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商业60年发展迈出“四大步”
提起兰州商业,年岁大的人一定还记得,当时声名显赫的“八大公司”——什么“百货公司一朵花、食品公司胖娃娃、医药公司白大褂……”至今,依然有许多人琅琅上口。
日前,就兰州商业的发展历程,记者专程采访了原兰州市委财贸部部长姚海容。姚海容自1949年8月29日到兰州后,一直在我市商业系统工作,从1970年起担任市商业局副局长,一直到1994年市委财贸部部长职务离休。现已76岁的他是兰州商业60年纷繁变迁的亲历者、见证者。
对于兰州商业的变化,姚海容说:“1949年至1952年期间,以粮食、花纱布、煤建、交电器材等公司的成立,使国营公司在稳定市场、安定民心方面有了一定的实力。到1956年,我市基本形成了国营公司‘一统天下’的局面。”
随着1956年公私合营的推进,确立了以信大祥、泰昌公司、建兰饭店、人民理发馆、悦宾楼等为代表的一批迁兰商业企业,以及永昌路百货大楼、大众市场、甘兰饭店等商业企业,为兰州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新世纪后,我市的商业已步入了“大商贸、大流通、大市场”的发展阶段,开启了市场活跃、商品丰富、供应充足的新局面。正如市商务局局长司德成所说:“60年来,商贸流通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封闭落后到现代开放,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是全市经济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产业,也是发展最快、带动作用最强的产业。”
60年来,兰州商贸设施从解放初期小而散的商铺、商号,发展到现在的120个批发市场、50个大型商场和各类综合超市,实现了由小型化、分散型、封闭式到大型化、综合型、开放式的跨越。商品供应从计划调拨、凭票供应发展到现在的市场配置、极大丰富、自主选择,实现了由商品紧缺的卖方市场到商品极大丰富的买方市场的跨越。业态业种也由单一的百货店、副食店、理发店、照相馆等简单业态,发展到集购物、餐饮、娱乐、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大型购物广场、购物中心、商业步行街、特色商业街等现代商业业态,实现了由单一化到多元化、品牌化、现代化的跨越。商贸流通发挥的作用由单纯的商品物资供应发展到全方位、多层次服务生产生活和满足和谐生活需求,实现了由小城镇商贸流通到西部地区重要商贸物流中心的跨越。
目前,全市现有各类商业服务网点8万个,各类商品交易市场239个,其中批发市场120个,年成交额过亿元的市场51个,过10亿元的15个,过50亿元的2个;物流企业81个,100多个大类40余万种商品吸纳辐射西北五省区和天津、重庆、四川等20个省市区,基本形成了大商贸、大市场、大流通格局。2008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5.04亿元,是1949年的1201倍,1978年的67.5倍;1978年至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年均15.07%的速度递增。2008年全市市场成交额556亿元,比上年增长17.54%;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7.15亿美元,其中出口5.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商贸流通服务业上缴税金49亿元,比上年增长19.98%,占全市税收的34.03%;从业人员59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36%。消费、出口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达57.06%,拉动GDP增长了6.56个百分点。可以说,兰州商贸流通业60年的发展,为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服务工农业生产、吸纳就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兰州日报》 张万宏 吴娟)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