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信息化创新三步走 助力苏宁电器做大做强

来源: 边凯 徐健淞 2007-01-30 15:09
  苏宁电器北京安贞店
  
从创业时期的十万元资本、200平米的店面,到拥有500家全国连锁,销售规模达到600亿,苏宁电器经历了一次非常快速的成长过程,在这其中,持续不断的创新和信息化的推动,是成就苏宁的重要动力之一。

“作为一个企业家来讲,不管是中国的企业还是国外的企业,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就是要把企业做大做强。”苏宁电器股份公司总裁孙为民在“IBM论坛2007”上的一席开场白道出了国内企业家的共同梦想。

先做大再做强

作为苏宁所处的家电零售行业的特点,规模效益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所以企业的做大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没有大就没有规模,就没有规模效益,也就不可能成就一个强的企业。

有了先做大,再做强的明确战略目标,苏宁电器便开始了开疆拓土的征程,分公司数量也越来越多。然而,随着企业的发展,苏宁所遇到的管理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零售企业所提供的产品都是由上游合作伙伴生产制造,对于产品本身的创新,主动权并不在苏宁这边,因此,苏宁将对竞争力持续改进的目光放在了客户服务的层面上。因此,更低的价格、更好的服务就是核心竞争力。

然而,面对遍布全国的分店机构、上千家的供货商、交织的物流配送网络,要保证更低的价格、更好的服务绝非易事,苏宁通过一系列的管理创新和信息化手段,成功解决了规模化发展与企业管理反应速度之间的矛盾。

信息化的三步走

苏宁电器的信息化进程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信息化的起步;第二阶段是信息化的整合阶段,逐渐消除企业中的信息孤岛,实现大企业真正共享的管理平台;第三阶段是IT纵深应用阶段,把专业化的协同进行不断延伸。

1996年以前的苏宁,由于店面规模较小,信息系统也只有简单的客户资料系统、POS系统和财务系统。1996年之后,苏宁开始进入连锁发展阶段,开始进行全国分店的扩张,于是在1999年开始规划整体的业务管理系统。

2005年,苏宁的分店已经开到了全国100多个城市,企业规模的扩大,让管理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我们看起来在每个公司都上了一套系统,但是每个公司都是经销存独立的系统。在整个公司不存在着一个整合的财务系统,也不存在着真正意义上的采购、供应管理的系统。” 孙为民回忆起当时的情况。

一方面是时刻不能停顿的业务,一方面是逐渐暴露的管理问题,如何为一辆高速行进的汽车换引擎?这是苏宁管理者要面临的重要抉择。为了苏宁长远的发展,公司领导毅然决定,必须要用最短的时间来完成系统的更换。

从2005年7月建立项目组,到2006年1月局部上限,再到2006年4月全国两万四千多个终端、一百多个地区的公司、三百多个店面的同时切换。通过和IBM、SAP三方的合作,苏宁的这一项目也创下全球零售企业SAP实施周期最短、实施规模最大两项纪录。

本文为联商网经边凯授权转载,版权归边凯所有,不代表联商网立场,如若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你可能会喜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