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理会政客和工会的冷面孔 沃尔玛就要进纽约
来源:
2005-03-02 10:54
一位驾车五个小时从外州来访的朋友,一到纽约就气急败坏地问。这位朋友久居偏远小镇,已经养成了大到汽车配件、小到牙刷牙膏,有需要就找沃尔玛的习惯。
我的回答却让他吃惊:纽约没有沃尔玛。
外地人都很难理解:作为世界最大的零售商和雇主,沃尔玛在全球拥有5千多间连锁店、13万多名员工,而在素以“购物天堂”闻名的纽约居然踪迹难觅。
纽约不欢迎沃尔玛?
不过,如果这位朋友2008年重访纽约,情况或许会有所不同。
圣诞节前,沃尔玛正式透露了进军纽约的意图。这一消息立即在“大苹果”激起千层浪,政客、商家、工会、社区团体和普通市民一下子都找到了兴奋点。这场几乎全民参与的大讨论延续至今势头不减,在市议会连续几次听证会的刺激下,一次次掀起了媒体的追捧高潮。
其实,沃尔玛有意抢滩的消息对纽约客来说并不特别突然。在商业文化迅速发展的同时,这个城市和其他很多大城市一样,一直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规避大型连锁商场的入侵。
寸土寸金的地价,加上被摩天大楼分割得七零八落的狭小空间,使得极具魅力的纽约市场对于那些以低成本为命脉、外形呈“大盒子”状的连锁商场来说变得可望而不可及;再加上众多社区组织和强大工会设下的重峦叠嶂,它们长期以来只能在周边地区逡巡。
不过,“大盒子”们一直没有放弃过对这块风水宝地的觊觎。近一两年“沃尔玛来了”的传言已经让很多纽约客听觉麻木了,但这一次沃尔玛终于正式抛出了绣球。
纽约却回应以大大小小的抗议集会。州众议员兼中央总工会主席麦格劳林声称:“沃尔玛要进纽约,除非要了我的老命。”料将在今年市长大选中成为市长布伦伯格劲敌的现任国会议员魏纳也表示:“沃尔玛从各个方面说都不是一个好邻居,纽约人不欢迎它。”
“大盒子”遭人深恶痛绝
居然有人对以物美价廉、服务周到的沃尔玛如此恨之入骨,听起来似乎不合情理,但只要驱车到处转上几圈,就不难发现个中原委。
按理说,没人会把西海岸灯红酒绿的赌城拉斯韦加斯,和东海岸蓝天碧海的佛罗里达棕榈滩市混为一谈,但事实是赌场区之外的拉斯韦加斯,和海滩之外的棕榈滩,已经相像到会让人产生空间错位的幻觉:没有人行道的漫长公路,路边的棕榈树,大同小异的商场、超市和快餐店……和美国很多中小城镇一样,它们已经被“克隆”了。
上个世纪,“大盒子”商场凭借低成本和规范服务两大优势,迅速占领了商业不发达的城郊市镇。在地广人稀的城郊地带,这类超市往往和快餐店、服装店、书店、咖啡店坐落在一起。它们无一例外全是大型连锁集团的分支,共用一个大型停车场,形成一个“盒式群落”。
原本只能在邻里杂货店中选择的郊区居民,对这些每天营业十几小时,各种货物一应俱全,退货像购物一样方便的大型连锁超市一见倾心。只要驱车十几分钟,就可以开始一次购物狂欢:
先在“星巴克”品一杯香气四溢的卡布其诺,再来一杯哈根达斯冰激淋边逛边嚼,按导购标记的指引,穿行在货架丛林间,一周用的手纸、香皂、果汁、牛排全都收进购物车。临走时选上几件“BANANA REPUBLIC”(香蕉共和国)牌时装,再顺便饱餐一顿平时不好意思问津的垃圾食品麦当劳。
这种便利一度让城里人都趋之若鹜。20世纪中叶纽约市内零售业一度低迷,很大程度上是这些城郊“大盒子”的作祟。
新立法打响“城市保卫战”
然而人见人爱的“大盒子”的后患不久就显露出来。原本百花齐放的特色社区小店,在财大气粗连锁集团的低价攻势下都招架不住。1990到2000年10年间,全美有1万1千家日用品商店关门大吉,独立经营的书店也由58%降到17%,而沃尔玛一家独占了全美零售额的7%。
消费者蓦然发现,连锁商场在很多时候成了惟一的选择。除了令人乏味的外观,在打垮对手之后,它们的价格虽然仍算低廉,但已经不再是初来时的便宜得难以置信了。
1990年代很多市镇开始采取补救措施,出台了以限制占地面积为手段的抵抗“大盒子”入侵的地方法规。占地一定面积以上的零售商场被要求在兴建前应提交环境影响报告,接受市民的评估。
去年年底,加州上诉法院判决贝克菲尔德市批给两座购物中心的准建书无效,因为环境影响报告不完备;中心内的沃尔玛、Lowe's、Kohl's等连锁店暂停营业,等候进一步裁决。纽约目前并没有类似法律,但一位市议员已经决定起草一项议案。
乏味的外观并不是“大盒子”们遭群起攻之的惟一原因,其廉价背后隐藏的对劳工权益的威胁,以及它们大量进口商品、不利于美国制造业都被列为罪状。“纽约人喜欢廉价商品,但我们不欢迎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廉价。”纽约市华裔市议员刘醇逸在一次抵制沃尔玛的抗议中说。
