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上虞“中国伞城”低租金为何引不来经营户

来源: 联商网 2009-09-03 10:09

  这是位于上虞崧厦镇的“中国伞城”商业广场内的一幢6层裸楼,投资上千万元,却闲置了两三年时间,风吹日晒,青苔满墙,楼前的空地甚至成了驾校学员练车的场地。

  崧厦镇以伞闻名,年产各类成品伞5亿把,曾自豪地宣称,“全国每4把伞中,就有一把是崧厦人制造的”。于是,“中国伞城”商业广场应运而生,当初也曾有“中国最大的伞件交易中心”的光环。

  可为什么这幢处于崧厦镇黄金位置,称得上是伞城标志性建筑的6层大楼竟会烂尾?

  记者前往崧厦镇调查后发现,这背后折射出的其实是“中国伞城”的定位失误和崧厦镇伞业的整体尴尬……

  6层豪华大楼

  成了驾校练车场地

  进入上虞崧厦镇,“中国伞城”的大门十分显眼。

  沿着入口的大道往里走,便可见一幢裸楼:高6层,设计大气,但尚未装修粉刷,墙面上长满了青苔。

  在崧厦镇上,这样的建筑可算豪华。让人感到可惜的是,这幢豪华大楼一直闲置着,已经有好几年时间。

  大楼的正门口挂了一个小牌子:此楼危险,严禁入内。楼四周杂草丛生,楼前的一片空地则成了驾校学员练车的场地。

  “这幢6层楼空着好几年了,不知道是干什么的。这里人少,场地大,所以我就带学员来这里练车,反正空着也是空着。”一位驾校教练说。

  崧厦镇上,更多的居民感到可惜:“这么好的房子空置着真是浪费啊,哪怕装上门窗,出租给那些无房户也好。”

  与裸楼一街之隔,便是气派的崧厦镇镇政府。每次路过这里,居民李先生总觉得这样的对比太刺眼。“不知道那些官员每天上下班,看到这幢裸楼,有什么想法?”他感叹。

  开发商:

  等市场热闹了再装修吧

  大楼的开发商是浙江艾尔威伞城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是澳籍华人周烨,崧厦是他的外婆家

  “这幢大楼是在2007年结构封顶的,一共6层,有1.3万平方米,当时是想用作综合性的大楼,为伞城经营户提供信息等服务。”该公司副总经理李小欣介绍。

  那么,投资上千万元的这幢综合大楼为何中途搁浅?李小欣叹了口气,解释说:“伞城的开发需要时间培育,等市场热闹起来了,我们再对大楼进行装修吧。”

  他说,他们对于大楼的用途也作了调整,初步的设想是造成一个娱乐性质的大型场所,包括茶座、歌厅、休闲吧、展览馆等。

  镇政府:

  想给大楼找“婆家”

  崧厦镇镇政府的一些官员每天看着这幢烂尾楼,也觉得可惜,他们也作了一些努力。

  “这样长时间空置着影响确实不太好。”崧厦镇政府一位负责人直言。据她所知,这幢大楼闲置的原因是是开发商内部两个股东之间因开发思路不和,其中一个突然撤资,大楼就停了下来。

  “这虽然是企业行为,但我们政府也很重视,这两年来一直在为这幢楼的归宿想办法,如开发成电影城等,也考虑采取出租转让等方式为它找个好‘婆家’,但目前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单位。”这位负责人说。

  裸楼背后的尴尬:

  伞城其实非常“散”

  李小欣期待的“市场热闹起来”,目前看来,还是遥遥无期。

  记者调查发现,其实,这幢裸楼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整座伞城的尴尬。

  崧厦镇的中国伞城被誉为“中国最大的伞件交易中心”,2004年动工兴建,2005年开业,市场总规划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总投资达6亿元,是一个集成品伞销售、雨伞配件采购的一个雨伞专业市场

  在上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崧厦定位为上虞市城市副中心,而中国伞城则作为副中心的政治、金融、商贸CBD,是上虞市与崧厦对外的一张亮丽名片。

