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商业为何不出国美?
策划前言
山东是生产思想的地方,其儒家文化思想是当代商人千年不变的商道之本;同时,山东是孙子兵法的故乡,孙子兵法是当代商人克敌制胜的“圣经”。经商思想与竞争手段,成就了一代鲁商的企业文化,独特的地域环境,也铸就了这一代商人的性格。但是山东商业的脚步,商业的价值却远远滞后,巍然屹立的泰山,似乎成为一座难以逾越的屏障,然而它没有挡住南北商业军团征战山东的脚步,反而束缚住了山东商业自身北上或者南进的去路。
山东商业的防守反击战已经打了8年,而山东商业军团却只是“内王”芸生,“外圣”无人的结局。是什么样的绞绳绊住了跨越泰山的脚步,又是什么思维作怪,让品牌众多,在GDP中保持强势的二产,羞于涉足商业,而将庞大的终端利益,拱手相让?从济南七城市经济圈,到整个半岛城市群,山东在打造制造业大省的同时,它的商业短板现象,乃至整个服务业,都将成为山东经济结构中,一棵至今还没有长大的橘子树。于是,我们在找寻它的根源。
纵观历史,历来的中国文人大都是孔孟之徒。作为传统文化支柱的孔孟儒学的价值观是“重义轻利”,义利之辨是君子小人之分水岭。《论语》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也。
旧时文人瞧不起商人,因商人孜孜为利,精打细算,在金钱上十分抠门。文人自矜清高,斥商人曰“市侩”,连对并不经商但财物上斤斤计较的人,也以“市侩”称之。其根本原因就是中国以农立国,政府的经济政策历来“重本轻末”,农为本,商为末,因此士、农、工、商,商排为最低等级。既然经商者地位低下,士大夫自然要贱视之了。
其实山东人重农轻商和重工轻商思想由来已久,它宛如毒素,成为山东人盲目“自傲 ”的祸根。在重工倒台、轻工衰退、商业抬头的今天,山东GDP的经济比重,三产才只占33.2%左右,而商业的社会贡献率却达到49%,这又说明了什么?
那么,山东服务产业提速缓慢的理由,就不难解释了,重农轻商,或许正是我们前进路上的一大“思想枷锁”。
在为流通提供商品的第二产业,青岛就拥有众多驰名品牌,这是山东与其他省市不可比拟的品牌优势,然而这股重要力量,却无缘于终端卖场,如家电零售由中国商业零售老大国美说了算,而山东商业零售大佬却只排名在第20、21位。这让人疑惑,习惯“中庸思维”的鲁商们,或许不喜欢见到充满血腥的资本并购、重组的场面,而只是擅长于绝地反击,顺势而生?
我国经济总量到今年末,将稳超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而我国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却还不足40%。这说明,我们的产业结构发展水平与经济总量发展水平是极不相称的。我们不能把企业家与思想家混为一谈,然而相当一些企业家却因为思想的落后,让企业置于整个时代的后边,这种可悲的状况,使中国商业的洗牌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于是,让人想到海尔近期从“维基经济学”中提出的一种观点:“处处皆中心,无处是边缘”,海尔认为世界就是我的一切,而50%以上的创新来自客户的贡献。
反观山东,因为山东真正的旗舰还没有出现,所以不知道“让开大道,占领两厢”,尽量避开正面竞争的山东商业,用省内错位经营、谋篇布局、精耕细作解释其“扼守不出”的原因,是否能够站住脚,但是资本之剑已经高高悬起,兼并联合,整合社会资源已经迫在眉睫,只是商业大佬不知会来自内资还是外资而已。
利群、银座、潍百的较量由来已久,商业的“无间道”使零售总量达290多亿元的山东三大巨头有望今年在青岛实现会师。对此,有权威专家断言,在山东的商业版图上,明年仍然是“三匹狼”逐鹿的狩猎场。
逝者如斯,流水如初。当我们企图勾勒未来一年中国零售业的发展趋势之际,令人欣喜地发现,去年利群的连云港商业地产接近尾声;7月,银座商城3.5万平方米的邢台店开业,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省外试水,由此,更加让人期待的是:在山东商业军团中,谁会率先吹响大举进军省外的号角?
学学中国零售业No1——国美!
