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加工配送中心运作模式
来源:
2006-10-20 11:13
■ 超市业态与经营规模
不同的连锁超市业态和经营规模条件下,生鲜区的经营方式、卖场规模和功能布局设计各不相同,而面向不同业态的超市生鲜区,其生鲜加工配送中心需要依据自身具体情况和条件考虑建设规划。
一般来讲,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建设的前提条件是连锁超市及其生鲜区的规模化经营,无论大卖场的单店经营规模,还是小型超市的连锁规模,没有生鲜规模化经营,加工配送中心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 投资建设方式选择
在整个投资决策过程中,与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定位分析直接相关的就是投资建设方式选择,连锁超市在逐步搭建生鲜加工配送系统时,有3条途径可以对比选择:
① 连锁超市集团筹资自建,分步投资,逐步搭建到位;
② 在整合现有供应商配送的基础上,联合供应商共同改造组建生鲜共同配送系统;
③ 选择合适的社会第三方配送系统,委托外包生鲜加工配送业务。
在投资建设方式决策过程中,需要各种方案充分论证、对比和评估,以选择稳妥的投资方式。
■ 综合规划与分步实施
在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建设规划中,要根据生鲜区整体销售能力预估和企业区域内后续发展战略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加工配送的规模定位和设备配置,并在综合规划的前提下,随着生鲜经营规模的逐步扩大,考虑分步投资建设。
一般来讲,连锁超市的配送系统的建立会经历一个由易到难,逐步提升的过程,先建立常温物流配送体系,然后是建立一般初级产品保鲜配送体系,最后过渡到完整的生鲜加工配送系统。这时除部分产品(如:豆制品等)还需要厂家直配外,大部分生鲜制成品如面包、主食厨房、熟食配菜等大类商品可以考虑自行生产,以获取更高的毛利。
■ 加工方式灵活转换
出于降低成本和标准化加工制作目的,由生鲜加工配送中心自产只能是一个阶段性的功能,当产品加工的成本管理和成本核算逐步透明之后,完全可以将自制产品再转为由供应商加工的定牌产品,此时的采购谈判就是建立在明确的产品价格和质量标准基础上了,这样品种加工权的回收和再次外包可以使许多不稳定的供应商关系转为稳定的供需关系。
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的产品早期运作一定要以利润为核心,当产品自制和外协加工方式并存时,应以自制为主,以扩大自有利润空间;当产品更新转换,或者销售旺季期间,自有加工能力不足时一般会将部分生鲜品外协加工。
■ 注重自有品牌产品设计
生鲜产品除加工工艺特殊和采购渠道特殊外,一般生鲜制成品的可仿制和复制性非常大,也十分容易形成产品自身个性化和差异化特点,企业自有品牌产品设计和推广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它对于企业形象宣传和扩大获利空间具有战略意义。
初级农产品或生鲜品商品化和自有品牌包装工作的关键主要会集中到3点:
1、食用性标准,例如:绿色或者有机食品标准;
2、内在质量和产品保鲜期;
3、产地或经营者品牌标志。
具体到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的运作中,一般有两种自有品牌开发方式,一是通过定牌包装,将初级产品中特色产品如:红富士苹果、新疆香梨等转化为自有品牌商品,把产品开发、产品特色和自有品牌有效地结合起来;二是以自产生鲜品和外包定牌生鲜产品塑造出自有品牌商品。
■ 专业电脑管理系统支持
超市生鲜管理的难点之一是非标准生鲜品的成本核算与控制,建立连锁超市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后,超市卖场内的诸多生鲜管理难题会集中上移至生鲜加工配送中心,使得卖场生鲜管理趋于标准化,有效降低管理难度。另一方面,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又会对专业电脑管理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是生鲜产品成本核算与控制,包括:毛利目标确定和分解、产品成本核算、单品管理等几个环节,提高生产加工标准化水平;二是加工配送响应速度,一般要在24小时内完成一轮配送作业,确保每天配送一次,有些小型连锁店铺因存货空间不足,或者出于保鲜销售考虑,每天两次甚至三次的配送需求都可能出现,时间性要求很高,这实际上对店铺下单订货、信息传输、订单汇总、分类反馈、订单分析、成本核算等的一系列信息处理要求高效的衔接与配合。
(超市周刊)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