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问题奶粉事件看企业如何应对危机
由于人性的弱点,侥幸心理的存在,常常让企业铤而走险。比如蒙牛和伊利,虽然加入的三聚氰胺量远远低于三鹿,可是受三鹿的波及,也造成了惨重的损失!危机发生的时候,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不会有什么了不起,事情只会比你想象的更糟糕!
在问题奶粉之前,许多食品企业都面临过类似的局面,比如冠生园、三株口服液、龙口粉丝、肯德基、康师傅等等。此次的问题奶粉,由于波及面广,终于造成食品行业地震,以三鹿为首的奶制品企业,多年打造的品牌一夜之间荡然无存,甚至波及到无辜的奶牛养殖户;由此引发的退货狂潮,又导致零售企业深受其害。我们忽然发现,危机,原来离我们如此近!其实,这种“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行为,已经成为企业危机中较为普遍的现象。
1979年,美国科学家洛仑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的时候,人们对该理论还缺乏切实的体会。如今,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和信息化的今天,蝴蝶效应已经更具普遍性,也给企业带来了重大的影响。随着科技发展,现代企业其实变得越来越脆弱。一点细微的变化,一点细微的疏漏,都可能酝酿一起灾难性的后果。一条不引人注目的小道消息,通过互联网可能会迅速传遍世界,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被莫名其妙地卷入危机的漩涡,有些甚至崩溃。今年四月底发生的抵制事件,以及刚刚发生的奶粉事件,无不验证了这一规律。
难道企业在危机面前只能束手待毙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为了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反思:危机为何屡屡发生?
我曾看过很多专家关于危机公关的论述,都很好,但是大多没有触及核心问题:这些危机发生的根源在哪里?打个比方,一个人患了肥胖症。专家会诊,说他患肥胖症的原因是由于平时饮食不健康,不注意锻炼。不错,专家的结论是正确的,可是这并不是他患病的根源,因为你没有分析他为何不注意锻炼和不注意饮食健康。一个企业发生危机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利益驱动、侥幸心理、缺乏成熟的危机管理团队。
没有一个企业不喜欢利润,但是中国有句古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企业也是如此。借用《无间道》中的一句话:出来混的早晚要还的。三鹿奶粉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吗?不管是无良奶农,还是企业内部的问题,只要你泯灭了良知,不遵守企业的职业道德,早晚要付出更为惨重的代价。
管理学上有条著名的墨菲定律: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由于人性的弱点,侥幸心理的存在,常常让企业铤而走险。比如蒙牛和伊利,虽然加入的三聚氰胺量远远低于三鹿,可是受三鹿的波及,也造成了惨重的损失!危机发生的时候,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不会有什么了不起,事情只会比你想象的更糟糕!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升空之前,专家已经预感到由于天气原因可能会引起燃料泄漏,可是侥幸心理又一次让他们决定铤而走险,迎接他们的当然是惨痛的失败。
虽然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成立危机公关团队,但是这种形式主义的架构,由于缺乏成熟的危机管理人员,在危机来临之时常常变得苍白无力。
怎样的团队才是成熟的呢?
首先,危机公关人员必须在企业有话语权。让一个在企业无足轻重的人处理危机,当危机来临的时候只会更糟。
其次,危机管理人员必须熟悉企业内部的流程和细节,知道企业的薄弱环节,这样才能做到预防危机。
第三,危机管理人员要敢于负责,正确决策。我曾看到一些企业,在面对危机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敢于决策,结果丧失了处理危机的最佳时间。
第四,危机管理人员平时一定要和政府部门和媒体建立良好的沟通,在危机来临的时候,及时向政府寻求帮助,积极和媒体沟通,尽量化解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
第五,危机管理人员必须是专业的,只有专业的人士才会用专业的眼光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最后,危机管理人员要有敏感性,能时时感受到危机的存在,并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患措施。
现在再让我们回顾一下三鹿奶粉造成的恶劣影响:奶农:牛奶无法销售;奶制品:销量大幅下滑;超市:退货,和顾客冲突;政府:官员撤职;国家:形象损害。
在这次危机中谁是受益者呢?恰恰就是那些平时老老实实经营的合法企业!这再次提醒我们,企业经营,必须遵纪守法。只有认认真真经营,踏踏实实塑造品牌的企业,才能在危机来临的时候做到游刃有余,化风险为机遇。
(联商网《店长》08年10月刊“封面报道”用稿 于剑/文)
于剑,现任家乐福华东区公共事务总监。自2002年起作为清华大学危机管理课题组成员,开始从事危机管理研究,目前已发表各类专业论文10余篇。其个人访谈文章见《店长》08年10月刊,题为“公关总监的幸福哲学”。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