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融资后国美尝试战略转型 将面临诸多挑战

来源: 联商网 2009-07-01 16:20

  因业绩急剧下降,2008年末资金缺口达50多亿;引入贝恩后现金增至60亿,仍不及2007年底水平。
  
  经历三次换标之后的国美电器。秦斌 摄

  “今日的公告是国美企业史上一个重要的时刻。”6月22日下午5点,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陈晓在香港宣布,国美顺利引入国际私募基金贝恩投资为合作方,融资方案将为国美带来不少于32.36亿港元的资金。

  如今,黄光裕“离开”国美已经7个月。没有黄光裕的国美还会是以前那个国美吗?32.36亿港元的融资是否就能完全走出资金困境?国美今后将走向何方?

  国美融资

  源于业绩急剧下降

  “7个月没敢见大家,现在总算轻松了。”6月22日晚,在国美电器总部,北京鹏润大厦18层,国美副总裁、新闻发言人何阳青对记者说。在他说这话之前,国美宣布融资成功的视频会刚刚结束。

  陈晓说,引资的想法并不是黄光裕出事后才提出的。早在去年10月的第二周,管理层就注意到公司的销售业绩急剧下降,已经意识到需要引进新资金,只是当时并没有具体方案。

  4月27日晚间,国美电器发布2008年的财报,净利润为10.48亿元,比2007年下降约7%。这也是国美电器自2004年在香港上市以来,首次出现净利润下降。与此同时,截至2008年末,国美电器应付票据及银行借贷已达86.57亿元,而当时现金流仅约为30.51亿元,相比2007年末的62.7亿元锐减五成。

  此外,国美46亿港元的可转债将于2010年5月到期,持有人如果行使转股权,对于国美的现金流也将是严峻的考验。融资,成为唯一的解决办法。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私募基金贝恩投资的身影开始浮出水面。

  6月22日,融资方案终于水落石出。国美电器宣布和国际私募基金贝恩投资旗下的Bain Capital Glory Limited签订投资合作协议,后者以18.04亿港元认购国美新发行的7年期的可换股债券。初始转换价为每股1.18港元,较停牌前的最后收市价每股1.12港元溢价5.4%。

  另外,国美同时向老股东提出公开发售,以每100股现有股份获发18股新股,认购价为每股0.672港元,相当于国美停牌前股价的60%。

  贝恩投资通过另一家关联企业Bain Capital Glory II Limited作为此次公开发售的独家包销商。融资方案将为国美带来不少于32.36亿港元的资金,贝恩也因此成为国美第二大股东。

  次日,已经停牌7个月的国美股票复牌。此次融资,为急需现金的国美解决了“燃眉之急”。

  贝恩投资

  “我们不是被动投资者”

  贝恩在融资协议中承诺,如果国美其他老股东不参加认购,贝恩将包销。在理论上,要是贝恩全部揽下公开发售股份的话,持股比例最高将达到23.5%。

  目前,黄光裕仍是国美电器的第一大股东。至于其本人是否会参加认购,现在还无从知晓。不过,以目前黄光裕夫妇持股35.55%的比例来看,即便是黄光裕不参与认购,其股权被稀释之后,也仍然高于贝恩,第一大股东的身份不会有变化。

  “贝恩今后不会选择在二级市场增持国美电器,我们采取的模式是与国美电器董事局签署合作协议的方式来保持长期的股权,并选择在董事会内的积极参与。”作为国美的新任第二大股东,贝恩投资董事总经理竺稼说。

  对于此次与国美的合作,竺稼表示,公司几年之后肯定是要退出的。虽然没有明确的退出时间,但公司一般的投资周期是5至7年。

  因业绩急剧下降,2008年末资金缺口达50多亿;引入贝恩后现金增至60亿,仍不及2007年底水平 

  作为国际上著名的私募基金之一,贝恩投资此前与多家国际零售企业有过合作。

  在竺稼的眼中,他并没有把这次注资看做是与国美董事会争权,他只是希望成为一个被请进来的客人。不存在与黄光裕的较量,也不存在“争夺第一大股东”的说法。他说,公司不是被动的投资者,希望能有所作为。

  注资完成后,贝恩投资方将提名3位董事,进入目前国美电器11名董事会成员名单。陈晓说,国美董事会将一直保持11名的成员构成。这也就意味着,目前董事会中将有3名成员离开。

  一位熟悉国美资本运作的分析人士认为,虽然贝恩具有国际化的视野,但在具体的决策层面,贝恩恐难真正发挥作用。目前,国美电器董事会现存的4位执行董事中,王俊洲和魏秋立都是黄光裕的私人代表。而在全部11名董事中,黄氏提名的占了绝大多数。

  家电厂商

  “强势”国美“放低”姿态

  “这次融资之后,可以充分满足公司的资金需求。”陈晓这样说。

  国美副总裁何阳青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此次融来的30多个亿,加上今年的经营利润和其他方面收入,国美今年手头的现金可以增加到60亿元左右。随着融资的顺利进行,银行方面的贷款亦会放宽,“钱肯定是够用了”。

  但“60个亿的现金储备,甚至还比不上国美在2007年底时的水平。”家电行业专家刘步尘认为,融资只是给国美解了燃眉之急,关键还是看企业如果去运作。“如果后期的问题没有解决好,就算融来200个亿也没有意义。”

  家电行业专家刘步尘表示,可以预见的是,国美在暂时的资金危机之后,首先会使银行恢复信心,可以正常贷款经营。另一方面,上游供应商几个月来都在观望,虽然还不至于断货,但大家都在等待国美方面能给出一个明朗的结果。“现在供应商悬着的心可以放下了。”

