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台湾:7-Eleven点食成金 创附加价值

来源: 联商网 2008-05-04 08:40

  台湾人中餐外食的比例高,且台湾堪称是吃的王国,很容易在街头巷尾找到自助餐、面摊、快餐店等,到超商去买便当似乎是难以想象的画面。故7-Eleven在决定要投入便当服务生意时,所面对的环境是台湾人并没有到便利商店买便当的习惯,同时,也是一个没有大量化生产便当的产业环境。

  1993到1998年之间,7-Eleven一直持续说服台湾的食品加工厂投入大量化生产的行业,但没有人愿意设厂投资。原因是这些厂商不认为台湾消费者愿意到便利商店买便当吃。不得已之下,7-Eleven决定自己在台湾做出典范。2000年与日本第二大便当工厂武藏野合作,全套引进日本的生产技术、设备和配送系统,开启台湾18℃的便当产业。

  2001年虽引进日本生产技术与口味的日式便当,砸下电视广告一、二千万,但单店便当销售仍少于十个。因此,7-Eleven开始寻找可能的原因,最后他们了解便当是属于正餐,不是点心,最好不要挑战台湾消费者的口味,因此才有国民便当的产生,也是7-Eleven第一次在便当开发上的成功。

  鲜食产品的价值链跨生产到销售阶段,销售端能否销售得好,和食品口味的开发、材料的选择、产制的过程、配送到店以及保鲜时程的控管等各个环节息息相关。而7-Eleven在决定自己投入来提供鲜食服务时,除了必须找寻上游的相关业者,再来把便当的每一个价值链环节与细节串连之外,还订定质量的标准,严格把关,这是7-Eleven何以能领先其它便利商店在鲜食提供的价值创造来源。

  在原物料方面,7-Eleven设定严格的肉、米、蔬菜、酱油、油、腌制品采购标准,彻底执行:对肉品来源要求严苛,不只要求猪肉要符合CAS标准,也要求供货商的现场加工要符合卫生安全条件,加上对重量、米的质量、青菜清洗的严格要求,业者要成为7-Eleven的供货商,必须先经过稽核,才能获得证书。稽核小组并会定期与不定期到生产工厂,稽核制造流程是否符合标准。

  在工厂生产方面,7-Eleven为了掌握精确数量,降低成本,减少报废,鲜食制造利用POS系统,算出最适当的产量、配送方式和生产时间。门市的订货量及品项则依据天气、商圈型态、商圈活动等而决定。

  7-Eleven鲜食服务所创造的附加价值,包括透过POS系统、对商圈的掌握及口味的不断创新,创造差异性;整合鲜食上下游产业链,扶植农民与供货商,也创造就业机会,建立台湾18℃的鲜食产业。 一年卖出9,000万个便当、5,000多万个御饭团,使7-Eleven成为台湾数一数二的食材原料使用商,创造了对上游的大量需求。

  对消费者来说,消费者付出的价钱差异不大,却获得了时间弹性、地点便利和食材卫生的无形价值。7-Eleven食材原料使用量大且稳定,促成上游业者技术与产品的升级。对7-Eleven的鲜食产品来说,附加价值(VA)可能会不断成长,但是附加价值率(VA%)可能因外购成本高,不一定会成长。

  从以上的分析,归纳7-Eleven鲜食产品的附加价值(VA)驱动因素,主要是引流(Insourcing)外部的劳动力与上游供货商技术与设备的投资有关,在本身则与其在市场预测与开发、产品创新与开发、上下游产业链整合、质量控管及鲜度的控管/配送效率的服务传递系统的努力与突破有关。
  (经济日报╱许琼华 作者是工研院IEK/ITIS计划产业分析师)

本文为联商网作品,版权归本站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侵权必究。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你可能会喜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