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原日本7-11CIO碓井诚:努力,站在成功的一组

来源: 联商网 2008-02-22 09:14

  他,曾经在日本7-11供职25年,官至CIO,参与企业决策。

  他,曾经参与美国7-11的再建,夏威夷7-11的支持,北京7-11的前期工作。
  
  现在的他仍然风尘仆仆,

  
  他的样子就像一个零售业的老前辈! 

  联商网:从一些数据和报道来看,日本零售企业的销售额在不断下降,便利店行业的发展也有进一步减缓的趋势。您怎样看待当前的这种状况?

  碓井诚:日本便利店业态的发展缓慢起来,不只是它一个业态是这样,日本其他零售业态都增长缓慢,这是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和特征。目前,日本的零售业竞争非常激烈,形势非常严峻。近15年以来,日本零售业每平方米的销售额下降了一半,超市、大卖场原来每平方米120万日元的销售额降到了每平方米60万日元这样的数字。7-11每平方米的销售额下降了15%,目前,7-11一年每平方米的销售额在200万日元左右。在日本,医疗、金融、物流、零售等这样的服务性产业所产生的利润占GDP70%,因此,面对生产效率比较低这样的问题,不仅是零售企业,政府也非常苦恼。世界的变化特别快,原有的经营方法、IT使用方法、系统运用方法都有些跟不上。

  联商网:从信息化的角度来看,日本便利店行业面临怎样的新课题?

  碓井诚:日本零售企业使用了很多年大型机,现在,日本还没有完全从大型机中摆脱出来,还没有完全转向开放式的系统。

  日本零售企业和中国同行一样,现在面临这样的课题。零售企业开始从传统的系统向开放的系统转变,网络宽带和实时处理系统也得到了很好的尝试。这些都是日本目前在IT应用中的一些方向和趋势。

  在信息化的过程中,日本便利店行业始终走在前列。就7-11来说,销售报告一天要向总部报告三次,这样已经非常接近实时处理这样的方式了。汇报完毕之后,总部会有专门的团队去看数据,发现问题,然后及时采取行动对门店进行指导。厂家、供应商、物流中心都要共享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及时安排自己的生产计划、物流计划、门店计划等,这些数据对销售产生影响。

  正是借助于强大的信息系统,日本7-11可以开展多项服务。比如,7-11的所有门店都有ATM机器,ATM机是7-11自己开发的,为此成立了自己的银行Seven Bank。日本7-11还可以实现电子商务的结算和取货,把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对接起来。除此以外,日本7-11代收水电费等公共事业费用,7-11增值服务的销售额已经超过了商店商品的销售额。

  联商网:便民服务在中国有许多政策限制,7-11在中国并没有将这样的业务开展起来?

  碓井诚:7-11在中国就是因为政策限制,没有做增值服务的推行。其实日本也有许多政策的限制,水电费的代收,许多年前就可以实现,但那是企业自己争取的结果。日本7-11现在一直在努力尝试个人所得税的代收。从1988年开始,7-11就一直想做这样的事情,但是因为日本政府的政策限制,始终没有开放。7-11为了能取得权限,做了很多基础的准备,建立了高信赖性的系统。2008年,日本政府已经可以信任它,因此,人们在7-11便利店就可以完成纳税。这样,7-11便利店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的基础设施。每一个国家的政府都很严格,我们要做的就是坚持自己的方向,并通过努力争取机会。

  另外,日本7-11完全通过条码扫描来进行数据采集,在物流配送验收货物的时候也没有送货单。其实像这些操作,在日本是不允许的。日本政府有明确规定,收货必须要有原始的凭证,必须保存一定的年限。7-11花费了15年的时间,在系统上做了充分的保证。直到政府觉得它可以做成这件事情了,这种情势才开始逐步缓和。现在7-11已经完全可以进行无纸化的验货、进货。这些都和零售企业高质量的信息化水平和人们对系统的信心相关,一旦发生事故,给使用者造成了心理上的负担,要恢复大家的信心就非常困难了。在日本有许多企业,但是企业和企业之间也有天壤之别,并不是所有的零售企业都可以有这样的特权。显然,日本7-11站在成功的那一组里面。

  和日本相比,中国更表现出逐步开放的态势。问题是你目前的系统和体系是否能取得政府的信任,是否能让人们安心的使用。零售企业系统服务水平的提高和体系的不断完善相当重要。

  联商网:您在文章中提到,日本便利店行业已经进入了第三个发展时期,这是一个怎样的时期?

