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百货大楼见证新中国商业变迁
(1955年百货大楼开业,这是建国后全国第一座大型百货商场 )
(如今的北京百货大楼)
东方新天地、新东安商场、银泰百货、好友商场……如今的王府井(600859)大街,已经是聚来了上百家国内商号和海外知名品牌。北京市百货大楼一枝独秀的场景早已经成了历史。然而说起王府井,说起中国商业的发展,都不得不先提北京市百货大楼。它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百货零售店,被誉为“新中国第一店”。
“新中国第一店”开业当天迎客16万
光是顾客挤丢的鞋就捡了两大筐
1987,王涛来到百货大楼,当起了售货员。那时候老售货员最喜欢跟他唠叨“新中国第一店”开业时的故事。
1955年9月25日,由我国自行设计、投资兴建的第一座大型国营百货商店——王府井百货大楼开业了。那天上午,门前广场的开幕典礼仪式刚一结束,人们就像潮水一般涌入货场。据说,当天的客流量达到了16万人,人挨人、人挤人,光是顾客挤丢的鞋就捡了两大筐。王府井百货大楼的开业,为新中国成立6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百货大楼刚开业的一段时间里,客流量一直高居不下。每天业务都非常繁忙,售货员经常没有休息日,打连班,平时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为了满足顾客的需要,大楼还在经营商品品种上下功夫,不断补充寻找新品种。刚开业时,商品品种只有1万多种,一年后就达到2万多种。在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商品短缺的年代,这已经很不容易了。
在漫长的计划经济年代,百货大楼依靠在商业中的特殊历史地位,所经营的商品品种是最齐全的,成为了我国商业“窗口”的“窗口”。当时有句话说:百货大楼买不到的东西,您哪儿也别去了。百货大楼是全国老百姓的大楼。可想“新中国第一店”在百姓心中影响之大。
当年,张秉贵师傅刻苦练就“一抓准”、“一口清”的绝技,初衷就是为了缓解顾客排队等候的难题。百货大楼排队购物的情景,一些中老年顾客至今提起来还都记忆犹新。
70年代抢购老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
80年代抢购新三大件:冰箱、电视机、洗衣机
上世纪80年代王涛站柜台时,排队现象虽然有所好转,但每天早晨一开门,顾客仍是蜂拥而至。“我记得二楼鞋帽柜台前,常年都有固定的铁杠子,那是怕挤坏了柜台。清早上班刚提的货,四个一盒的盖杯码得跟柜台一样高,半天儿过去就见了底儿,还得重新上货。”
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好转,百姓排队抢购的商品也发生着变化。70年代抢购老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80年代抢购新三大件:冰箱、电视机、洗衣机。当年,买这些东西要凭票,有的顾客为了早买到票上的紧俏商品,晚上大楼一关门就来排队,一排就是一宿。到百货大楼排队购物成了王府井地区的一景儿。
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商品的供应量迅速增大,抢购的现象渐渐少了,到了现在,即使百货大楼店庆打折促销的时候,排队抢购的现象也看不见了。
从“一杯多用”到“专杯专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商品生产能力和供应能力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的购物行为、购物需求、购物心理也在发生着变化。王涛所经营的陶瓷商品就证明了这一点。
“就拿柜台上卖的茶杯来说,过去生活水平低,叫一杯多用,平时喝水用,待客沏茶用,请客饮酒用,选购时要考虑这几方面的因素。”王涛介绍,现在人们生活好了,购买茶杯叫专杯专用,绿茶、花茶买盖杯,乌龙要买紫砂杯。人们买茶具,还想着和餐具配套,大都选用同一样款式和装饰的陶瓷用品。
过去在商品的选择上是从众购物的大众化消费。王涛记得有一年,柜台出售一种耐热瓷煲,它可以使用多种热源,热炉、煤气、微波炉都行,而且还适用于多种烹制方法,煎、炒、煮、炸、涮全能,一下子吸引了许多消费者前来购买。后来这个信息传出去以后,一时间流行于京城,京城的许多家庭都拥有了不止一只耐热瓷煲。
现在人们对陶瓷制品的功能需求趋向讲究,由只重实用价值的大众化消费向多层次、个性化、艺术化、高品位消费需求转化,不同的顾客群体追求不同的文化品位。消费者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的变化,带动了商业环境的改变和服务水平的讲究。
这些年,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百货大楼已由一个单体的百货店,发展成为年销售120亿元、在全国有18家门店的股份制企业。
近几年,作为全国劳动模范,王涛经常被邀请到王府井百货在各地的门店传经送宝。“我有幸见识了百货大楼走出去后的一个个丰硕的发展成果,感到‘新中国第一店’随着新中国的强大,也越来越红火了!”
(人民网)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