但即使对于社会责任意识远高于全美平均水平的纽约客来说,物美价廉也是难以抗拒的。2004年是连锁商场全面登陆纽约的一年:IKEA和Target折扣店首次打进布鲁克林区,布郎克斯区也迎来第一家Target和星巴克,容纳多家连锁商场的“皇后购物中心”在皇后区落成。
最难涉足的曼哈顿也半推半就地接纳了仓储式建材超市Home Depot。紧靠中央公园的哥伦布环地区(Columbus Circle)去年年初新开张的时代华纳大厦,更凭借高消费阶层邻居的帮衬,名正言顺地请来了大型食品超市Whole Food。有媒体打出大标题:“纽约被连锁了”。
连锁超市也得入乡随俗
然而,纽约并没有失去本来的万种风情。在这场“大盒子”和“大苹果”的联姻中,连锁商场施展出前所未有的创造力来取悦纽约客。
去年12月在曼哈顿开张的Home Depot第二家分店设计独具匠心,大厅中搭起一间上百平方米的敞开式公寓,一对男女演员扮作住客,一天12小时现场表演家庭装修DIY。很多顾客赞道:“就像在看百老汇剧。”
Whole Food将各色蔬菜搭配摆放,犹如一件件艺术品,如果你排队等待鲜榨果汁,服务生会问你最喜欢的卡通人物。几分钟后,你就会听到:“史努比,你的果汁做好了。”白发老人听了都会不禁莞尔。
杂货超市Target则不时变幻主题色调。不久前在防乳癌主题销售中,时代广场附近的女性用品店面整间被布置成粉红色,如同漂浮在喧嚣闹市中一个恬静的梦境。
其实,纽约市民对沃尔玛未必都不欢迎。家住皇后区的安娜·凯丝对沃尔玛的到来充满期待。这位繁忙的职业女性平时没有太多时间购物,沃尔玛这样货物无所不包的商场是她的首选。“去一次什么都买到了,能省去很多时间呢。”凯丝说。
纽约大学经济系研究生本·汤普森对沃尔玛的2008计划也表示欢迎:“一个健全的经济体系应当为消费者提供多种选择,连锁超市也是一个。”沃尔玛可能带来的工作机会和税收,也为它赢得了一些本地支持者。
当然,沃尔玛还并没有推出任何个性化的设计,也没有在雇用本地员工方面作出任何承诺,它的2008计划能否实现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这个零售业大哥大与反对者之间的较量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场恶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能够在纽约站住脚的决不会是一间普通的“大盒子”,因为在这个集中了全世界灵感和智慧的城市,任何乏味的东西都不会有长久的生命。(东方网)
另讯:美国拉芙兰镇刚刚度过一个不平凡的周末。在这里,美国工会和零售业巨头沃尔玛的又一场较量落幕,结果以沃尔玛取胜而告终。
如今沃尔玛仍然可以宣称,它在美国的120多万雇员没有一个是工会成员。
年轻人“与虎谋皮”
现年21岁的约书亚·诺布尔是拉芙兰镇上一家沃尔玛超市的员工。他所在的轮胎和润滑油车间共有17名工人,都是年轻人,大多生活拮据。休息时大家讨论的话题不外乎工资低,不给上保险,还有凶巴巴的经理等等。
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不过人微言轻,“我想唯一能让他们听听我们声音的办法,就是加入工会,”诺布尔愤愤地说,“人多力量大。”去年11月,诺布尔说服了另外8个同事,一起要求公司给予他们加入工会的自由。在食品和商业工人联合会的帮助下,这个车间终于争取到了表决是否参加工会的机会。
不过这一举动无疑是与虎谋皮,因为沃尔玛厌恶工会几乎和它的业绩一样出名。消息传出,招来的不光是记者,更有沃尔玛总部本顿维尔派来的一队劳工专家。
使出“妖魔化”战术
这队专家来到拉芙兰镇后,就开始轮流上演攻心战。诺布尔说:“每天总有两三个本顿维尔来的人全天耗在车间里,给大家放反工会的录像,逢人就说工会有多坏。”
这些宣传专家对工会实施“妖魔化”。首先是塑造工会的贪婪形象:工会看中的不过是你们每年交纳的那几个会费钱。第二步是塑造工会的无能形象:工会既不能给你们涨工资,也不会给你们上保险。再接着就是揭露工会的“险恶用心”:工会的目的是打垮沃尔玛。最后还利用了每个人的利己心态:工会煽动罢工,你们就会丢掉饭碗!
结果是两名大学生愤而辞职,几个为生计所迫的单身母亲不敢出声。公司软硬兼施,又炒掉了一名工会的支持者。最让诺布尔气愤的是,公司又从其他部门转了6人到这个车间。
又一次“胎死腹中”
表决结果完全在沃尔玛的预料之中:17票反对,1票赞成。工会进军沃尔玛的梦想又一次“胎死腹中”。在行业工会和沃尔玛数十年间的斗争里,工会没有取得过一次胜利。2000年得克萨斯州一家沃尔玛的绞肉机工人通过表决欲加入工会,但不久就都丢掉了饭碗。加拿大萨格内市的一家沃尔玛刚获得工会资格证,沃尔玛总部就决定要关闭这家分店,理由是业绩不好。 (澄存/新华社)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