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蒙牛卷入奶粉门 乳业或面临新一轮洗牌
□毒奶粉事件引发的危机很可能给国内乳品行业带来新一轮洗牌
昨日,媒体又曝光了22家被检出产品含有三聚氰胺的国内乳品企业,其中包括在A股上市的伊利股份,在香港上市的蒙牛乳业。昨天,乳业上市公司股价表现一片惨淡,伊利股份开盘即跌停,堆起60多万手的封单;光明乳业尾盘也无法幸免,以4.22元跌停报收;蒙牛乳业因停牌暂时逃过一劫。本次抽查中三元股份没有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因而股价不跌反涨3.62%。伊利股份和蒙牛乳业昨日纷纷郑重承诺,除道歉外,将全力召回相关产品。
由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引发的乳品安全问题,无疑给国内乳品行业“当头一棒”。分析人士表示,伊利股份和蒙牛乳业两大知名品牌也“榜上有名”,将沉重打击消费者的信心,由此,乳品行业的“洗牌”可能渐行渐近。
伊利股份“很受伤”
从伊利股份、蒙牛乳业的的财务数据看,此次“毒奶粉”事件可能对伊利股份的打击更大些。
伊利股份2008年半年报显示,其奶粉及奶制品毛利率接近34%,实现营业收入21.4万元,同比增长65%,占公司全部营业收入的18.57%。纵观伊利股份2005年以来的财务数据,奶粉及奶制品在营业收入中的比重已从最初的约11%提高到2007年的14%,今年中期比例提高到18%多。奶粉及奶制品已成为伊利股份新的发展重点,公司先后在呼和浩特、新疆等在建4个奶粉基地,产能8万吨左右,且新建产能将在未来3年陆续释放。
蒙牛乳业,液态奶是公司发展的长项,去年营业收入占集团收入的比重接近90%,而奶粉等其他乳制品2007年实现收入1.775亿元,仅占集团收入的0.8%。对于光明乳业,国家质检总局的专项检查中,黑龙江光明松鹤乳品有限公司位列87家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未检出三聚氰胺的企业之一,但其控股51%的江西光明英雄乳业有限公司则“榜上有名”,光明乳业的公关总监龚妍奇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奶粉在公司业务中的比重很小,预计年产能不到1万吨。
从上述数据来看,三家上市公司中伊利股份可能“最受伤”,尽管伊利股份控股近90%的杜尔伯特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及其武汉分公司并未检出三聚氰胺,且公司3+儿童奶粉普通袋装三聚氰胺含量未超过安全标准,但由于奶粉收入占公司业务比重相对较大,对伊利股份而言,平稳过渡危机可能需要更多努力。
机构纷纷下调乳业评级
这两天,中银国际、美林、高盛等机构纷纷降低对乳业股的预期。中银国际表示,快速发展的乳制品行业整个产业链存在分配不公允问题,粗放扩张带来奶源争夺战,奶农的养殖效益受到奶贩中间层的挤压。此次重大事件发生,国家势必加大对乳品行业产业链的整顿力度,有望能解决长期以来上游原奶行业的问题,提高奶农养殖效益,理顺奶农—奶贩—厂商的合理价差。短期来看,国内乳品行业将受到负面影响,如果后续液态奶检测结果显示也受到污染,行业面临的冲击将更大,下调蒙牛乳业由“优于大市”至“同步大市”,伊利股份暂维持“同步大市”评级不变。美林证券则发报告,将蒙牛的目标价大幅削减27%至23.78港元,仍维持蒙牛“买入”评级,但对该股给予更高的风险溢价,认为消费者信心及管理层诚信需要重建。
申银万国发布的研究报告也认为,行业性诚信危机将导致乳品需求大幅下降。本土乳业将遭遇消费诚信危机和进口奶粉替代的冲击,同时受政府加大监管力度、追加质检投入等成本上升的冲击,乳品行业景气度将明显下降,下调相关上市公司伊利股份、光明乳业的投资评级至中性。该报告认为,乳企激烈无序竞争是安全事故发展的根本原因,预计此事件之后,即将出台的《食品安全法》可能加大对违反食品安全的处罚力度等,此外,高精度检测设备和质检能力必然成为乳业准入门槛之一,预计国内乳制品行业将面临较长时间的需求低迷,行业景气恢复需要一定时日。
有行业分析人士还表示,前不久发布《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中,国家已在努力提高行业门槛,淘汰落后产能,此次国内乳品的行业性危机可能将加速市场的整合和洗牌。
(新闻晨报 苗夏丽)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