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生鲜超市:中国突围战

来源: 联商网 2004-12-30 10:32
  上海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胡文章27日告诉记者,由上海市经委牵头制定的《生鲜食品超市设置和技术管理规范》即将出台,上海市计划在2005年推进建设20家以上的生鲜食品超市。

  错位经营

  所谓生鲜食品超市,其经营生鲜产品的面积应超过50%。胡文章认为,早先发展起来的标准超市,由于受到近两年大卖场便利店的挤压,必须寻求错位经营,发展生鲜食品超市将成为零售业连锁经营下一轮争夺的热点。

  近年来,各地政府都在推进“农改超”(农贸市场改超市)工程,上海也不例外。目前,联华、华联、农工商等超市在沪上均有生鲜食品超市,但是总店数并未超过10家。在其他城市,“农改超”工作也遭遇各种发展“瓶颈”,生鲜超市数量有限。

  事实上,国际零售巨头早就将“生鲜超市”的概念引入中国大陆。早在1999年,台湾地区统一集团就将“法宝”生鲜食品超市开到大陆。而法国家乐福旗下的“冠军”生鲜超市,也早就落户北京,家乐福中国区商品部总经理贝多拉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冠军”超市先在北京进行概念培养,时机一旦成熟,将向其他城市迅速拓展。生鲜超市有可能继大卖场之后,成为国际零售巨头的又一种领跑业态。

  联华超市(0980.HK)总经办副主任孙明说,位于长宁区的一家联华超市一个月前调整为生鲜食品超市,开业当天销售额超过10万元,销售业绩远远超过调整之前,也胜过未经调整的其他超市。

  生鲜供应链畅通需高成本支持

  联华认为发展生鲜超市不仅是顺应政府的要求,也是公司超市业务在便利店和大卖场夹击下的突围方向。联华超市在2002年7月推出第一家生鲜超市时,对外宣布要陆续开出300家,但到目前为止仍只有4家。为何这一业态难以推进呢?

  胡文章认为,成本太高、利润太薄是该业态难以推进的最大原因。生鲜食品保鲜期短、损耗大,毛利率普遍较低。但是,与现代化管理配置相适应的电脑、软件系统、保鲜设备、生鲜物流等硬件投入非常大。生鲜超市比起普通的标准超市,设备成本提高60%,日常成本提高5%。这是目前生鲜超市经营者面临的最大难题。

  此外,大多数连锁超市一直以来都没有下决心建立以自己为主体的生鲜食品供应链,而是大多将业务包给供应商经营。由于有了这道中间环节,超市内生鲜食品的价格就比不过农贸市场,在新鲜度、品种、数量上也不如农贸市场。一般每天配送一次,也造成了较大的损耗,抬高了成本。

  百联集团总裁王宗南认为,经营好生鲜超市,是标超转型的一个突破。企业关键要适应生鲜经营过程中的各项管理,保证资源供应,真正形成生鲜供应链。

  随着各地政府对“农改超”工作的推进,对生鲜超市经营者的优惠政策不断出台,各大超市已开始在生鲜超市发展上暗暗较劲。

  (北京青年报)
本文为联商网作品,版权归本站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侵权必究。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你可能会喜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