是大多将业务包给供应商经营。由于有了这道中间环节,超市内生鲜食品的价格就比不过农贸市场,在新鲜度、品种、数量上也不如农贸市场。而且,连锁超市选择的供货商大多是由国营蔬菜批发公司转制而来的公司,其生鲜食品往往是一天配送一次,而非多次配送,因此造成了较大的损耗,抬高了成本。

  一些顾客向记者反映,农贸市场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也有其特殊的优势。比如:价格相对便宜,可以讨价还价;可以就近购买;商品多;可以灵活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如:鱼体分割、家禽当场宰杀等。因此,盲目地按照一个模式要求在几年内完成“农改超”,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

  将来:发展有望

  连锁超市经营生鲜食品确实难度很大。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生鲜超市要把顾客从传统的农贸市场中吸引过来,首先要降低价格。但是,与现代化管理配置相适应的电脑、软件系统、保鲜设备、生鲜物流等硬件投入必然加大超市的成本支出,同时,蔬菜利润低,保鲜期又短,因此要让超市降低价格几乎不可能,这是目前生鲜超市经营者不得不面临的最大难题。

  市有关部门近期表示,上海超市在下一轮商业开发中,将着重发展生鲜超市。一方面要逐步扩大现有超市中生鲜食品的比重;另一方面要开设生鲜专业超市。为鼓励供货商积极培育知名生鲜食品品牌,上海市农委还将推出相应的优惠政策。如:对于农业生鲜食品生产企业,用于技术改造的投资资金,在向银行贷款时,可以获得政府部门的贴息;农产品企业推广品牌所花费的费用,也可获得一定的政策补贴等等。

  也许不久之后,联华生鲜超市就不会再有“多生子女”的烦恼了。
本文为联商网作品,版权归本站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侵权必究。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你可能会喜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