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农产品零售:农贸市场与生鲜超市孰优孰劣?

来源: 联商网 2004-09-06 09:48
  超市的发展和对经营包括农产品在内的生鲜食品的日益重视给农贸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威胁,但目前还远没有达到能使农贸市场退出“舞台”的地步,这种先进的零售业态与农贸市场在农产品流通方面并未占到丝毫便宜。相反,很多超市经营生鲜产品无法盈利甚至长期处于亏损状态,而农贸市场则不仅没有被“农改超”所取代,反而在竞争中活得有滋有味。那么,在我国目前特有的国情和现阶段的农产品流通状况下,超市与农贸市场这两种农产品的零售终端到底孰优孰劣?   农贸市场VS超市   超市与农贸市场的区别在于:超市采取的是统一采购、统一配货、统一定价的连锁经营方式。统一采购,就是直接从农产品生产基地进货,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传统批发诸多的中间环节,解决了成本高的问题;统一配货,不仅能保持生鲜食物的新鲜,而且做到货物多元化,全方位满足市民需求,这些产品在配送中,往往经过严格的筛选、包装和加工,方便了购买。还有原来农贸市场根本无法做到的,那就是安全问题。统一采购、配货后的产品要经过严格的检测关,倘若检测不过关,则把货物退回产地或销毁。   记者从营业时间、购物环境、价格、质量、品种、付款方式等几个方面,对超市和农贸市场进行了一下对比。   营业时间:超市营业时间普遍没有农贸市场早,农贸市场大部分从早上5点后就陆续营业,而超市一般要到9点左右。让一些习惯于早上买菜的中老年人感到不便。不过,超市的营业时间可延续到晚9点,而农贸市场则关门较早。   购物环境:这是超市最大优势,明显优于农贸市场。据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品种与价格相同的情况下,近八成的消费者不会去相对“脏、乱、差”的农贸市场,而愿到整洁、井然有序的超市去购物。   商品价格:超市与农贸市场互有高低,如肉类和蛋类,由于超市走货量大,成本相对较低,价格也相对低于农贸市场。但蔬菜、水果价格却明显高于农贸市场。而且,农贸市场可以讨价还价,而超市却是“不二价”。与农贸市场相比,价格是超市最明显的劣势。   质量和称重:相比之下,超市比农贸市场更让人放心,超市的采购渠道比较正规,有的超市还与农贸或蔬菜基地“挂钩”;而农贸市场某些商品让人感到不放心,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缺斤短两等现象时有发生。   品种与数量:超市由于场地有限,果蔬品种没有农贸市场多,但基本品种一般也能满足需求。农贸市场的蔬菜水果数量、品种相当丰富,但很多摊位经营着雷同的蔬菜和水果。许多超市和农贸市场进货时的新鲜度已相差不几,但由于超市的水果、净菜比农贸市场的贵,销量低于农贸市场,商品周转慢,新鲜度降低,因此也处于一定的劣势。   付款方式:这方面超市与农贸市场各有利弊。超市是在自由选购之后统一在收款台前一次结账付款,而农贸市场每次消费完毕就付款一次。超市付款排队现象时有发生,高峰时经营等候十几分钟,农贸市场则没有这种现象。   商品包装:农贸市场的塑料袋五花八门,卫生没有保证。而超市里则多使用一次性环保包装袋或盒,并贴有标签,价格、保质期等一目了然。这是农贸市场无法相比的。   当然,超市在很多方面也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标准和规范。比如说在农副产品的采购上,目前有不少超市都是直接从批发市场进货的。而在食品卫生安全检测上,目前国内超市自身拥有检测设备的几乎没有,更多的是委托第三方进行检测,对检测也并非十分严格,这也就是为什么目前超市依然会出现问题食品的原因。   短期内超市无法取代农贸市场   关于应该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农产品流通体系,目前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是通过对农产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建立一个以批发市场为枢纽,以具备一定组织化程序的农产品经营者为主体,以规范化的集贸市场和超市为零售终端的较为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另一种是要大力发展以物流配送为枢纽,以连锁公司为经营主体,以超市为零售终端的现代化农产品流通体系,并取代批发市场体系。   北京八里桥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总经理赵尔烈表示,我国应该选择第一种模式。他认为,在10至20年内,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不可能被超市这种业态所取代。理由有三:   首先,这是由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决定的。配送中心和超市代替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在欧美发达国家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到90年代才成为主体。日本超市是从上世纪80年代加快速度,到90年代才成为主体,但配送中心并未取代批发市场成为农产品流通的枢纽环节。我国经济虽有飞速发展,但比欧美和日本,仍落后相当长时间。   其次,是由我国农产生产的水平决定的。配送中心和超市化体系,要求农产生产现代化、组织化、规模化;农产品实现标准化、品牌化。我国在近20年内,还只能是处在向这个方向推进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完成之前,农产品流通不会以配送中心和超市体系为主体。比如北京不少超市的生鲜农产品就是在八里桥批发市场采购的。   第三,是由人们收入水平和消费习惯决定的。农产品一进超市,价格就比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高出50%至200%。