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食品进超市的喜与忧
来源:
2004-12-01 11:04
日历翻到2004年,我市的阳光超市、联华超市也纷纷开设生鲜区,令许多市民排成长队抢购。据了解,有的猪肉柜平均日营业额1000元左右,有的烤鸡柜一天卖了800只烤鸡,有的蔬菜柜日经营额也有800-1000元。超市生鲜区展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蓬勃的发展后劲。
据记者了解,超市迅速吸引市民“菜篮子”,有两个关键的因素:价格低、服务好。据调查,各大超市经营的生猪肉品种平均比农贸市场低了2-3元/500克;鲜鸡蛋促销价2元/500克,比市面上便宜近1元/500克,即便是平时也要便宜0.2-0.5元/500克;蔬菜价格也几乎和农贸市场里不相上下。同等质量比价格,同等价格比服务,超市的服务比农贸市场明显高出几个档次。首先购物环境好,明码标价,称秤规矩;其次服务规范,“顾客是上帝”,同样体现在超市生鲜区,联华超市就把“不得与顾客争吵”作为经营者入场的要求写入合同内容;再次是超市购物信誉高,消费者有不满可投诉,出质量、斤两问题可索赔。
超市的“低价位、服务好”策略吸引了老老少少、高中低不同消费层次的人群前来购买,特别是方便了上班族,下班时带几个净菜、熟菜回家,既经济实惠,又省时省心。农工商超市高邮店长陈寿云经理认为,生鲜食品进超市是符合市场需求的。在外地,人们进超市买“中饭菜”越来越普遍。高邮生鲜农产品进超市,体现了高邮人生活水平的提高。
超市的经营成本明摆着高于农贸市场,为什么生鲜区价位反而普遍低于农贸市场?对此,联华超市的葛军总经理等市场经营者均坦言,生鲜区经营其实几乎无利可图,他们的目的是完善超市服务功能,积聚人气,带动其他消费。显然这个目的达到了。为壮大人气,最近,我市其他一些规模较大的超市也欲跟进,拓展生鲜区销售。
从国外经验看,农产品全面进入超市,美国用了60年,欧洲用了40多年,而中国超市业态出现也仅十多年历史,生鲜区更是超市里的新生事物。虽然众多超市经营者都认为生鲜农产品进超市是大势所趋,但我市商业竞争中一涌而上又一涌而下的事发生过太多,我们在对生鲜区进超市大声叫好的同时,也必须注意潜在的问题。
第一,质量安全。目前,生鲜区处于微利或无利时代。据工商部门检查,个别超市或个别承租柜台者为牟取利润,置食品质量安全于不顾,存在掺杂使假、偷换食品标签等不良行为。食品安全,人命关天。生鲜农产品没有明显的生产保质期,这就需要工商部门加大监督、查处力度,同时更需要超市经营者从消费者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出发考虑问题,严格自律。
第二,经营理念。目前已有迹象表明,并非每家超市生鲜区都红火,同一超市里也并非每个生鲜品种销售都火爆。一些经营者总结认为,生鲜区经营要有自己的思路,形成自己的特色,盲目跟进很可能自陷泥沼。
第三,政策倾斜。超市拓展生鲜区经营既适应了市场需求,也为政府“菜篮子”工程分挑重担,他们渴盼政府在税收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例如:生鲜经营属微利品种,而超市的经营成本高于农贸市场,农贸市场只交固定税,而生鲜超市还要交销售税;在食品质量安全准入方面,农贸市场能得到购买速测灵、速测仪等质量安全检测设备的补助,而超市则要自掏腰包。
第四,农副产品进超市已是大势所趋,在农贸市场,一些小刀手叹息今年有一半甚至更多生意被超市“抢”走了。随着超市生鲜区越做越大,我市大大小小的农贸市场及众多小摊贩的出路何在,恐怕也要提前作些思考。
(今日高邮)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