  碓井诚:日本的便利店在第二个时期一直发展得比较好,但是目前的情况是,第二时期的便利店形态已经发展到极限了,它需要进入下一个时期的发展。

  日本7-11的发展历程可以印证日本便利店行业的发展轨迹。

  1992年之前是日本便利店发展的第一个时期。此时,日本7-11导入了信息系统和物流改革,库存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单店的销售额不断上升。日本7-11的单店的面积是100~120平方米左右,在1978年,7-11单店的销售额是40万日元,到 92年甚至实现了单店68万日元左右的销售额,这和中国便利店形成鲜明的对比。

  1992年之后是日本便利店发展的第二个时期。1992年之后,日本出现了经济紧缩,零售业单位面积的销售额下降了50%。从7-11的情况来看,虽然单位面积销售额下降了15%左右,但是其整个的利润水平都在很稳固的上升,呈现单店持平略有下降的态势。92年之前,只要零售企业能很好的控制库存,销售额就能大幅度的上升,这个阶段,我们认为是零售企业在主导着市场,称作卖方市场。1992年之后,我们看到消费者在主导这个市场。人们在物质上已经很充足了,消费者变得很挑剔,很理性。企业也想控制库存,但是库存并不随他的意志而转变,销售额也不会随库存的降低而升高。我们发现,在这一时期,抓住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实现销售额的增长。

  第三时期的便利店应该是一种怎样的形态呢?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些动向。

  首先,每一个门店要实现对自己周边情况的对应。在此之前,便利店更多的将客层定位于年轻人这一群体,未来每一个门店都要根据所在商圈的情况和周边环境,来决定门店一切操作,包括定位、商品、环境等等。另外,同样的一个品牌连锁,可以分成不同的子形态。例如处于城市中心的便利店,是面向繁华街区的一种形态。在中老年人很多的社区,它会更注重向中老年人提供商品和服务。建立在农村的便利店,可能会更偏向生鲜超市这样的模式。我们来关注罗森便利店,目前,除了标准的罗森便利店形态之外,还出现了“自然罗森”这种形态。“自然罗森”是纯自然食品专卖商店形态,在城市里面追求健康生活方式。另外罗森还有专门针对女性的子业态门店出现。

  其次是自有商品开发。目前,7-11自有品牌占到了所有商品的50%以上,大部分销售额来自它的自有品牌。7-11是和厂家、供应商一起协同合作,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开发商品,这种商品开发的趋势会不断扩大。

  自有商品开发不仅在日本,在中国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在中国,我们发现,便利店和小超市的区别不大,更谈不上商品的差异化。商品差异化战略,是避免恶性价格竞争的一种很重要和有效的策略。

  在日本,7-11每天接纳一万一千人次的门店消费,消费信息在输入系统的同时被门店掌握。信息记录了什么年龄的人买了什么商品,什么时刻出售了怎样的商品。这样的数据分析甚至比厂家的调查更明确消费者的动向,是信息记录和数据分析引导了7-11自有品牌的开发。

  怎样进行自有品牌的推广也是零售企业要面对的。7-11的自有商品不做刻意的广告宣传,7-11有一万两千家门店,它只要把新开发的商品在它的门店里面做相应的陈列,相应的海报宣传,新商品的强势很容易的就体现了出来。在做这一件事情的时候,信息系统和管理体系必须非常强大。

  自有商品的开发,从市场调研到物流,每一个环节都要注意到。在日本,厂家开发产品所使用的市场调查费和宣传费占全部成本构成的10%左右,7-11通过强大的数据分析系统和门店的自我推广,节省了这10%的费用。7-11把节省下来的费用,用于购买更好的原材料。通过这样的方式和思路开发出来的产品,利润高,品质又好。我们是要开发高毛利有价值的商品,而非低价商品。