20年内,居民收入水平仍难以达到普遍承受超市农产品价格的水平。此外,中国人的食品消费方式和习惯也不是短期内可以改变的。    赵尔烈称,目前包括很多专家和学者在内,普遍把集贸市场和批发市场的概念混淆了,其实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经营方式。在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目前承担的是一个物流配送和连锁采购的作用。而这恰恰是一种最适合我国农产品流通加速发展的模式。   专家表示,配送中心和超市体系的发展速度也将加快。在一些发达地区,尤其是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地,超市还会有较快的发展,甚至在10年内成为重要力量。但由于我国农业的发展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因此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作用不可能被取代。相反,我国的生鲜配送中心可能还必须依托批发市场才会生存和发展起来。   “农改超”要慎行   近年来,“农改超”盛行各地,但成功者寥寥无几。如媒体宣传较多的“福州模式”,各方面都很好,但对于经营效益却避而不谈。实际上,有效益才会有企业的生命力。国内生鲜专家、深思顾问机构首席顾问方昕说:“媒体都把福州永辉称为是‘农改超’的成功典范,实际上这只是一家大卖场业态转型的成功。”   赵尔烈认为,目前全国各地“农改超”的现状,已经说明这种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农改超”应该慎行。   赵尔烈分析指出,超市代替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必须与农业生产水平相适应,必须与百姓消费习惯相适应,必须与企业效益和能力相适应等等。而目前在这方面我国的条件都不成熟。农贸市场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购物环境和食品安全,只要这两方面得到改善和提升,农贸市场在与超市竞争优势将更加明显,而最关键的就在于管理。只要管理得当,营造一个干净、卫生、安全的购物环境的目标并非难以实现。因此,在现阶段乃至未来的一段时期内,与其大张旗鼓地推行“农改超”,倒不如下力气多办一些规范化、标准化的厅内集市和社区生鲜食品店更切实际,这种方式成本低、见效快,适合我国国情和目前发展现状。如在我国香港,就有公司专门搞连锁化的集贸市场,尽管还是采取摊位出租式的经营,但非常规范,采取公司化运作模式,成本也比“农改超”要低许多。内地企业完全可以借鉴这种发展模式。(文章月年:超市周刊 陈岳峰)   相关报道:访生鲜专家、深思顾问机构首席顾问方昕   超市周刊:您觉得农贸市场为什么依然能占据农产品流通中的绝对份额?   方昕:以前,农民赶集实行物物交换,后来由农村进入城市,自然就形成了农贸市场。这是由我国多年的传统衍生而来的,是小农经济的市场表现形式。不过,从我国目前的国民收入水平和各种经济系数指标来看,这又是很自然的。各个国家都经历过这样的阶段。   超市周刊:有业内人士认为,10到20年内,超市不可能取代农贸市场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对此您怎么看?   方昕:从某种角度来说,我同意这样的观点。不过,从大的时空概念上来想,这种提法也有不妥之处。即使北京等大城市的农产品全部进入了超市,国内的某些边远地区的农贸市场还是会存在的。不能从时间上来具体看这个问题,而是要具体分析成分的变化。实际上,超市也好,农贸市场也罢,主要是看它们对于主渠道作用由谁来承担。   超市周刊:尽管专家和媒体都普遍认为超市的发展给农贸市场的生存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但农贸市场却依然活得很滋润,而本被认为应该取代农贸市场的“农改超”也不敌农贸市场,农贸市场的优势何在?   方昕:现在很多人说起“农改超”,都是要一种代替另一种,其实这种说法很不专业。比如说香港,也有很多农贸市场存在。香港对于街市农贸市场的监控是非常严格的。我们对农贸市场不该敌视。只要农贸市场能够保证食品的安全问题,就应该有其生存的空间。无论是对待超市还是农贸市场,我们都应该有一个评价的标准,不该被偏见蒙住眼睛。如果超市不注重食品的安全问题,那和现在的农贸市场其实也是没有差别的。农贸市场和超市之间应该是平等的,我们不能一概而论。面对消费终端的多元化,我们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食品安全性———来评判最终的优胜劣汰。香港对农贸市场的升级改造就是典型。不做标准经营,不深入老百姓,超市也该退出市场。总之,超市与农贸市场之间的比较应该辩证地来看,标准是关键。   超市周刊:在我国台湾,尽管人均GDP已很高,但集贸市场不但没有被超市取代,而且占据的市场份额还相当高。这是否说明,农贸市场仍有长远的发展空间?   方昕:农贸市场其实最初是国营菜店的一个补充,在一段时间内广受欢迎,成为农产品销售终端的主体,国营菜店由此遭到淘汰。一段时间之后,农贸市场因脏乱差而被人批评。因此,广州曾经流行一阵室内肉菜市场,但最终由于成本过高以及食品不够保鲜而被取缔。现在又开始流行“农改超”。由此我们能看到终端渠道的变化。所有的这些我们都可以归结为“没有找到立足点”。这个立足点实际上也就是老百姓的需求,很多生鲜超市没有找到这个立足点,把生鲜经营想得太简单,甚至没有合理的盈利模式。有的生鲜超市的经营甚至不如大卖场的生鲜经营。因此,超市的生鲜经营也是一个问题。高毛利与低毛利商品的搭配比例应该做好。   老百姓的需求是我们的立足点。农贸市场尽管在食品安全上存在一些隐患,但在价格上则满足了老百姓的需求。超市应该瞄准未来的市场,不能轻易降低标准,应该努力开发高水平的消费群体。(超市周刊 张扬)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你可能会喜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