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股份:行业性失势几成定局
谁会是大商集团改制这场阳光运动中的最大失意者?是大商股份(600694)。林林总总的已知公告和可靠信息表明,昔日在行业和资本市场中声名显赫的大商股份,目前正面临着因集团改制而造成的“品牌割裂”、“优势分家”的失势状态中,成为改制欢呼声中的失意部落。
10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后,大商股份发布了大连市国资委向三家民营公司转让所持大商集团100%国有产权的提示性公告,公告的结果证实了前期的猜测,即深圳曼妮芬、浙江红蜻蜓及波司登分别受让40%、33.33%和26.67%的大商集团国有产权,在大商集团产权转让获国家相关批准后,大连大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大商集团和大商股份主要管理层成员设立的公司)将以货币资金对产权转让后的大商集团增资。增资完成后,曼妮芬、红蜻蜓、波司登及大商投资持股比例依次为30%、25%、20%、25%。如果按大商集团此前所剩的持有大商股份8.8%股权计算,这场改制中最关键的部分,大商管理层仅持有大商股份2.2%的股权,而且是间接持有。这个结果看似平静,实则有涡流。
可以理解,三家民企是在通过了大连国资部门众多相对苛刻的门槛后才得以入围的,他们都是大商生意场上的“近亲”,也都是在看好了大商,更准确地说是看好了大商股份在今后的日子才情愿慷慨赴宴的。那么,他们是看好大商遍布长江以北近70家百货店的产业规模,还是看准了大商的看家法宝———大商管理层的稳定及能力?应该说两者皆有,他们与市场上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目光几乎趋于一致,大商管理层的稳定驻留以及大商品牌整体性优势是最大的介入条件。
但就是这个最大、最被看好的卖点,却成为改制大戏台前幕后中最大的疑问,随着公告发布,这个疑问也几成定局。
新的大商集团会一如既往支持大商股份吗?大商管理层的智力、精神和利益会集体告别大商股份吗?多方来自大连有关部门和大商集团方面的消息表明,记者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
从去年岁末大连市国资委等有关部门决议启动大商集团改制,至今年10月31日正式转让,大商改制可谓一波三折,进展缓慢,最根本的原因其实就是“人”的原因。正是人的原因,成为此前成就大商集团和大商股份能飞跃发展的因素和条件,但也正是“人”的原因,或将成为大商品牌整体优势分裂、缩水以及大商股份未来走向不明的原因。这是一个无奈的带有悲剧式的转换。
从大商集团方面得到的信息表明了一种态度,大商集团已不再是公司的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不再受中国证监会关于同业竞争的限制,转让后,大商集团的国有独资色彩被完全民营化取代,与大连市国资委、大商股份之间的人、财、物完全分开,具有自主发展的能力和广阔的商业前景。
新的大商管理层还会为只间接持有区区2.2%股权的大商股份继续效命吗?如果抛开精神层面的因素,这个答案必定是否定的。从大连市政府的有关批文和公告来看,目前大商股份的激励机制尚不完善,无法保证管理团队的利益,也就无力阻止管理团队的精神外流与智慧出逃,可以肯定随着改制方案的全部落实,他们的精力和利益应该主要放在改制后的新大商集团上。
从大商股份上市后的经营形势看,相当部分的物业是来自于租赁大商集团的资产经营。据了解,仅大连地区就存在如大连商场、大商家电等数家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的店铺,而这些店铺在大商股份产业链上的战略意义非常重要。早在数月前,记者的担忧已被证实,据大商集团有关权威人士表示,改制后,大商集团和大商股份基本已形成两个独立意义上的公司,大商股份不可能再从大商集团获取以往的种种扶持优势,大商集团收回店铺自营或提高租金的可能性非常大。
分家,另起炉灶,但被动的是上市公司大商股份。在以往形成的快速发展的模式和节奏中突然出现拐点性失落,无论如何都不是件好事。大商集团改制后,大商股份的各个层面都必然出现一个较大的减速或刹车,这也是记者以及市场有识之士所最担忧的。
在中国商业零售业内,大商集团和大商股份的管理层一直都是稳定的,具有强大的执行力和操控力,以牛钢为首的管理者们,也成为了“大商”品牌的组成部分,三家战略投资者看中的也许最重要的就是这些。在此前签定的产权交易合同中,对接下来新大商集团高管层的选任也进行了约定,据悉,将是从现大商集团的管理层中选任。而大商集团有关人士表示,公司对此的理解是,此次改制范围包括大商股份的国有产权和其他资产,所以“现大商集团”的含义是广义的。由于新大商集团的成立、增资及随之而来的法律法规等问题,大商管理层的变动将成定数,而这种变动对大商的目前发展和经营而言,无疑是一个被动的时间窗。
不管市场看好大商股份的理由有多少,持有的态度有多坚决,但想象必须服从于事实。三家战略投资者进入大商后,应用新的眼光来重新估值这个商业王国,因为她已失去了很多内容。
(证券时报 记者刘宇平)
发表评论
登录 | 注册