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调查:超市生鲜成食品安全重灾区?
来源:
2004-12-13 14:43
此次超市食品安全调查由国家商务部委托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进行,调查于今年8月份开始,分别采取抽样调查、现场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抽查了外资、内资30多家大型零售企业,另有1000名消费者协助调查。
调查报告显示,与其他渠道相比,连锁超市尚属食品销售比较安全的通道。为了加强对零售食品销售终端的监管,我国有关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已于日前正式启动,超市食品安全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食品销售在超市中牙牙学语
近年来,许多连锁超市和大卖场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集贸市场,成为城市家庭采购食品的主要渠道。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郭戈平会长介绍,与国外零售业相比,我国连锁超市的食品销售还刚刚进入“成长期”。
据调查,目前有70%左右的蔬菜、水产品、肉类、家禽集中在农贸市场销售,但正在加速向超市销售转变。而在包装产品销售方面,超市则远远领先于农贸市场、食品商场等其他渠道,目前有70%的包装食品在超市销售。郭戈平会长认为,超市作为零售终端,将成为最主要的食品销售渠道,食品销售在连锁超市的商品和利润结构中的比重也将大大增加。
一份报告显示食品安全隐忧
《超市食品安全现状调查报告》显示,目前的食品安全问题几乎涵盖所有的食品大类。其中,蔬菜类食品,特别是绿叶菜食品,问题主要集中于农药及化学药剂过量使用与不当使用,导致蔬菜进入食用阶段农药残留量超标,严重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鲜肉食品的问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牲畜在饲养过程中被喂食各种化学激素,导致肉类食品中化学激素过量,从而对人体产生危害。二是注水肉。三是长时间没有销售掉的肉类食品,一些经营者为避免损失,对这些肉进行再加工,进行销售。
禽类食品安全问题一般会产生于生产、流通与加工各个环节,而生产环节问题主要表现在加工环境和加工手段引发食品安全问题。一些屠宰企业和大部分的个体户生产环境极差,缺乏必要的加工设备。
低成本扩张加速食品变质
调查显示,部分超市为达到低成本扩张,在设备上缩减开支,对食品安全相关设施投入不足,造成冷冻食品的冷库建设与冷柜条件达不到规定标准、一些超市冷柜最高层达不到商品冷藏的温度要求,同时在卫生用具及消毒洗液方面的投入也不足,从而导致生鲜食品安全问题十分突出。据介绍,许多超市因为竞争激烈而上马生鲜产品,但实际情况很可能是负债经营。以速冻和保鲜食品为例,一般卖场都使用大功率、耗电量大的速冻冷藏柜,一台功率为5匹的冷藏柜一天的耗电量平均在100度电左右,按照本市商业电价每度0.67元计算,一天的电费为67元,十台就是670元,即使不考虑其他费用,也需要相当大的销量,才能保证毛利与成本持平。至于解决亏损的办法,一般都是将不够新鲜,但是未过保质期的食品做成熟食再次销售。
揭示标准缺失深层原因
据郭戈平会长介绍,目前国内超市在进行食品采购和销售时,至今尚没有一个针对超市行业食品安全的行业标准。由于针对性不足,缺乏对购物环境和生鲜产品经营等方面的具体规范,许多超市在实际操作时常打“擦边球”,最终导致超市卫生条件参差不齐,食品安全质量下降,添加剂、农药残留等问题频频出现。
据了解,食品采购和生鲜产品管理是超市经营的两大难点,也是食品安全事故的“高发区”。郭戈平会长说,从超市采购食品的供应渠道来看,一般大型超市都有自己的农副产品生产及采购基地,一些中型超市则通过与农户直接签署供销合同来保证自己的货源,但这两种采购渠道所花费的成本相对要高一些。因此,目前大部分超市,特别是中小型超市都直接到当地的农贸市场去采购,而且随机性极强,造成所采购的食品,尤其是生鲜食品的品质不稳定,质量也难以保证。
据郭戈平会长透露,为了加强对零售食品销售终端的监管,包括《超市购物环境标准》、《超市经营农产品标准》、《零售商食品采购标准》等在内的一系列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已于日前正式启动。即将出台的新标准将分别对超市的购物环境、食品采购、食品存放和陈列、生鲜产品运营以及过期食品处理等方面做出规范。新标准实施后,目前超市食品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标准总体水平偏低、重要标准短缺、部分标准实施状况较差等问题有望得到明显改善。同时,新标准的实施还可以提高超市食品采购及销售的门槛,彻底淘汰一些不规范的小型超市,有利于促进行业的重新整合。
作为消费者购买食品的主要渠道,超市所销售食品的安全程度不仅关系到超市的经营管理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更直接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此,包括家乐福、沃尔玛等在内的39家超市于日前联合发表了《超市食品安全宣言》,内容涉及提供安全消费场所、严格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倡导公平诚信 、开展公平竞争、开展食品安全论坛等七个方面。
(今晚报)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