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问三鹿,究竟是谁惹的祸?
曾经的质量事件
2004年的时候,由于阜阳假奶粉事件的影响,三鹿做为受害者,以其坦诚的态度和积极的媒体公关策略,洗清了自己的清白。虽然当年整体销售也曾受到影响,但没有牵扯到三鹿本源上的问题,也就是说,阜阳假奶粉事件的发生,是由于一些不法分子造成的,三鹿和消费者都是受害人。之后事件虽然平息,但国内稍有点经济能力的消费者对国产品牌也是半信半疑,能不用国产品牌尽量的不用,虽然大部分企业的产品都是“达标”产品,但关系到人的生命健康问题,还是不能大意的。在此种状况下,国际品牌仿佛有了用武之地,加之国内消费者的“崇洋”心理,自然国内品牌不抵国外品牌。
就在消费者对国外品牌信赖有加的时候,2005年5月,雀巢奶粉被曝光碘超标,虽然雀巢在此事件发生过程中,开始推诿,之后经不住媒体的尾追堵截和众多专家学者的谴责,雀巢最后承认了部分产品碘超标,此次事件让雀巢奶粉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从三鹿到雀巢,连续两年都出现了关系到婴幼儿生命健康的的食品安全事件,这也促使国家质量总局出台了一些政策,以此来杜绝同类事件的发生。但我们现在依然看到了严重的结石门事件的发生,那么,对于此次事件,究竟是谁惹的祸?问题出在那里?
五问三鹿
一、原料奶源是从那里来的?原奶质量有没有问题?
从公正的角度来看中国的乳品原奶供应,是存在一定问题的,这些问题中国乳品工业协会和中国奶业协会多年来一直奔走于政府与企业之间寻求解决之道,但由于中国特定的市场环境,并没有完全解决。众所周知,我国的奶牛养殖是从“小而散”发展起来的,分布在千家万户,由于这种“小而散”的状况,企业每天到各家各户去收奶很不现实,奶农也不可能天天到企业去交奶,在这样的背景下,就催生了奶站这样的一个中间环节,在国内的某些地区,控制这个中间环节的人已经成为奶霸,上对乳品企业搀杂施假,下对散养户压级压价。
长期以来,奶农在乳品行业的利润空间一直维持在10%以下,乳品加工企业可以占到35%,而奶站等中间商能够达到55%的利润(内蒙古奶协秘书长那达木德言)。因此,由于巨大的利益诱惑,从整个供应链上来看,原料奶的供应成为此次事件的重要导火索。
这是从外因来分析的。但对于企业来说,这些情况应该都是了如指掌的,为什么没有对奶源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测?
作为生产婴幼儿奶粉的企业,作为国内高品牌知名度的三鹿,为什么不在源头上进行控制呢?作为国内奶粉行业连续15年销量第一(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企业,原奶的质量问题为什么没有引起重视呢?
二、收购原奶的检测是怎么做的?为什么没有发现添加物?
企业对原奶的收购可能会通过几个途径进行,一是自己的养殖场,二是从奶贩子手中收购,三是自己零散收购的。那么这几个途径中只有自己养殖场的原奶是自己可以控制,基本上可以从源头上杜绝出现搀假,而奶贩子和零散收购的,就可能会出现。
而实际上收购原奶主要看的几个指标,如蛋白质、脂肪、微生物含量等,是完全可以通过仪器检测出来的。对于搀假的原奶,难道就不能检测出来吗?对于三鹿的此次事件,难道在原奶收购过程中没有发现异样吗?
这些都只是疑问,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原奶收购的过程中,没有做到对原料的细致检测,或者说没有更进一步的对其进行检测。
三、产品批次检测为什么没有检测出问题?
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现不了问题,但在产品出厂前要进行的检测,难道也没有发现问题吗?
从现在已有的信息来看,三鹿在最早在7月份就停止生产确认受到污染的奶粉,那么实际上在产品出厂前就应该能够发现问题。
那问题究竟出在那里呢?是不是三鹿的检测人员认为自己的产品根本就不会出现问题呢?在检测的过程中没有尽到应有的职责呢?
据经销商透露,三鹿集团经过多层次、多批次的检验,在8月初查出了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物质。石家庄市委、市政府立即召开紧急会议,要求立即收回全部可疑产品,对产品进行全面检测,确保新上市产品批批合格,绝不能再含有三聚氰胺成分。而记者了解到,早在7月中旬,三鹿已经停止生产确认受到污染的奶粉,并从8月6日开始明确告知经销商停售该品牌全部奶粉,并且秘密进行了召回,但未公之于众。这导致在此后的一个多月里,又有一批婴儿仍食用了三鹿问题奶粉。(城市晚报新闻)
假如原料和生产上没有发现问题,那么对于市场上消费者的一些反映为什么没有引起重视?
四、消费者曾经进行过相关的投诉,但为什么没有引起企业的重视?
三鹿集团从3月份开始就陆续接到了一些患泌尿系统结石病的投诉,集团也开展了一些调查,包括患儿情况的调查,包括本集团产品质量的调查,包括原料奶站一些情况的调查。在集团确认奶粉的质量出现问题以后,他们也采取了召回部分市场的产品、封存还没有出库的产品等措施。但是三鹿集团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向政府报告。在这个问题上,三鹿集团应该承担很大的责任
实际上是企业的危机意识的欠缺,从目前公开的资料上可以看出,三鹿可能在更早的时候就接到了一些消费者的质疑,可为什么没有对自己的产品进行质疑呢?
三鹿虽然在发现问题后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并没有完全采取先行一步的行动,导致后边依然有消费者在食用有问题的产品。
五、企业发现问题为什么没有采取有效措施?
6月中旬后,病例增多,并且有住院的,企业通过对产品的深入排查检测,在8月1日得出结论,是不法奶农在原奶中添加三聚氰胺造成的,不法奶农才是真凶,并且立即上报,并通过卫生部发布奶粉招回声明。为什么8月就发现问题,到9月11日才进行招回,如果事情闹不大,是不是就可以过关了?
作为企业,特别是影响力较大的企业,能不能在生产过程中把每个环节都做好?不要再出现此类影响人民生命健康的事件。归根结底,首先是利益的问题,其次是责任心的问题。近年来,国内一直在谈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可是国内的企业有多少尽到了应尽的社会责任呢?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仅是做公益活动,最基础的应该是生产出优质的产品,不辜负消费者对自己的信任。
三鹿的“结石门”事件,从市场的角度看,企业在潜在危机发生的时候,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几乎是任由发展;从消费者的角度看,消费者的消费信任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曾经信任的品牌,在自己的心中如梦幻已经破灭。无论任何,事情已经发生,我们已经不能改变事实。
我们知道,三鹿是中国较早的乳品企业,也是目前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比较成功的品牌,在当前中国的市场环境下,外有国际奶粉巨头,内有地方品牌的争夺,作为中国乳品主产地之一的河北,能够出现三鹿这样的企业,并不容易。
对于三鹿此次事件,我们仿佛不能找到真正的罪魁祸首,如果在原料奶收购时就发现质量有问题,如果在生产过程中抽检产品发现问题,如果在消费者3月份投诉时就高度重视,太多的如果,但已经不重要了。现在企业可能要做的是查清原因,给公众一个真实的交待,给消费者一个说法。对企业来说,现在可能要做的是整顿,度过当前的危机,重新树立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我想,这个过程是艰巨而漫长的。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