山东商贸,始于集市贸易,殷、周时代已出现。近现代集市贸易,遍布城乡。方圆十里八里,必有集市。近现代民族商业肇兴,山东出现了章丘旧军孟祥字号大富商,其代表人物孟继笙(号洛川)可谓山东商界骄傲。不过这也只是一个特例。而大多数民族商业,是在外国资本的排挤压迫下,生生灭灭、起起伏伏,在激烈竞争中艰难曲折地发展。
如今,山东儒商的后代们在境内所展开的竞争,是时代的机遇,也是内需政策所产生的积极影响。为此,业内专家认为,未来两年商业增速将会放缓,而区域性的商业竞争将会升温,因为山东真正的旗舰还没有出现,当内资或者外资商业大佬,举起资本之剑时,山东的商业竞争格局会骤变,这也就决定了谁将率先冲出省外的时机到来。
这不免让人产生一种思考:山东的商业军团,为什么还没有能力跨越泰山?
捆绑商业的三根绳子
山东省商业集团总公司董事长季缃绮说:“商业是一种规模经济,没有规模,基本就失去了竞争力。有规模,才能形成货源优势和渠道优势。”他认为,面对外资入侵,国内企业应当坚定自己的发展战略,“让开大道,占领两厢”,尽量避开正面竞争,首先在中小城市站稳脚跟,巩固自己的区域竞争优势,然后再逐步向外扩张,拓展生存空间。
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山东省商业集团总公司在全国进行大面积建店,从而“强身健体,迎接竞争”。山东商业集团目标是,到2010年,银座在全国店铺数量将达到90家,年销售额超过200亿元。
此间,一些专家对于中国商业存在病灶直言不讳:“山东多数商业没有智囊团和战略研究的机构和人才,企业在经营观念上急功近利,不重视企业的经营战略、发展战略、营销战略的研究与制定。而国外零售业总是在新的理念的引导下,投入巨额资金,建立了属于自己的信息技术网络和营销组织网络,实现全球资源的最优配置。”这是第一根绳索。
同样,国内多数零售产业融资渠道不畅,手段无效,导致资金匮乏,财务运作能力差,规模实力弱小。多数企业仍是分散经营,各自为战,主要走单体扩张之路。跨地区发展虽然已成为趋势,但是很多企业都没有找到跨地区发展的正确途径,严重制约了我国零售业的快速扩张。可谓第二根绳索。
佐证是:国内最大的流通企业百联集团总资产340亿元,仅为沃尔玛的4.3%。从3家国外著名零售商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和3家排名前列的中国零售企业联华超市、华联超市、北京华联的长短期借款对比中,中国企业长短期负债总数明显高于国外企业。前10名超市和连锁百强的净利润率,分别是1.77%及1.32%,而国外平均是2.22%。这种高负债、低利润率的经营方式,对国内零售企业的扩张形成了巨大阻碍。
同时,我国零售企业,一直沿用代销赊销的方式,由厂商承担销售风险,同时,由于支付链条不畅,拖欠严重,使厂商积压了大量的资金,不得不提高价格,导致经营成本居高不下,国内零售企业陷入竞争上的劣势。这显然是第三根绳索。
战场枭雄,谁主沉浮?
如果说,十八世纪是农业社会,十九、二十世纪是工业社会,那么二十一世纪就是商业社会。中国零售业所处的环境,是保护过渡期已经结束,面临与国际零售业巨头惨烈竞争,短兵相接。
其实,对于吴晓波在《大败局》中的中国民营企业失败基因,不敢苟同。他认为中国许多企业家的肌体内潜藏和滋生着一种共同的“失败基因”,更大是这些至今不被人察觉的基因,使他们无法真正超越。此话不然,其实中国企业的基因,进化得晚,只用了不到30年,就吞食了200多年的资本革命经验。
恐龙,几乎主宰着整个侏罗纪时期。它的强盛与庞大,让人想到了嘴里叼着雪茄烟,体态肥胖的国际商业大亨,然而,身材矮小的中国商人,却像四处觅食的候鸟,拖着疲惫的身躯,满世界奔跑,这难道是中国商人的宿命吗?