  零售业是最了解消费者的一个行业,因为它和消费者的距离最接近。在商品开发上,零售企业比厂商更胜一筹。7-11能成为日本很强大的企业,和它对消费者的把握是分不开的。

  联商网:在中国,即使实现了一定规模,有好的信息化投入,便利店行业仍然不能实现很好的利润。您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碓井诚:中国的市场在不断的成熟,在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中国的消费者在不断地分化,有的消费者对价格敏感,而有的对价值敏感,尤其在一些大城市,这些倾向体现得更明显。价值敏感是什么?就是对品牌、时尚、食品安全、健康的关注等。他们肯为这样的商品和服务付费。另外,中国市场过度的同质化竞争非常激烈。怎样从恶性竞争中摆脱出来,是我们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竞相压价,规模赛跑,让零售商们疲惫不堪。与此同时,我们还要面对全球化的竞争,在中国企业只是做到了业态形式的模仿,而要站在客户的角度看待问题,还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第四点,大家把IT看做是一种工具,看做是一种投入,一个成本构成的环节,而没有充分认识到IT活用之后给他带来的效果。

  日本的便利店毛利可以达到30%,而中国是18%,加入进场费大概是20%左右。国内零售业的毛利水平很低,使得零售商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变成了博弈,而不是合作,零供关系的紧张不利于市场导向的快速反应,

  联商网:您认为解决零供关系紧张的最好思路是什么?

  碓井诚:解决的关键是如何站在顾客的角度看问题,而不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零售商也好,供应商也好,最终是面向消费者的。零供双方要把精力花费在共同开发对消费者有价值的商品上,而不是博弈,从而在满足消费者利益的同时,共同获益。包括业务流程、产品架构、双方关系都要往这个方向去转型,这样才能产生更大的利润。

  从物流的角度来看,美国、日本的物流费用占整个国家GDP10%左右,而中国则占到了20%,从而可以看出,中国的物流还要进行合理化的配置、物流的改进还有很大的空间。无论是零售商还是供应商,都要考虑协商,重新划分双方所要承担的任务。

  联商网:日本零售业的物流运作模式是怎样的?

  碓井诚:在日本,零售企业自己来组建物流公司的情况比较少,大部分是通过和合作伙伴的关系来协商安排,零售商借助厂家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的情况居多。到目前为止,日本7-11总共有300多个物流中心,根据不同的温度带进行划分,采用集中配送和共同配送这样的方式。在国内,可的的物流做得比较好,有自己的物流公司。设立了常温物流、低温物流和冷冻物流,但是国内没有20度的物流配送。

  我们所说的集中配送,就是把批发商集约化。以前不同的厂家有不同的批发商,现在,可能有四个厂商进行商品生产,但是它只用一个批发商来做批发。四个厂家的商品进入一个批发商的配送中心,这样,以前配送四种商品要用四部车,现在只用一部就可以。另外,根据商品的特性和销售情况,我们把商品的配送周期做了划分,例如,盒饭可能一天配送三次,杂货的配送周期是7天。

  联商网:日本的CIO在企业中处于怎样的地位?

  碓井诚:在日本,大概有40%的企业有CIO这样的职位,在这40%中,75%的时间被CIO用来做本职工作,其他25%时间被非本职工作占用。在这些CIO中,能够参与整个公司业务改革和战略决策的占40%左右,企业不同,差异也很大。日本7-11很注重CIO这样的职位,我很幸运地在这样一个公司工作了25年,这种机会并不多。

  CIO扮演这样一个角色,在企业变革时期,要积极参与企业的改革;安定时期,要和营运部门、商品部门一起合作。如果是在一个以营运为中心的企业,CIO要通过系统,来支持营运工作的良好进行。无论处于怎样的发展时期,作为CIO,首先必须懂得公司的业务,要理解企业的经营,企业中不存在不懂业务不懂经营的CIO。从这个角度来说,CIO必须要参与到企业的经营中去,并且在这个参与的过程中不断学习。

  人物资料

  碓(dui)井诚日本Future Architect(株)董事副总经理、上海用友幅驰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曾任日本知名零售公司7-11公司的常任董事、信息系统部长。建立了日本零售业最高水平的7-11信息系统,被誉为设计和建成了支撑7-11事业基础的第一人。他还为7-11在美国和中国开拓新的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碓井先生的帮助下,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把7-11的成功事例作为经典案例来学习,引起了各界的注目。在2003年碓井先生代表7-11日本,归纳了7-11的战略·IT和系统的想法和效果和实绩,获得了哈佛大学商学院波特教授颁发的波特奖。
  
(作者:特约记者/许孝鹏 联商网/李燕君 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你可能会喜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