  “从长远来看是好事。”一位国内家电生产厂家的老总对记者表示,一向强势的国美主动放低了姿态。在他看来,国美与供应商的关系,确实比一年前有所改观。“就拿年初签大单的情景来说,他们客气了许多,各地分公司给企业‘上课’的次数也少了。”

  6月22日,在宣布融资的同时,国美给出席视频会的媒体发了一封感谢信,内容大致为感谢股东、感谢供应商,并重点感谢北京市公安局在办理黄光裕案件时给予的“创造性支持和帮助”,维护了公司的稳定。一位知情人士说,这封感谢信的另一层意义,就是将黄光裕事件进一步“个人化”。

  也是在融资事宜宣布之后,国美内部员工明显“敢说话了”。该知情人士透露,国美内部员工私下谈论黄光裕时说,农民出身的黄光裕本来有点自卑,“但自从当上首富之后,这几年行为举止太过张扬。”

  陈晓说,虽然黄光裕还是事实上的第一大股东,但对上市公司而言,黄光裕的影响只停留在股东层面。未来,黄光裕不会对国美的经营层面有任何的影响。

  国美电器

  尝试战略转型但前路漫长

  在宣布融资项目的过程中,陈晓用的最多的一个字眼就是“感谢”。感谢的对象很多,有股东、银行、供应商、政府部门等等,也包括普通消费者。而对于这场危机的根源,陈晓更愿意将主因归结为金融危机。

  他说,国美在以前的发展过程中,还没有面临过这样严重的经济下滑带来的消费层面的变化。加之黄光裕事件爆发,上市公司管理团队面临多重压力,“银行、供应商也不清楚国美会发生什么事,在不明了的情况下压力确实很大”。

  如今,财务上的危机已经暂时过去,但国美的危机是否就能从此消失,走上良性的轨道。国信证券商业行业首席分析师胡鸿轲认为,一个企业的现状取决于其5年前甚至10年前的战略,未来5年或者10年的状态取决于当下战略的实施。此外,“国美买了这么多门店,搞这么大的规模,下一步如何发展,这也令人担心。”

  刘步尘说,在过去的7个月里,国美实际上只做了两件事:危机公关与引资复牌。“经历了重大挫折的国美,如今深深感受到与供应商建立和谐双赢关系多么重要。很难想象如果不是供应商不弃不离,国美将是怎样一种结局。”

  事实上,从今年年初开始,国美就开始了其战略转型的尝试。

  国美副总裁、新闻发言人何阳青表示,公司计划在2009年关闭100家左右效益不好的门店,同时开出部分大的旗舰店和优质门店,总量仍保持在1300家左右。国美目前已完成了庞大的网络布局,之后进入另一个发展阶段,那就是网络优化,目的只有一个,提高单店效益。根据国美第一季度的财报,今年前3个月,国美已经关闭了40多家门店。

  此外,根据国美的计划,大中电器将有望在今年年底前与上市公司合并经营核算报表。大中的加盟,无疑将在一定程度上壮大上市公司的力量。深化家电连锁,依然是国美发展坚持的方向。

  ■ 记者观察

  民营企业要走出灰色地带

  2004年、2005年,黄光裕蝉联“胡润百富榜”的中国首富。国美出事,背后折射出的是民营企业发展路径中的“灰色地带”。

  与其他家电连锁企业的自建店面策略相比,国美走过的路迅速且豪爽。几年来,黄光裕通过上市公司套现超过100亿元。只是我们不知道,在资本市场辗转腾挪的黄光裕,究竟花了多大力气在家电连锁上。

  黄光裕被“带走”时,公安机关的说法是涉嫌操纵市场、行贿、洗钱等经济犯罪。根据《财经》的报道,黄光裕出事后,落马的高官不在少数,公安部部长助理郑少东、广东省政协主席陈绍基……一条政商之间的隐秘链条逐渐浮现。

  长江商学院高级研究员罗天昊认为,在中国商业社会的初期,或为生存所迫,或因法制商规不完善,很多企业起步时多少做过一些有违商业规则的事,就连一些领袖级的知名企业家也不例外。不过,这些“原罪”,已经逐步得到“救赎”。20年前,牟其中空手套白狼成为商界领袖;20年后,再空手套白狼,那就成了诈骗,他也从英雄变为阶下囚。

  罗天昊认为,黄光裕之所以出事,更大原因是由于其“现罪”。当商业环境已经发生巨大变化时,很多“大哥”已经完成蜕变,低调上岸,黄光裕却没能及时审时度势。本次劫难之后,黄光裕作为一个企业家,还需要完成从天才与英雄到退归股东的转变。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2005年创维黄宏生事件曝光后,创维董事会第一时间宣布和黄宏生划清界限。一年后,“看守内阁”带领企业走出困境,创维的品牌力反而得到了空前的加强。这场危机公关,在家电圈传为佳话。

  如今,国美的做法和当年的创维如出一辙。唯一不同的是,黄光裕和黄宏生两人之间的区别。

  一位家电企业负责人感慨地说,“20年前的民营企业都是宝贝疙瘩,政策环境宽松,只要敢跳下海,就能赚到钱。但现在国家政策在调整、市场秩序在规范、银行贷款在紧缩,多如牛毛的民营企业不顺应时局必然会走向没落。”

  但愿黄光裕的落马能引起那些仍痴迷于资本运营、仍游走在灰色地带的民营企业家们冷静反思,转身潜心实业经营之道。
  (新京报 记者 田丛)

本文为联商网作品,版权归本站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侵权必究。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你可能会喜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