  但目前这张名片多少还有些拿不出手。

  在伞城内转了一圈,记者看到,大部分商铺空着,有些则被改作了仓库。

  更让人奇怪的是,被誉为中国伞城,本应该可以见到各式各样的雨伞。但记者却找不到一家经营成品伞的商铺。

  “如果你要买成品伞,就到崧厦街上的制伞企业直销部去买,我们这里只卖雨伞配件,而且要买伞的也不会到这里来。”市场内经营户这样告诉记者。

  伞城内,一个经营户王先生和记者聊起来。他说,伞城开业的三四年来,一直很冷清,形不成市场。

  王先生是福建人,在伞城做生意已经好几年,主要经营伞的骨架。上虞很多制伞户都来他这里批发伞架。

  王先生的商铺面积约有15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王先生说,尽管这里的租金很便宜,一年只要几千块钱。但即使是如此低廉的租金,还是未能吸引经营户。相反,他们宁可到伞城外找年租金三四万的商铺。

  多重瓶颈

  困扰伞城崛起

  一个曾雄心勃勃,打着“杭州湾商业航母”名头的“中国伞城”,如今何以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很多人不解。

  众所周知,崧厦的伞业经济相当发达,镇上有1200多家制伞企业,年产各类成品伞达5亿把,年销售近60亿元,全国“每4把伞中有一把是崧厦人制造”。伞业经济连续多年在崧厦工业经济中占50%以上。

  但事实是,拥有如此肥沃土壤的“中国伞城”并未在这片土地上显示出勃勃生机。

  “我们的定位没看准。”浙江艾尔威伞城发展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坦言,伞城开发初期是想依托崧厦的伞业经济,把伞城做成以成品伞为主的市场,但事实证明这样的定位有点问题。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说,成品伞市场在上虞市崧厦镇没有直接的消费群体,并且临近就是义乌成熟的批发市场,福建东石、广东桃园等中国制伞业相对集中的区域都有自己的销售渠道。

  “这说明中国伞城要办好伞成品批发市场会有相当大的难度。”

  与之相对比,义乌小商品市场里有300多家制伞门市部,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制伞企业来自于崧厦。

  虽然那里每年的租金比伞城高达几十倍,但崧厦人依然喜欢舍近求远,宁可放弃伞城的优惠政策而争相远赴义乌设点。

  “这里怎么能和义乌比呢,义乌小商品市场拥有强大的国际性采购辐射力,当然能吸引崧厦人争相到义乌卖伞,房租贵点就贵点,只要能赚钱就行。伞城的房租再便宜,但没有生意谁会来?”崧厦镇一家不愿透露单位的制伞企业负责人一语道破天机。

  “市场辐射力的缺失是造成中国伞城举步维艰的另一个关键因素。”他说,由于“中国伞城”建成时间不久,在制伞销售界缺乏知名度,订购单位大多直接到企业进行洽谈,而不会到市场。

  另一个现实是:在崧厦众多的制伞企业中,成规模企业比重并不是很大,大多数企业是加工型的家庭作坊式。“我们都是接订单加工的,并不需要在市场设立什么门市部,只要通过网络找到客户,接单加工就行。如果把客户带到市场,反而会有价格上的直接竞争,客户如果看到了别家的价格比我们的低,会跑了的。”不少企业主这样表示。

  另外,记者了解到,中国伞城内的绝大多数门市部产权已经被一些投资者买断,因此虽然现在开发商采取了一些返租措施,但两年的返租期限让管理者很难对市场进行有阶段性地统一规划、统一打包宣传,最终也影响了市场的发展。

  “开发商误认为商业地产的商铺是为小型投资人开发的,开发出来就是为了‘卖’的。没有统一的管理运营。”一位房地产界人士分析,这样的最终结果是,经营户无法经营而退出,投资人返租回报无从兑现,市场很难兴盛,广场因此成了烂尾楼。

  转变定位

  冀望“大桥经济”带来生机

  针对伞城的现状,开发商及政府部门均做了努力。

  “中国伞城”的定位已转为集大型广场、商务展示中心、大型商业中心、大型物流中心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航母”。

  崧厦镇政府与相关职能部门也在积极争取出台更多的扶持政策以及促进产业多元化延伸,以此来推动中国伞城的良性发展。

  “正在建设中的嘉绍跨江大桥连接线南北中心大道纵贯崧厦镇全境,大桥建成后,崧厦融入上海2小时交通圈,应该会给市场带来新的生机。”镇政府一位负责人如此展望。

  不知经过这些努力,“裸”了两年的大楼,能否重现生机。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

你可能会喜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