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龙:三鹿能否开启尊重民生的新时代
备受关注的“三鹿奶粉事件”近日又有升温趋势,因其市场占有份额巨大,各地泌尿系统结石患儿正逐渐增多。有消息称,按照有关法律规定,三鹿集团已经停业整顿,对流入市场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全部召回,约万吨问题奶粉将被销毁,同时面临着2亿多元人民币的行政重罚。这意味着,连续6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被《福布斯》评为“中国顶尖企业百强”乳品行业第一、连续15年保持中国产销量第一的三鹿集团,自此将进入另一番境地。
针对三鹿牌婴幼儿奶粉问题,中国启动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预案。可以想见,在指日可待的时间内,对有关责任人的处理、对有关产品的检测、对企业内部的整顿等,都会成为舆论的焦点。虽然三鹿集团愿意承担相关责任,并发表公开信郑重声明将不惜代价积极做好患儿的救治工作,然而,再完美的补救措施只能是补救,品牌形象就此遭受重创已经不可避免。尤其在“乐百氏”等品牌纷纷倒掉、“汇源果汁”被可口可乐公司并购后,三鹿和为数不多的企业无形中承担着“民族品牌”的形象责任。盛名之下,难免有不堪承受之重。
实事求是地说,“三鹿奶粉事件”之所以引人关注,首先是其产品严重危害了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据中国卫生部披露,截止9月15日,医疗机构已确诊患儿达1253名;其次是击垮了人们对中国一些品牌的信任感,这在经历了“瘦肉精”、“红心鸭蛋”、“空壳奶粉”等一系列事件后格外令人费解;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国的食品安全已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之一。此情此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北京奥运会前的一些传闻,比如某体育代表团称“将自带食品参加奥运会”等,尽管事实让这些谣言不攻自破,也足以证明某些人对中国的食品安全状况的担忧并非多余。
有人说,三鹿不过是挤破了中国业内的脓包。言外之意是,用三聚氰胺提高蛋白质含量的做法在业内早已普遍存在。这样的说法是否准确不得而知,但三鹿无疑推倒了中国食品安全的多米诺骨牌,在这一个连锁反应的过程中,人们会想到包括饮用水、食用油、蔬菜粮食、药品质量和空气质量在内的种种问题。如果按对三鹿婴幼儿奶粉检测方式进行检查,会不会同样令人胆战心惊?康师傅的“优质水源”、“齐二药”制假售假……一连串的安全警示与农药超标、空气污染一样,都到了让人怵目惊心的地步。与之相比,三鹿婴幼儿奶粉的消费群体不过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人们如此“震惊”似乎有点大惊小怪。
当然,这并不是说三鹿的恶劣行为不值得追究,而是说在特定的大环境下,即使宣布三鹿集团破产也是治标不治本。如果“三鹿挤破了中国业内的脓包”说法属实,那么其行业管理的混乱状况就超出了人们的想象。由此不难想到,除三鹿集团之外,利用三聚氰胺“提高”蛋白质含量的企业不在少数,至少之前曝光的光明牛奶在郑州“回炉”事件和“空壳奶粉”事件有此嫌疑。遗憾的是,这些事件虽对消费者同样造成了伤害,该停产的停产,该反思的也反思了,而该掺杂使假的却依然掺杂使假。
相当长一个时期以来,中国流行一句至理名言,认为出现类似问题的主因是相关法律不够健全。其实,根据亚里士多德等人的释义,法律本质只是一种社会管理的辅助工具,社会公正首先是制度的多极制约,其次才有法律的公平。具体到食品安全管理方式看,无论是美国式的多头监管,也无论英国式的单线主导,关键的是能不能建立消费者对政府行为进行问责和监督的制度。假如有了这样的前提,相关法律才能具有真正的标准意义,否则,即使像中国明代那样设有重典铁律,对一切违法事件都严惩不怠,思想上却奉行“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的信条,任何时候也不可能杜绝违法事件发生。
毫无疑问,“三鹿奶粉事件”为中国人提出了一个严峻问题:究竟是在一片讨伐声中让三鹿品牌轰然倒塌,还是以“保护民族品牌”之名把责任分解到一些无关紧要的人身上?或是采取壮士断腕般的手段来个凤凰涅槃?这种疑问貌似简单,却呈现出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多重属性,尤其是在国际品牌长驱直入的情况下,许多人仍然把三鹿等企业锁定在“民族品牌”概念上,显得过分狭隘。以可口可乐公司为例,他们从手工作坊到国际化大公司,何曾强化过民族概念?而恰恰是那种“无疆界”心态,才成就了严谨的质量标准和品牌形象。
被列为中国诸子百家之一的杨朱先生曾经说过:“天下之美,归之舜禹周孔;天下之恶,归于桀纣。”在他看来,桀纣虽然遗臭万年,但比四圣流芳千古要值得。因为没有桀纣的误国害民,就不能突出舜禹周孔的英明伟大。以此推论,三鹿奶粉固然“戚戚然以至于死,此天人之穷毒者也。”但正是其“戚戚然”,才昭示出中国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极端重视,或者预示着中国将开启一个尊重民生的新时代。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