显然,全球零售连锁进入中国后,中国零售业曾经一片惊恐。但他们在经历了10年前的痛苦洗牌之后,早已抹去泪痕,在一群草创英雄们悲壮的伏地声中,迅速崛起。海尔、海信、联想等一批产业集团,均以成熟的面孔,从容构建民族商业品牌,在决战终端的今天,资本抬头的国美、苏宁、华润万家、大商集团、物美、百联集团等以谁也挡不住的扩张势头,一路攻城略地,风卷残云,为此,诸多全球大鳄惊叹道:“中国的零售业在磨难中长大了,候鸟在与恐龙赛跑……”
“他们已经度过了治伤时期,如今开始发力,在中国的商业版图更多地贴上了中国零售业的红色小旗,这预示着商业终端的格局正在发生有趣的变化,而中国零售业的作蛹化蝶时代,正疾步走来。”一位美国零售业大亨在西海岸的一次高端论坛中发出最强烈的信号,而场下是一片嘘叹之声。
此时,由中国民族商业发起的阻击战,已经上演了近10年。
风生水起的青岛商业,同样在度过一段艰难的日子,迎来了百花齐放,满园春色关不住的商业时代,也从此揭开了中国企业家社会的帷幕。
“我们在与狼共舞中学会了博弈”。这是中国商人最深刻的一种感受,也是利群集团董事局主席徐恭藻对青岛商业的点睛之语。
然而,山东却有相当一批商业老字号,从此一蹶不振。
这是一种必然的轮回吗?
“我们在一度辉煌之后,却度过了一段十分漫长的黑暗日子,但是它毕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一位曾是青岛商界风云人物的前辈,显得语重心长,感慨万千。从他的话语背后,不仅隐含着中国商业的历史文脉和多变的命运。而且是在青岛商业与世界商业100强竞争中的一声感叹。值得告慰这位前辈的是,已经失去昔日光环的青岛著名商业街——中山路没有陨落,人们会在痛定思痛中,让它重现昔日的光芒。
一位美国学者在中国考查时说过这样一段话:“美国是依靠技术创新而赢得市场,可在中国只要有先进的服务模式,就会创造巨大的利润。因为美国是技术市场,而中国是消费市场。”
他的概括,其实只说对了一半。
中国的商业社会并非因为人多,就一蹴而就,就会让商人们财源不断,理性市场早已让众多商人脱胎换骨;商业概念,早已从制造业开始,就完全进入被动营销时期。于是,简单的商业复制模式,其实是一种愚蠢的做法,资本运作与资源整合,开始注入现代商人的思维,正如国美的资本抬头,成就了它在商界第一连锁的地位一样,辽阔的国土,让民族商业足以策马扬鞭,从容布局,而起源于2500多年前的古代孙子兵法,更是被中国商人十分精明地运用到商界,这种传世谋略让中国商界新贵们,近水楼台,临阵磨枪,成为克敌制胜的法宝,在与狼共舞中屡试不爽。
而这一切,都来自山东这片萌生思想与谋略的地方。
在这一群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却悟性极高的商人大脑中,或许,天生就造就了聪慧而又敢拼的特性,在“脱贫致富”的路径上,似乎比任何国家的人更勤奋,更渴望创造财富。于是,一群无畏者把握住了机会,一群善思者成为佼佼者,时代造就了这一代人,在他们当中,为数不多者的精英成为商界的成功者。
有人提出,山东商业未来两年竞争什么?谁会是主角?从商业的复兴到淘宝网等网络卖场的大举入侵;从商业无盲点到文化卖场,似乎一切都预示着商业的转型与功能的转变,卖场将伴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而更多地成为一种“精神家园”。那么,纯粹的单一的卖场将被淘汰出局,而复合型的商业业态,聚集而生的综合性商业街将领跑商业。
那么,这种“无缝隙”商业,如何重新修订目前“避实就虚”的游戏规则,如何才能让商业的扩张脚步,实现真正的跨越。对此,有专家认为,山东商业巨匠之间,还没有真正举起资本之剑,并购似乎成为最后一张牌,稳健一词此时似乎与胆怯如出一辙,各方都在小心的提防中积聚力量,更缺乏一口吃掉对方的实力和勇气,但是,距离走出这一步已经为期不远了。
换言之,资本的魔力如果在三大巨头中发生变局,那么,在一家独大的背后,必然会吹响大举进攻省外市场的号角。不知道,准备明年部分上市的利群集团高层,是否有意打破僵局,在潍坊落笔,率先瓜分山东最大的批发市场,但是,这笔资金会用在何处,让人十分关注。
(《招商周刊》 记者刘成顺)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